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22: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5:0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目光往往局限于课本,思维仅仅局限于课堂。虽然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但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仅靠课堂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电视、电脑、网络游戏的影响和课业负担的加重,学生课外阅读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提倡课内与课外结合,把“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即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把眼界放宽,把学生从课内教学的狭窄范围引领到文学宝库这个无限宽广的殿堂,给学生找到心灵的沃土,让思想的幼芽茁壮成长。 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呢?我的做法是: 一、明确意义 书籍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凭借,我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尽在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它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延伸和补充,也是继承历代文化的精髓,塑造完美的人格的有效途径。 文学作品中蕴涵了数千年来人类积淀的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多种情感方式,可供学生借鉴。而其中进步的文化哲学思想,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时文,美文,诗词曲赋,古典原著,现代精品,皆可诵读。学生只有在涉猎各种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 二、培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若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得兴趣,就要想方设法带领学生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开展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并带有热烈情绪的一种意向和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思维积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求知欲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因此,我是这样做的,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我都会抽出一节课来,举行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我和学生一起给这节课取了个有趣的名字——昨天的精彩,今天的展示。课堂上,我让同学们走上讲台,把自己在这星期读到的他认为最有价值的文章读给大家听,把他们认为最美的语言诗句向大家吟诵,或者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读书时的感悟心得.我还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阅读趣味性浓的课外书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出有趣的问题。或是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形象的例子,恰当的比喻,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或是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比赛活动,如手抄报比赛,精选文摘诵读比赛,“我最喜欢看的课外书”演讲比赛等。还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指导学生将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比如说仿写一篇文章,制作一件作品,解决学生中的一个问题等。这样,学生经过“认识——实践——认识”的阅读过程。如此,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更能使学生在感受成功的过程里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三、教给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十分重要,这样就会让他们读有所得。如我让学生在阅读新闻报道、小说、故事等体裁的文章时,一般采用略读法,读这类文章,只需对文章内容大体了解,不需深入分析;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还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和筛选式,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还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学生由于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课业,学生的阅读时间便显不够充足。因此,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来提高阅读量。广泛涉猎,择优精读。培根在《谈读书》中的观点可给我启示: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态度,引导学生不能只追求曲折的引人入胜的情节,不能够只是追求华丽的词藻修饰,断章取义割裂文章的整体,而应该要理解文章的精髓感悟作者的思想。“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古人的这种读书方法尤为值得借鉴。 在阅读优美的散文或文章中精彩的段落时,一般采用精读的方法,要边读边想,反复细读,可以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欣赏语言、写法等。学生利用阅读活动时间,将学到的方法进行消化吸收、巩固完善,久而久之,会使方法上升为阅读技能。又如要求学生每天看一点书、做一点摘抄。数量不在多、内容也不限,只要他们感兴趣的*、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新闻、文学……都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背诵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我充分利用早读课和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熟读优秀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名篇佳作的兴趣。他们天天读、周周背、年年记,感受着诗的情怀,积累着语言。 四、创造机会 我在学生中开展“有书大家读”的活动,鼓励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读物。聚沙而成丘,假若每个学生提供一册,亦已是一笔不菲的精神宝藏。班级设立读书角。师生齐动手,给它布置点缀,使其在朴素之中充满文化气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读书,即可接受知识,亦能够陶冶情操。我每隔一周,就挤出一节语文课,开设课外阅读活动课,专时专用。我要求学生在每堂语文课前进行古诗诵读,读到老师进课堂时停下来,再让一名学生进行3分钟演讲。我也尽量减少重复性的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博览群书。另外,我还通过上阅读表演课提高阅读的质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成语,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我还注意展示学生每一点成功的体验,每天请组长检查读课外书的情况,反馈好的摘抄,并把他们的摘抄本在班级实物展台展示;在阶段性手抄报制作后,请别班的孩子帮助评出一、二、三等奖,发给奖状;把学生每次优秀的作文搜集起来,选编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好作文在全班朗读。有时甚至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大加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做事认真的好习惯,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以有限开拓无限,课内外相结合,会给语文教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用爱心将孩子们早日带入知识的殿堂,让他们去接受文明、智慧的洗礼,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去延续历史,让他们去创造世界,创造未来。总之,语文阅读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才会使学生好读、乐读、善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