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文化习俗简单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3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3:53
展开3全部
1、苗族民间口头文学
苗族的民间口头文学非常发达,其数量浩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精湛,包括古歌、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叙事诗、谚语格言等样式。
2、苗族音乐
苗族音乐,丰富多彩。有民歌曲调、芦笙曲调、琐呐曲调和策琴曲调,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调和芦笙曲调,而芦笙曲调是苗族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曲调。
3、苗族民间工艺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民间工艺瑰丽多彩。用蜡刀蘸蜡在白布上画好图案花纹后,浸入染缸染色,然后用水煮沸,脱去黄蜡现出蓝底白纹图案的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左右的历史,在苗族民间流传甚广。
扩展资料
苗族的风俗习惯:
1、苗族的婚姻严禁同宗族者婚配,婚姻缔结的主要形式是自主婚姻,过去也有父母包办的, 但婚前青年男女都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在村寨附近有固定的地点,由本寨姑娘与外寨男青年在此对歌,双方有意后则互赠礼品作为定情的信物。
2、过去苗族的丧葬形式比较复杂,有树葬、悬棺葬、岩洞葬、火葬和土葬。土葬已成为苗族现今采用的主要葬式。现代各地苗族成年人正常死亡后举办丧葬形式和过程,已经渐趋一致,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差别。
3、苗族聚族而居,村寨周围茂林修竹,风景幽美。村寨大多设有寨门,寨内种植有常青的保寨树。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而房屋大多为木结构建筑,以瓦或杉木皮、茅草等盖屋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苗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5:11
下面我从各方面讲苗族文化习俗汇总分类回答:
建筑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服饰:女装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 或短不 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女子服饰式样最多,有130余种,仅贵州就有101种.在贵州、云南、川南、广西、海南岛等地,穿百褶裙,但长短不一,以黔东南差别最大,有的到脚面,有的超过小腿肚,有的过膝,有的仅30厘米左右,但以裙到小腿肚最为普遍.颜色为青、蓝、白,裙面有绣花、挑花、镶花,也有蜡染或素净的.上衣有大襟的,也有大领的.在湘西、黔东北、鄂西等地,在清乾、嘉时期,因民族*失败后,*改装,穿长裤、大襟右任上衣,农边、袖口、裤脚都镶花边.在接龙时才穿裙子,平时不穿裙.每逢节日妇女们走亲访友,头部、颈部、手腕都佩戴样式繁多的银饰.
男装
男子服装式样比较简单.贵州各地男子一般上身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也有穿右大襟短衣的),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冬天小腿部裹绑腿.在黔西北地区则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羊毛毡.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婚俗
苗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以自主婚姻为主,通过社交和谈情说爱来确定.社交活动多在节目或赶场天进行,形式是小伙子同姑娘对歌,互相了解情况,沟通感情,若双方情投意合,再由男方家长请媒人到女方家说合.结婚一般都是新娘步行到夫家,不拜堂.但也有的地区坐轿或骑马.宣恩一带新娘到夫家.必须从侧门进入洞房,并由“伴娘”端盘请新娘新郎喝“交杯酒”,表示同心合意.川南新娘要从东面进入夫家,说是为了纪念祖先自东方来.黔东南一些地区,夫家要备一对熟鲤鱼给新娘“掐鱼祭祖”,表示她已成为夫家的人了.在湖南、川东、贵州的松桃、天柱和晴隆的部分苗族中,新娘结婚后要住夫家.其他地区婚后当天或次日返回娘家,以后逢节日、农忙季节或夭家婚丧娶嫁之时,才接来住一段时间,这样数年以后,才长住夫家.
拔雉毛
广西苗族小伙子向意中人求爱,在芦笙上插上一支美丽的野鸡毛,对着姑娘吹起动听的曲子.小伙子舞动着芦笙使野鸡毛轻拂着姑娘的脸颊.假如姑娘有意,就随手拨下芦笙上的野鸡毛;反之,就不拔而转身走开.
半路“抓亲”
此风俗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姑娘结婚时,由六个年轻姑娘和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组成送亲队伍.迎亲队伍由六个小伙子和两个姑娘组成.两支队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发,相会后,迎亲队伍把挑来的糯米饭交给送亲的大嫂,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篮交给迎亲的姑娘,然后起把糯米饭给大家吃.这时迎亲的一个姑娘说:“婆婆,谁是我家嫂嫂啊?”话音没落,送亲的姑娘将新娘紧紧围在中间保护起来.迎亲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设法去“抓”新娘.最终新娘还是被“抓”走了,送亲的也便完成了任务.迎亲的带走新娘,双方道别而去.
