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7: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0:54
发生危害:1985年,在印度德干高原病区,发病率低于30%,烈性株系侵染减产相当于发病率,轻性株系或晚期侵染减产约17%~29%。
传播方法:介体传,菟丝子传,马铃薯块茎传。
传播介体:介体叶蝉Orosius albicinctus(病区自然发生),Alebroides dravidanus(仅在实验室证实可传WB,而在德干高原病区的田间并未见到)。介体易传病,试验证明:每株接一头叶蝉Orosius albicinctus可10%~30%发病,而接5头则发病率达50%~100%。饲毒5d,接毒25d,传毒率40%~50%。
菟丝子Cuscuta hyalina可桥接传病。
种苗传植物:种子不传,马铃薯块茎传。田间薯块最高传病率达100%,不同品种的薯块传病率不同,如品种“Kufri kuber”病株的薯块传毒率达100%,长出毛状芽或有WB症状的细枝;而品种Kufri Lauvkar薯块传率低,约有50%不萌发毛状芽或不能发芽。
自然寄主: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表现叶褪绿、小而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轻性株系侵染引起叶状花。
人工接种可侵染的植物:人工接种可侵染的寄主范围极广。包括7科40种以上的植物。多个株系侵染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树番茄Lyphomandra betacea。各个株系在番茄上有其独特的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