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0:5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13:27
正确的说法是“学籍副号”,是学籍系统中跟全国学籍号一样也能唯一确定学生身份的一个号码,跟全国学籍号不同的是这个号码只在省内通用,如果要跨省变动学籍,则需要全国学籍号;但这个号码包含的信息更多,其中标明了学生的入学年份,所属地区和学校,就学学段等信息,一般在省内通用。
严格的说学生的学籍号有3种,学籍主号就是学生的身份证号18位,学籍副号是19位,就是初中阶段的电子学生证上的号码,还有一种是全国学籍号,正式全国学籍号一般是G+身份证号码,临时的全国学籍号是L后面有规律的编码。
扩展资料:
学籍号的确定:
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
省市位(2位)+区县(2位)+学校类别(1位)+学校(3位)+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学生号(2位) +校验位(1位)。
教委定义省市位和校验位。
*省市位(2位):北京市为:01
*区县编号(2位): 注:由于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随之改变
*学校类别(1位):0=小学; 1=初中; 2=小学、初中并存学校(九年一贯制);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学校; 4=完中; 5=普高; 6=职高; 7=职普高并存学校。
*学校(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学校编码的最后三位,即学校自编代码。
*学生类别(1位):0=小学生,1=初中生,2=普高学生,3=职高学生,4=小学生(借读生),5=初中生(借读生),6=高中生(借读生),7=小学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8=初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9=高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
*届别(2位):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计算,为学生应毕业年度的后两位。
*班(2位)、学号(2位): 编码由各学校编制。
每个阶段毕业后,都会在新学校重新办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冒名顶替取得学籍并获得证书者,一经查实,追回证书,并在教育部指定的学历证书查询网站上撤销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信息。
未经省级招生部门录取的学生,不管其在校学习时间多长,均无学籍。即使修业期满,成绩合格,也不能获得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学生可以通过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指定的网站查询录取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被正式录取。教育部已经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办法》,学生可以凭借有效的信息通过指定的渠道了解自己是否是有籍的在校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籍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13:27
各地编写学籍副号的规则不同。一般学籍主号就是学生的身份证号,副号前两位数字代表入学年度,第三、四2位数字是地级市代号,第五、六2位数字是县区代号,第七位数字是学段代号(小学:1、初中2),第八、第九、第十位数字是学校代号,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4位数字为学生顺序号(从0001起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