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关于湖南旅游景点导游词精选范文
2022-05-16 17:10:53 责编:娉婷
文档

关于湖南旅游景点导游词是怎样的?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湖南旅游景点导游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开场白,向大家打招呼以及简短的自我介绍即可,主要内容以介绍湖南旅游景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故事为主,最后结尾表达美好祝愿。

  湖南旅游景点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天心阁参观游览,本人是景区讲解员__,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天心阁有关的历史和文化。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城长沙和天心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

  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和象征,是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国古代有“江南三大名楼”的说法,分别为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后来加上山东的“蓬莱阁”,誉为“中国四大名楼”;现又加上我们长沙的“天心阁”、南京的“阅江楼”、昆明的“大观楼”、永济的“鹳雀楼”并称为中国八大名楼。天心阁自古享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潇湘八景中的“长沙四大古迹”之一。它处在古长沙城的地势最高点,地脉隆起,主吉祥之兆,所以一直被视为长沙的风水宝地。景区建于1924年,是为保护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和500多年历史的古阁楼而修建的长沙第一座园林景点。

  前面我们看到的这座牌楼叫做崇烈门,它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纪念在1928年“济南惨案”及在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牌楼用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崇烈门上的居中的这副对联是“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称为“胡羯”,它附属于匈奴,在这里是指日寇。此联与崇烈门都是蒋介石所题。旁边的这副用篆书写的对联就有点难以辨认了,“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其上下联均出自中国经学典籍,上联出自《易经》,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上联的意思是:冒险而忘记生死,指的是为国赴难,奋不顾身;下联的意思是: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宁可捐躯。这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可惜崇烈门毁于时期,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牌楼是按原貌重建的。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崇烈亭”,他与刚才我们看过的崇烈门是同一组建筑。亭中“崇德”牌匾为蒋介石亲笔所题,有“怀念烈士崇高功德”之意。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个匾上的“崇”字少了一点,“德”字少了一横,大家不要以为写的是错别字,这是蒋介石临摹了中国四大楷书之一的长沙人欧阳洵的欧体的写法,其特点是不拘泥于原字的笔画。此亭内原有一门报时的午炮,每天中午鸣炮三响作为长沙城计时的标准,可惜此炮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1946年蒋介石为纪念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阵亡将士所建,以此激励全国军民“再振雄风,重建家园”,这就是“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朝霞”这副对联的由来。从1939年9月至1942年元月,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有“百胜将军”称号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天炉”战略,奋力抵抗。三次会战,日军均从长沙败退。长沙成为二战历史上坚持抗战达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正面战场之一。由于天心阁占据长沙城内制高点,三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要部防的主要阵地,英雄的长沙城以不败的身姿屹立在世人面前。

  现在大家往前望去的楼阁,就是建于明代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了。有关天心阁的最早记载是明代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年)善化知县唐源的《分地方申详》,其具体始建的年代不祥。初建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增加南、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14.6米,两附阁各高10米,整座阁楼仿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请大家随我一起登阁参观。

  有的游客可能看过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它当时在天心阁封闭拍摄了两天,讲述的就是青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发生的事。一师范旧有一条小路同往天心阁,距离仅三里多,这条路叫做“天心游路”。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毛泽东酷爱风浴,雨浴,遇大风雨时,毛泽东常独自一人来到天心阁月城的炮洞内读书学习,有时又与蔡和森等人来到天心阁上游憩,畅谈国家大事。有一次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一道游天心阁,蔡和森双眼凝视着远方湘江中的橘子洲,隐约见到洲旁一叶叶扁舟,即兴说出上联:“橘子洲,洲系舟,舟动舟不动。”在场的人无不拍手叫好,但一时无人对出下联。而毛泽东看到当时天心阁漫天飞舞的鸽子,略有所思后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这副对联既对仗工整,又构思巧妙,成为长沙城家喻户晓的趣联巧对。

  主阁一层为《百年长沙图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纪长沙百年的历史变迁。首先请大家看《天心阁眺望》一诗,诗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长沙。再请看一下古长沙老地形图,它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大家看到湘江中的这个洲就是橘子洲,她长约5500多米,宽约100多米,是长沙这一特殊地理景观代表。长沙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为基础,经过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长沙地名由来于“长形方洲,沙土之地”.

  主阁第二层有两副大型浮雕,一边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文夕大火”后,周恩来与时任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亲临阁楼视察灾情的情景。另一面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武装攻克长沙,在中山亭胜利会师的场景。当时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产国际委托,提出“武装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后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红军又主动撤离了长沙。

  为何称“天心阁”呢?根据中国古代星像学,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为“朱雀”,在其尾巴上有颗主寿命的“长沙星”,而阁楼建好之后正好对着天上的“长沙星”,好比它也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阁”,是古人祭天神、观星象的“灵台”;大家都知道古人历来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阁楼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奎星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达天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为了心灵的心。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长沙仅存的一段古城墙了。公元前202年,也就是西汉高祖五年,刘邦建汉时册封他的八大功臣为王,其中长沙王吴芮,就用土夯筑成长沙的古城墙,据今有2200多年历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改土筑城墙为砖石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防御,使长沙成为坚不可摧的城市。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长沙,城墙曾遭到破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洪承畴经过湖南,驻长沙,拆运明藩府砖石修筑城墙,使古城墙再展雄姿。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城墙又遭太平军破坏,后历届湖南巡抚骆秉章、毛鸿宾等重修加固,增设炮台并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本来古城墙方圆有8.8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1914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修环城马路,仅保留251米的眼前这段城墙至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

  请往我手指的方向看,这就是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顾名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内还有储存弹药和粮食用的仓库和通往城外的密道,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有兴趣的朋友等下可以下去自由参观。

  请朋友们往古城墙下方看,是否注意到下方有一座大型花岗岩雕塑?它取名《太平军魂》,诉说的是1852年7月,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率太平军攻打长沙,不幸被我们眼前这两座“红夷大炮”炸死的悲壮历史。这两门炮为左宗棠专门拆除长沙北门原铁佛寺一座铁菩萨铸成。太平军在长沙攻打了81天,最终无功而返。正由于此次战役让道光皇帝看到了湖南人的厉害,使得他于1853年委派湖南湘乡人曾国藩,开始组建“扎硬寨,打死仗”的湘军。

  发生在古城墙下最出名的战役,莫过于《关公战长沙》。三国时期的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诸葛亮派兵遣将,争夺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关羽在长沙城下大战守将黄忠,互生企慕:一战各打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公使“拖刀计”而黄忠马失前蹄,关公要赢得光明磊落,故而放了黄忠;三战黄忠诈败,回头向关羽放了三箭,头两箭为还关公人情,黄忠放的是空箭,后箭为报答关羽不杀之恩,黄忠只射了关羽的盔缨,这回关公知道了黄忠的厉害。回城后长沙太守韩玄疑黄忠通敌,要将他推出斩首。魏延救了黄忠,要斩韩玄,韩玄为迷惑魏延,故意将他的两只靴子各放南、北两处,故今长沙还有“南、北倒脱靴”的巷名。魏延识破了他的诡计,抓住他杀掉,因此长沙又有“赐闲湖”(刺韩湖)。后来魏延献了城池;黄忠闭门不出,刘备亲自登门相请,才出来归降。

  最后请大家观看《长沙大火》幻影成像片,它说的就是发生在1938年11月13日凌晨2点的“文夕大火”。

  好,本人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

  湖南旅游景点导游词2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

       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15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

        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

        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_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和华国锋、胡耀帮、彭真、王震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李铁映和湖南大学顾问邓力群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李铁映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现在请问大家,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