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1:5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4:53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出处: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原文:
“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译文:这姑娘这么没有礼貌,居然用言语来得罪我。我说的话虽然有不中听得地方,孩子,丈夫的话中听,父亲的话不中听,懊悔孩子你见识短浅。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书生发迹变泰后负心弃妻的现象,与宋代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科举制度规定,不论门第出身,只要考试中式,即可为官。这为寒士发迹提供了一条捷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书生初入仕途,需要寻找靠山,权门豪贵也需要拉拢新进以扩充势力。联姻便成了他们利益结合的手段。而当书生攀上高枝,抛弃糟糠之妻时,便与原来的家庭以及市民阶层报恩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导致一幕幕家庭和道德的悲剧。
市民大众厌恶书生这种薄幸的行为,不惜口诛笔伐,这就是宋代民间伎艺产生大量谴责婚变作品的原因。宋代婚变故事一般都把矛头指向书生,是因为当时他们不仅有着优渥的社会地位,而且作为知书达礼的道德传承者,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地位和行为的反差,自然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特别是市民阶层谴责的主要目标。
在元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馀年,终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
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
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到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4:53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出处: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原文:
“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译文:这姑娘这么没有礼貌,居然用言语来得罪我。我说的话虽然有不中听得地方,孩子,丈夫的话中听,父亲的话不中听,懊悔孩子你见识短浅。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
扩展资料
出处争议:
从能够查到的出处,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最早。
有人说最早的出处是《封神演义》,但《封神演义》为明代天启年间所作,而《琵琶记》却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记》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记》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齐澣的诗中有“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的说法,这不能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4:54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诗句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意思:十年寒窗苦读时无人问津,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我本来把一片心意托付给明月,没想到明月却只照亮了沟渠。
《琵琶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全剧共四十二出,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全剧典雅,完整,生动,浓郁,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
《琵琶记》总体上看,作者主观希望“为文人立心”,宣传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但其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表明封建社会忠孝难以两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时又有一定批判。
在宣传封建道德时,对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批判,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如牛丞相的专横,地方官的*。一方面要宣传封建道德,一方面要把戏写的动人。
《琵琶记》的结构布置最为人称道。《琵琶记》是双线结构。一条线是蔡伯喈上京考试入赘牛府;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奉养公婆。
在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中,有许多剧本都是双线结构,但在这些双线结构中,所组成的两个故事,有许多是互不相关的,它们不能彼此促进,互为增辉。而《琵琶记》的双线结构不同,它们共同敷演一家的故事,共同表演一个主题。
两条线索交错发展,对比排列,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作者把蔡伯喈在牛府的生活和赵五娘在家乡的苦难景象交错演出,形成强烈对比。
《成婚》与《食糠》,《弹琴》与《尝药》,《筑坟》与《赏月》,以及《写真》,都是写的很成功的篇章。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戏剧冲突,加强了悲剧的气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琵琶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4:54
亲那。有种东西叫百度你知道吗。你都用百度知道了。怎么不用百度搜索呢。无奈了都。参考资料:复制粘贴 百度知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4:55
可以理解为,你的心喜欢她,但是她把你的心当成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