半夜搬家
是云南祥云县茶朗哨乡苗族的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旧社会半夜搬家是为躲避财主的债务,如今已失去本来的意义,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活动了.不论谁搬家,村里人都来帮忙祝贺.他们把要搬走的东西放在院子中间,吹芦笙、吹唢呐,弹三弦,大家围着家具起舞,歌舞一停,主人忙给客人敬酒.把家具搬放在新房院后,再次围成圈跳起欢快的舞蹈.跳舞的圈子十分讲究,中间一圈是小孩,象征苗家的希望和未来;第二圈是姑娘,象征美好的花朵;第三圈是小伙子,象征着苗家兴旺坚强;第四、五圈是老人,表示苗家儿女在老一辈培养、教育下茁壮成长.
踩脚
也叫“踩妹脚”.是广西桂北大苗山一带的苗族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方式.苗族青年在传统节日里,通过跳芦笙、踩堂舞、对歌等形式选择了意中人,但当众难以启口,男青年便趁人不注意时,脚尖轻轻踩女青年的脚,以试其态度,若女青年也如法回报,就表示接受求爱;否则,也不会责怪对方.经过“踩脚”确定了恋情,便可频繁幽会,互赠信物,然后就由双方父母商定婚期.
草标
苗族民俗,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青年男女传递爱情用草标作纽带.草标形式各异,却很讲究,都传递着美好的愿望.有的用几根小草,表示几天后相会;有的将草扎成圆圈,表示团圆有望;有的青草夹黄,黄示称场再相会.传说以前有个苗族小伙子阿本和苗族姑娘阿贝相爱,不料,阿贝姑娘被寨主看上并被抢走,当阿本来到的约会地点时,却不见阿贝的踪影,只见路旁有个草标,知道大事不妙,便按草标指约方向,到寨主家救出了阿贝姑娘.从此,他们离开家乡过上了幸福日子.草标的妙用也就从此流传了下来.
吃年
苗族人民自称过年为“吃年”,意思是说“年”被大家吃掉了,过去了.“吃年”期间,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各地开展吹芦笙、斗牛、踢毽子等丰富多采的娱乐活动.“吃年”过去后,就要把铜鼓、芦笛收起来,开始春耕.苗族分布较广,“吃年”时间不同,有的*,有的在冬月,有的在正月,而雷公山一带的苗族"吃年"分三次过,九月吃初年,十月吃中年,冬月吃完年(又称放牛年).
聪明卡
“卡”是被卡住不让通行.苗乡有时一对对男女青年聚集在路边、树林、小溪旁对歌.见有过路的就以对歌进行考问,这就是被“卡”住了.被卡住的人要以歌还歌,实际上这是比聪明、比智慧的考试.如果客方赢了,主方要赔礼送行;如果主方赢了,客方要承认自己输了才放行.如果不分胜负,主方要款待客方,然后再继续对歌.直到分出胜负为止,或另约时间,再次较量.
分鸡心
苗岭山区的苗族,有“分鸡心”的习俗.每逢佳节,主人便把客人请到家.吃饭时,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就会把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但客人不能独自享用,必须与在座的老人同享.这样说明你大公无私、办事公道,愿为他们服务,是靠得住的朋友.否则,就会失去威信,也不会得到他们的帮助.苗家以鸡、鸭为招待客人的佳品,而鸡心、鸭心又是最贵重部分,把鸡心让给你,就说明已把“心”交给你了,而在座的人也等着你“心”交给他们,这样便于一道工作,互相帮助.
花带与抄带
苗族青年表示爱情的信物.云南昭通、大吴、彝良、永善等地的苗族男女青年相爱后,要互赠信物.姑娘送小伙子一根用彩线编织成的花带,长约1米,宽3-4厘米,上面绣着山川花草图案,寓意为“千里姻缘一线牵”.小伙子回赠姑娘一根线吊子.双方定情时,姑娘要送对方一根用雪白麻织成的长约150厘米、宽约30厘米的抄带,寓意为将纯洁的爱情献给对方,对方回赠一把梳子和一个圆镜,表示终身相爱,白头到老.
坡会
传说很久以前,龙牙寨有个山青水秀的马蹄坡.每年春天都有许多姑娘、小伙子在这里放牧.一天,一个主官路过这里,见苗家姑娘漂亮,便叫随从去抢.小伙子见状,一齐吹响牛角,唤来了手握大刀、锄头的苗族人民,他们拥上马蹄坡,赶走了土官.为了庆祝胜利,他们在此唱歌跳舞.从此以后,便形成了传统的坡会.现在每逢节日,人民穿上节目的盛装,汇集在芦笙坪上赛歌、跳舞、爬竿、斗牛,利用这个盛会唱歌今天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