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作为一种特定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产生对低温敏感的自身抗体,通常在30℃以下,特别是在4℃下最为活跃,这些抗体被称为冷抗体。这种疾病可分为三个亚型:首先,冷凝集素综合征(CAS)由自身红细胞抗体引起,这些抗体在4℃时与红细胞强烈结合,导致红细...
冷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 一般人群血清中冷抗体效价≤1∶16,对血型鉴定结果没有影响[3],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 高效价冷抗体在37℃仍然具有较强凝聚力可能会引发血型定型不准确或者交叉配型困难从而影响输血安全。通过对273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伴随温度的升高,冷抗体的凝集能力会随之下降。对于低效价...
冷凝集素(cold agglutinin)是冷反应型抗红细胞抗体,在O一4℃时最易和红细胞膜抗原结合,是IgM型,是较强的凝集红细胞的一种可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的抗体,低效价一般没有临床意义.一般认为,冷凝集素不是冷球蛋白,冷凝集素是指红细胞某些抗原的自身抗体,而冷球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 ...
所谓"天然"抗体是指"天然"存在于人体的血型抗体,如抗A和抗B抗体,实际上是没有可察觉的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属IgM性质。IgM抗体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25℃,故又称为冷抗体,在生理盐水介质中即可与相应血型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凝集,故又称为盐水抗体或完全抗体,过去亦有称之为双价抗体者。
诊断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old Antibody AIHA,简称冷型AIHA)主要依据以下几个要点:首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必须显示出患者在接触寒冷环境后出现血管内溶血的症状,这是诊断的重要标志。这通常表现为寒战、发热、黄疸等症状,并在寒冷条件下溶血反应加剧。其次,抗体检测是关键。冷型自身红细胞...
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old Antibody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CAS)主要在70岁左右的老年人群中出现,女性患者稍多。原发性CAS和由淋巴增殖性疾病引发的CAS表现为慢性过程,主要症状是由于慢性溶血导致的苍白和乏力。这种疾病在寒冷环境中会加重,冬季尤其常见急性溶血,表现为血红蛋白血症和...
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即病因不明的情况,相对较少见。相比之下,继发性冷抗体型AIHA的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其中淋巴增殖性疾病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其次是各种感染性疾病。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这类病例的识别率逐渐提高。病毒感染可以触发多克隆B...
而根据抗体种类可分为温反应性抗体型和冷反应性抗体型。温抗体与抗原反应的最适宜温度为37℃;冷抗体又分为两种,冷凝素与红细胞结合的最适宜温度是2~4℃,温度上升结合力减弱;冷溶血素在16℃时与红细胞结合,温度升高结合力无明显减弱。临床上温反应性抗体型约占80%,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且以青...
免疫性疾病包括以下几种:(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含有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有的可凝集红细胞,有的可与补体共同溶解红细胞。根据自身抗体作用的适宜温度,这类抗体可分两大类:热抗体、冷抗体,所谓的热抗体表现为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37℃,患者贫血的程度不一,轻的临床症状不...
还有一种特殊的IgG型冷抗体即D-L抗体(Donath-Landsteiner antibody),在20℃以下时可结合于红细胞表面,固定补体,当温度升高至37℃时,已结合在红细胞上的补体被依次激活,导致红细胞破坏而引发“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cold hemoglobinuria, PCH)。温抗体型AIHA的靶抗原以Rh抗原最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