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打动阅卷老师 胸中有格局笔下有章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23: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04:09
高考作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古人云“文章以*为先,精工次之”。显然,布局谋篇在作文中具有重要地位。如果把写作文比作建一座房屋,那么布局谋篇便是房屋的骨架——没有它,任何思想、任何素材都只是零散的材料而已。
那么,如何打动阅卷老师呢?笔者以为要对材料作文的写作模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所谓胸中有格局,笔下有章法。
要注意材料作文写作的整体格局
在沈阳召开的辽宁省2014年高中语文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写作依旧考查材料作文。这种作文不*文体,但是大多数考生喜欢将其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的散文。一般说来,材料作文分三大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资深教研员说,考场作文最好是“一、三、五、九”的模式:“一”,是围绕材料确立一个中心;“三”,是围绕中心选择三个事例;“五”,即五个段落;“九”,即九百字(仅供参考)。笔者大略翻看了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的优秀作文,大部分为五至十个段落。这种结构安排比较符合电脑阅卷的实际情况。
要注意切分,使段落间形成有机整体
段落之间格局主题确立后,要注意切分。所谓切分,是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使各个段落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然后,要精心设计首尾段,首段要简明扼要,尾段要画龙点睛,首尾最好呼应。
论点提出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安排段落,将分论点合理分配到各个段落中,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有横向并列、纵向递进、正反对比等几种形式。追答横向并列是指几个分论点之间形成并列或排比方式。如2014大连“一模”一考生的作文《态度决定成败》,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了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态度,是不倚仗他人的进取心;态度,是认真负责的仁慈的情;态度,是为国为家强大而奋斗的豪迈。分论点紧紧围绕总论点设立,思路清晰,效果不错。考生在写作时间较紧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方式,会减少写作时间,而且文脉清晰,主题明确。
正反对比是指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通过对比分析,突出了中心论点。高中教材苏洵的《六国论》是最好的范本。文章在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后,切分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分论点,使论证辩证、全面,有力突出了中心论点,这篇文章至今被奉为经典。
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论证,效果也不错。一位高三学生在《放低姿态,成就人生》中提出了分论点:低姿态者,可成大业。然后写道:刘备,三顾草庐拜诸葛,询问当世之事,他的低姿态终得孔明出山。如果没有孔明的鼎力相助,刘备又怎能三分天下呢?由此可见,低姿态终可助人成大事。接着他又提出了反面观点:妄自尊大者,自毁前程。文中写道:“如果说刘备因低姿态而成功,那么项羽却因刚愎自用,妄自尊大而失败。纵使他‘力拔山兮气盖世’也只能承受‘乌江自刎’的结局。”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放低姿态,成就人生”,说理充分,主旨鲜明。
纵向递进是指思路逐层深入,段落依次呈现这样的格局:引述材料,提出论点;分析材料,阐释论点;设立正面论点,论述重要性;设立反面论点,阐述必要性;联系现实,强化论点;辩证论述,指出方法;回扣论点,升华主题。韩愈的《师说》,就运用了这种方法。作者首先提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些道理围绕“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核心观点展开,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从师学习,二是什么人可以当老师。
第二段批判时人轻师的陋俗,围绕第一段的中心论点展开。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证,说明道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强调了首段以“师道”为原则的择师标准。段落之间紧密联系,逐层深入,思维缜密,说理辩证。虽然段落数量和今天作文不一样,但总体结构一致。特别是第二段批评世俗轻师,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