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用三棱镜分解白色光为七色光的是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3:2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06:41
牛顿对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索与理论研究
(1)设计并进行三棱镜实验
当白光通过无色玻璃和各种宝石的碎片时,就会形成鲜艳的各种颜色的光,这一事实早在牛顿的几个世纪之前就已有了解,可是直到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才有牛顿通过实验研究了这个问题.
牛顿首先做了一个有名的三棱镜实验,他在著作中记载道:“1666年初,我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柱镜,利用它来研究光的颜色.为此,我把房间里弄成漆墨的,在窗户上做一个小孔,让适量的日光射进来.我又把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使折射的光能够射到对面的墙上去,当我第一次看到由此而产生的鲜明强烈的光色时,使我感到极大的愉快.”牛顿的实验设计如下图:通过这个实验,在墙上得到了一个彩色光斑,颜色的排列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牛顿把这个颜色光斑叫做光谱.
(2)进一步设计实验,获得纯光谱
牛顿在上述实验中所得到的光谱是不纯的,他认为光谱之所以不纯是因为光谱是由一系列相互重叠的圆形色斑的像所组成.牛顿为了获得很纯的光谱,便设计了一套光学仪器进行实验,其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用白光通过一透镜后照亮狭缝S,狭缝后放一会聚透镜以便形成狭缝S的像I.然后在透镜的光路上放一个棱镜.结果光通过棱镜因偏转角度不同而被分开,以至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个由红到紫的光谱带.这个光谱带是由一系列彼此邻接的狭缝的彩色像组成的.若狭缝做得很窄,重叠现象就可以减小到最低限度,因而光谱也变得很纯.
(3)牛顿提出解释光谱的理论
牛顿为了解释三棱镜实验中白光的分解现象,认为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光组成的,玻璃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当白光通过棱镜时,各色光以不同角度折射,结果就被分开成颜色光谱.白光通过棱镜时,向棱镜的底边偏折,紫光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棱镜使白光分开成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做色散.严格地说,光谱中有很多各种颜色的细线,它们都及平滑地融在相邻的细线里,以至使人觉察不到它的界限.
(4)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理论的正确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光的颜色,验证上述理论的正确性,牛顿又做了另一个实验.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牛顿在观察光谱的屏幕DE上打一小孔,再在其后放一有小孔的屏幕de,让通过此小孔的光是具有某种颜色的单色光.牛顿在这个光束的路径上再放上第二个棱镜abc,它的后面再放一个新的观察屏V.实验表明,第二个棱镜abc只是把这个单色光束整个地偏转一个角度,而并不改变光的颜色.实验中,牛顿转动第一个棱镜ABC,使光谱中不同颜色的光通过DE和de屏上的小孔,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这些不同颜色的单色光都不能被第二个棱镜再次分解,它们各自通过第二个检镜后都只偏转一定的角度,而且发现,对于不同颜色的光偏转的角度不同.
通过这些实验,牛顿得出结论:白光能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些光已是单色的了,棱镜不能再分解它们.
(5)单色光复合为白光的实验
白光既然能分解为单色光,那么单色光是否也可复合为白光呢”为此牛顿进行实验.如图55所示,把光谱成在一排小的矩形平面镜上,就可使光谱的色光重新复合为白光.调节各平面镜与入射光的夹角,使各反射光都落在光屏的同一位置上,这样就得到一个白色光班.
牛顿指出,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把色光重新复合为白光.把光谱画在圆盘上成扇形,然后高速旋转这个圆盘,圆盘就呈现白色.这种实验效果一般称为“视觉暂留效应”.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消失后,大脑还可以把印象保留零点几秒种.从而,大脑可将迅速变化的色像复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静止的白色像.在电视屏幕上或电影屏幕上,我们能够看到连续的图像,其原因也正在于利用了人的“视觉暂留效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06:42
牛顿 1672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06:44
这个就是上面说的那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