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9: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9:20
2018年上半年,各地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河南于8月中旬向社会发布首批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一纸“黑名单”并未完全管住校外培训乱象,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问题仍旧存在。
依旧“任性”的校外培训机构
在郑州市新闻大厦,记者咨询一家名为“龙门教育”的培训机构后得知,该机构办有普通班和学霸班。工作人员介绍,学霸班的老师更有经验,入班条件是根据孩子的考试成绩和面试情况综合考量。“不是想上哪个班就能上哪个班,学霸班的设定就是针对小升初能上一个好学校的孩子。”
在其微信公众号“龙门辅导学校”上,“龙门教育”推出了“19元学一暑假”“小升初特训课”“中考封闭集训”“高考封闭集训”等课程。记者以家长身份询问“龙门教育”的工作人员,是否了解现在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提前教学、强化应试,工作人员称:“我们没有收到明确通知。”
郑州的张先生为女儿报了7个培训班,却依然感到焦虑:“参加培训班,家长既有经济压力,孩子也有精神压力。女儿成绩虽然还不错,但文化课还是想补一补,就怕她输在起跑线上。”他认为,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培训机构的老师要教得好,“有没有证不重要。”
记者走访发现,在河南省实验中学西门对面的小楼里,十余家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挤在一起。“解决一切语文问题”“新高一暑假预科班”“全日制冲刺课盛大启动”……五花八门的广告令人眼花缭乱。记者走进一家名为“方德教育”的培训机构,大厅墙上张贴着“方德教育2018届小升初光荣榜”。接待老师介绍,该机构可以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全日制集中培训课程,“毕业年级的学生可以不去学校上课,全天在我们机构上课,集中培训3个月,成绩提升很明显。”该老师强调,春季学期参加全日制集训班的学生比较多,随时报名,很快就能凑成10人班。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难在何处?
据《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显示,全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年均支出约为5616元,家庭选择校外培训主要以学科补习和应试为主。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举措一度引发网友热议。网友“jkfdD”认为:“校内才是关键,里面教好了谁还愿意去外面。”郑州学大教育(经三路校区)的一位老师说:“我们这很多老师是从公办学校出来的,工资是公办学校的两到三倍。”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一些到培训机构上班的老师都是学校的优秀教师,他们在学校的工资待遇相对低,老师因此处在一个尴尬状态,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另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薛二勇认为,现在一些中小学放学早,从时间安排上来看,一些家长不得不借助培训机构把孩子“托管”起来。
储朝晖认为,校外培训乱象频出的根源在于教育评价模式和标准单一。“一些中小学仍以分数为导向,培训机构就用‘考高分’来吸引学生,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刚需’。‘刚需’得不到满足,家长自然就焦虑,有利可图,教育培训机构才能野蛮扩张。”
网友“冯铁飞”认为:“培训乱象是表象,应试问题才是本质。”储朝晖对此表示认同:“如果仅仅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入手,而不从源头上遏制培训的‘刚需’,家长会继续焦虑,继续为校外培训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