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3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1:44
1、热情待人,彼此尊重,团结互助,能随时自如地运用礼貌用语,在幼儿面前对家长和同事能用尊称,对客人能主动招呼。
2、刻苦钻研业务,掌握并努力做到精通专业知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3、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不断充实新知识,总结新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一专多能,提高自身素质,善思考,勤动手,勇探索。
4、带班精神饱满,做到人到心到,聚精会神,不擅离岗位,不与人闲谈,不带个人情绪上岗。
5、自觉做好保教准备工作,大教具隔周准备,小教具隔日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认真组织各项活动。
6、在一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幼儿的主体作用,不随意更改保教计划,注重教育活动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7、教态自然大方,亲切稳重,讲普通话,语言文明,说话轻声悦耳,对幼儿使用正面语言,减少不必要的口头禅。
8、举止大方,动作轻柔,坐、立、走姿势端正文雅。仪表端庄,服饰美观、轻便、整洁,便于工作。上班时不化妆,不留长指甲,不梳披肩发,不佩戴首饰,不穿高、中跟鞋和响底鞋,不穿奇装异服。要根据时间、场合、教育目的的需要来调节自己的外在形象。
9、做事认真,有始有终,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10、保持周围环境整齐、清洁、优美,各种用品有固定存放的地方,用完后及时放回原处,不随便挪用别人的东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1:44
各行各业都有着自身本职业的职业道德,就是普通的公民也有公民的基本道德,而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因其质的规定性,对其实施者——教师更是有着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这种职业道德要求简言之就是师德。然而对于幼儿教师这一特殊的教师队伍,他们应其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一群少不更事的幼儿,这就更决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特殊性,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才是合格的呢?如何强化幼儿教师的良好师德呢?下面就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构成及如何强化等方面加以简单的论述。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
它是幼儿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反映了教育活动的特殊要求和行为行为调节的特殊方面。它包括的内容有: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等。
道德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关系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道德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们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道德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人,接受着书本、课堂、活动等媒介传输给他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因为媒介吸附力的强弱而彰显着不同的力量,传输媒介对幼儿教师的吸附力越强,幼儿教师就越容易接受这种媒介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当然,各种方式传递的道德观念在幼儿教师的头脑中会不自觉的历经分析、判断、筛选和综合这一过程,最后形成艰难的价值取舍。随着涉世越开越深,幼儿教师在不断地完善、充实着自己的道德观念,践行着大众意识的道德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到的理解且慢慢固定下来。那么关于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建立在幼儿教师自身已形成的道德规范之上的,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被认知度很大程度上会受道德认识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
道德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再作用:幼儿教师在入行前所形成的道德意识,一旦“自我化”,将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那么在从事幼教事业一段时间之后,幼儿教师的价值观念会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于边倩儿发生自我调试,自我适从。就个体而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受控于幼儿教师的价值观念,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幼儿教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社会、家庭、事业都会保持乐观的态度,其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也会顺应时代的顺向发展,呈现出积极的变化态势。若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则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发展。
那么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会对道德有什么反作用呢?首先,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育对象形成道德观念的标杆。子自古以来,大众都有着这样两种观念: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是全能的人。受这两种观念的影响与支配,子教育对象小的时候,家长就会灌输给幼儿这样的思想:一切要想老师学习,以老师为榜样。因此,幼儿将幼儿教师视为自己的榜样视为自己心中的神,对幼儿教师充满了崇拜与敬仰,幼儿教师成为了幼儿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领袖。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这其中最主要的道德观念。由于幼儿对幼儿教师的信任以及他们天生的模仿能力,使得幼儿格外的关注幼儿教师的每一个关于是与非、对于错、真与假、善与恶的动作或表情,从模糊到清晰,从概念形成到具体实施。随着幼儿身心的不断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再只局限于模仿,他们开始学会了观察、思考、迟疑等,但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仍会不断的作用于幼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幼儿在幼儿教师的言行中逐渐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框架。这个道德框架为后来的道德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形成了对幼儿认识道德元素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反应方式,为道德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基本的基石,并且道德体系会在这个框架中不断得以修正、完善,并且深深的铭刻在幼儿的记忆中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