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8:2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7:44
清朝的妃子虽然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但因选秀有各种条件*,这就导致可供挑选的秀女数量并不多。当选秀的秀女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是很难选到才、德、貌三者兼备的女子。
清代选秀对秀女有家世要求清代以前朝廷选秀,是从天下所有适龄女子中挑选。到了清代,选秀不再选民间女子,而是只从满人中挑选。清代选秀不仅不选汉人,而且对参选的旗籍秀女,在家世上有一定的要求。
国家既设外八旗,列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护从御营也;列镶白、正红、正蓝、镶红、镶蓝为下五旗,隶于诸王统带也。其各卫府家臣曰王包衣(只有下五旗,无上三旗),除不得挑各旗钱粮及预选秀女外,其余登进之阶,与八旗相同。——(摘自《听雨丛谈》)
从《听雨丛谈》中的这段记载可知,清代选秀只从护从御营三旗以及各王隶属的五旗中挑选,其他的旗籍女子没有参选秀女的资格。
清代选秀的这一个条件,就将参加选秀女子的户籍*在了一个小范围。这与明代选秀从全国十三岁以上女子中挑选,其人数就极大地减少了。这就导致可选到美貌的女子的几率并不高。
清代选秀不注重秀女的容貌吴伟业的《鹿樵纪闻》中有“科臣陈子龙疏言:‘近日中使四出,民间女子稍有姿色,即以黄纸贴额,选入宫中,闾里*然;请行禁止’”之语。可见明代选秀,对秀女的容貌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清代选秀并非如此。
按本朝定例,从不拣择天下女子,惟八旗秀女,三年一选,择其幽娴贞静者入后宫,及配近支宗室,其余者任其自相匹配。——(摘自《啸亭杂录》)
从上段清代杂记《啸亭杂录》中的描述,我们就可以看出,清代选秀不甚注重秀女容貌。“择其幽娴贞静者入后宫”这句话就表明,清代选秀更注重秀女品行、仪态。
倘若清代选秀注重容貌的话,以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的容貌,根本就无法入选,更别提做光绪皇帝的皇后母仪天下了。清代选秀不注重秀女的容貌,在大概是导致清代后宫妃子容貌不大出众的主要原因。
结语: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知道,清代选秀在户籍的*之下,可供挑选的秀女数量极其有限,因此清代妃子算不得上千挑万选。
在数量不多的秀女中,想要选出才德兼备容貌不俗的妃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之清代选秀,容貌不作为挑选的条件之一,被选进宫的妃子平均颜值就不言而喻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7:44
就算是很丑,也是那个时候长得比较好看的人了。因为清朝的妃子大多来于皇族世家。而且很多都是近亲结婚。所以生的孩子都不怎么好看。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7:45
因为他们选的是身份,而不是容貌,他们的身份都是来源于一些贵族的人家,所以的话是不注重礼貌问题的,而是身份问题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7:45
因为清朝的妃子本来就很丑,清朝皇帝选妃更看重家庭背景,不会太看重颜值,因此很多妃子都非常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