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2:2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2:11
答案有二,第一,笼络人心;第二,杀了曾静,等于变相承认曾静所言不虚。
曾静是湖南一文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反清文人吕留良的文章,十分仰慕,就派遣弟子张熙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寻找他遗留下的文稿。张熙此行不仅打听到了文稿的下落,而且还找到了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双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后来,张熙带着吕留良的两个学生与曾静见面,四人议论当今朝政皆十分愤慨,于是秘密商议如何能推翻满清王朝。
那么吕留良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为何会引起曾静的如此敬仰?吕留良是浙江人,早年参加过抗清斗争,一直以恢复明朝为己任。顺治年间应试为诸生,后来懊悔,抛弃科举,隐居著书。康熙年间,他被举荐出仕,誓死不从,干脆削发为僧,于康熙二十二年逝世。吕留良的主要思想是“华夷之辩”,宣称“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在作品中多有憎恨满清,怀念明朝之意。他的文章在士人中影响很大,人称“东海夫子”。他死后人们立祠祭祀,连浙江总督李卫也曾前往瞻仰,题匾颂扬。
曾静认为时任陕甘总督的岳钟琪是汉人,其先祖岳飞以抗击女真入侵(满族前身)为己任,而且岳钟琪是镇守一方的大员,手握重兵,如果策反成功,必然会对反清事业大有帮助。于是,曾静命人拦轿上书,希望岳钟琪能加入到他们的阵营。岳钟琪阅信后,非常震恐,立即在六天之内连上三道密折给雍正。雍正得知后,先是对岳钟琪一番赞扬。
之后,立即命浙江总督李卫捉拿吕留良亲族、门生,搜缴其书籍著作。同时,派湖南巡抚王国栋捉拿曾静及同谋亲僚。除了已经去世的吕留良、吕葆中父子及吕氏弟子严鸿逵之外,其余数十名要犯全部归案。雍正派刑部侍郎杭奕审问曾静,杭奕依照雍正旨意,向曾静宣扬清朝的“深仁厚泽”,及雍正的“天地之量,尧舜之仁”。曾静、张熙本就是没有主见的文人墨客,早已被吓破了胆。于是当场认罪,深感后悔,并按照清廷编定的《归仁录》,颂扬雍正帝得位之正及勤政爱民。
那么,曾静所述雍正的十大罪是什么呢?分别是:谋父、*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曾静所列十大罪,并非全是胡编乱造。但是在封建社会,皇帝不会犯错误,也不可能犯错误,更不会犯如此天理难容的错误。尤其满清这样一个以异族入主中原的王朝,更是不能容忍这样的言论充斥民间,这对他们的统治非常不利。本来,由于当时的交通及信息传递非常不便,曾静之言仅局限于很少一部分知道。只要将曾静捉拿归案,收缴、焚毁吕留良著述,或按律秘密处死相关人儿子,或详加开导,以期后用,就可以了。
但雍正偏偏走了一条“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歧途。或许,他心里真的有愧,或许办案*将案情叙述过于夸大。雍正竟然自著一书,名叫《大义觉迷录》,对曾静的言论进行一一辩解。不仅如此,雍正还命人将此书下发全国所有学校,命教官督促士子认真学习。又命杭奕带着曾静到江宁、苏州、杭州等地宣讲此书;命兵部尚书史贻带着张熙到陕西各地也是到处宣讲书中之意。雍正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光明正大,问心无愧。同时借机笼络仇视满清政权的中原士民。就这样,一件本来小范围流传的事情,被雍正这个“官媒”宣扬的全国上下人人皆知。不但没起到正面作用,反而给人一种越描越黑的感觉。
曾静攻击雍正的罪行中有“好杀”一条,雍正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对曾静、张熙无罪开释,只是把吕留良、吕葆中父子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吕氏子弟免死,被送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同案的严鸿逵,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其子弟免死,亦被送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最后需要特别交代的是,雍正在处理曾静一案时,曾公开宣布将来继位的子孙也不得诛杀他们。讽刺的是,乾隆刚一即位,就以“诽谤先帝”的罪名,将曾静和张熙凌迟处死。在*一事上,康熙的态度是捉拿首犯,雍正的态度是尽量“宽仁”,而号称仁政布于天下的乾隆则是屡兴大狱,诛杀甚广。相比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少骂名的雍正,乾隆才是十足的暴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2:11
杀了曾静,等于变相承认曾静所言不虚,是从反面认可曾静;为了更好地笼络人心。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2:12
要真杀了曾静别人肯定认为他说的话都是真的,雍正恼羞成怒杀人了,那些同党肯定造反,雍正这是为了拉拢人心。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2:12
我觉得还是因为雍正怜惜他的才华,所以才没有处死他,因为雍正毕竟是一个明君嘛,他肯定也不会滥杀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