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做姓氏时的读音和本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0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09:16
费做姓氏时读作fèi,本义为:因物价高企而多耗用钱财。
一、费的拼音:fèi
二、费的释义:
1、用钱财。
2、用,消耗。
3、需用的钱财。
4、姓。
三、费的部首:贝
四、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五、造字法:形声
六、相关词组:
浪费、费用、花费、费劲、费解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竖、横折、撇、点
二、词组释义:
1、浪费[ làng fèi ]
不充分利用;不珍惜;不必要的废弃。
2、耗费[ hào fèi ]
使用或消耗较大的金额或更为重要的材料。
3、消费[ xiāo fèi ]
消磨;浪费。
4、花费[ huā fèi ]
因使用而消耗掉。
5、费力[ fèi lì ]
耗费力量,多指耗费较多的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09:16
费,两种读音fèi、Bì
第一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远古帝王颛顼裔孙大费次子若木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相传颛顼是黄帝孙,有裔孙伯益,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他有裔孙大费,大费有子二人,其中次子名若木,因不得继承爵位而沦为平民,遂以父名为姓氏,姓费,以标明自己的血统所出,其后代相传姓费。如夏桀时去夏归商的费昌,就是他的后裔。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禹后裔费昌、费仲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据史籍《姓纂》、《轩辕黄帝传》记载:“夏禹,亦黄帝之玄孙也,姒姓……”夏禹之后,因在其子孙费昌、费仲的封国中有一费国,后来就以国名为姓,称为费氏。依此,费姓的血缘始祖可追溯至黄帝。又据传说,在大禹治水时,一位名叫伯益的人协助治水颇有业绩,受封于费地,其后代则以地取姓曰费姓。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鲁国大夫费序父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春秋时鲁国有大夫费序父,其后代因他以费(今山东鱼台)为食邑,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名为姓,称为费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楚国大夫费无极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据史籍《姓纂》记载,春秋时,鲁懿公的孙子大夫无极的封邑在山东费县西北,人称费无极,费无极的子孙就以封邑“费”为姓,称为费氏。因此,这支费姓是鲁国公族的后代。
第五个渊源: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姓氏音读作Bì。
据《梁相费泛碑》载:“鲁桓公子季友为大夫,有功封费,因氏焉。”春秋时鲁桓公的第四子季友受封于费邑,子孙以费为氏。这一支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由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而来,以封邑名称为姓。相传,鲁桓公是周文王及周公的后代,在周公长子伯禽被封于鲁后,数传至他,相继担任鲁国国君。后来,他生子二人,其中长子即鲁庄公,在他去世后得以继承爵位;次子即季友,在鲁庄公时以君主胞弟身份执掌朝政。尤其是在鲁庄公去世后,他的权力更为集中,又拥立庄公之子班为君主,自己独揽大权。他的专权引起其他人的不满,一位名为庆父的人乘机作乱,杀死国君,他也*逃亡陈国。此后,他在陈国的帮助下回到鲁国,继续任执政,并立班的儿子申为国君,申就是历史上的鲁僖公。鲁僖公执政时期,为表彰季友安定社稷之功,把国中一处叫做费的地方分封给他作为食邑。他及子孙后来也在那一带发展繁衍,再后来就以封邑的名称为姓氏,姓费。
第六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北魏时鲜卑族原姓氏费连氏,改姓费,后来这支改姓的人又与汉族费姓融合在一起。
清朝满族中有一些姓富、姓费者,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使用汉字“费”为姓。如费英东,为满洲镶黄旗人,本名费英东·扎尔固齐,姓瓜尔佳氏;费扬古,满洲正白旗人,姓栋鄂氏;费雅思哈,为满洲正黄旗人,姓富察氏等等。后取单字汉族“费”为氏。
当代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有人以费为姓,应是汉文化融入的结果,渊源待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09:17
读fèi,本义是:花费(钱财)
形声。从贝,弗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
● 费
(费)
fèi ㄈㄟˋ
◎ 用钱财:花~。消~。
◎ 用,消耗:~事。~时。~解。煞~苦心。
◎ 需用的钱财:~用。学~。
◎ 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09:18
费[pris] 费[phüeis] 费[büeis]
广韵的读法
绝对没有“f”音,因为“古无轻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