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的教学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5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20:05
教学目标:
1、了解缩句的概念、注意事项。
2、掌握缩句的要求和常用的缩句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繁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但是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像一棵大树把枝叶全部去掉,只留主干。
缩句是小学中高年级常见题型。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可很多同学对缩句感到困难,老师现将缩写句子的原则和技巧总结如下。
二、缩句中,要注意的三条原则:
1、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3、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三、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1自我提问,抓主干。
通过自我提问,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干什么?”谁怎么啦?或“什么怎么样?”就可以迅速地缩写句子。
例如:通过自我提问,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干什么?”“谁怎么啦?”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
例如:四(3)班的男生在操场上踢足球。
(谁-男生 干什么---踢足球)
缩写:男生踢足球。
例如:香山上的枫叶慢慢地红了。什么---枫叶 怎么啦——红了
缩写:枫叶红了。
2“的”“地”前面修饰成分都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也删去。
例句:美丽的春姑娘来了。(美丽的修饰春姑娘,去掉修饰成分) 缩写:春姑娘来了 。
例句:小鹿飞快地奔跑。(“飞快地”是用来*“奔跑”的要删去) 缩写为: 小鹿奔跑。
再如“小明着急得蹦起来。”中“蹦起来”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小明着急。”
3、数量词语照样删。例如: 院子里有三棵苹果树。把数量词“三颗”去掉
缩写为: 院子里有苹果树。
4.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
缩写:“我们游泳。”
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
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3、“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
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4、 “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
例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只能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如果缩成“我找到包。”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7、句子中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语气、情感。
例如: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应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
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8、要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们班的优秀学生总是积极热情地帮助落后的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那意思就模糊了。
只能缩成:“优秀学生帮助落后学生。
保留了“优秀”和“落后”两个附加成分。意思清楚了。
9、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
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
例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大坝拦住了。
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
四、小结缩句的方法与技巧
一、三个原则要牢记,自我提问,抓主干。
二、三个删去:
1、删去”的“”地”” 得”的修饰成分。
2、删去数量词语。
3、删去方位词组。
三、四个保留:
1、”着“”了“”过“要保留。
2、否定词要保留。
3、语气助词要保留。
4、必要成分要保留。
5、“把”、“被”要保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20:05
《如何缩句》教案
教学内容:缩句概念、缩句方法 。
教学目标:
1、了解缩句的概念、注意事项。
2、掌握缩句的要求和常用的缩句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缩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与您一同探讨缩句的方法。
很多同学对缩句感到头痛。什么是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就像把一课大树的枝枝叶叶都去掉,最后留下树干那样。
二、缩句时,要注意:
l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l 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l 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完整的句子。
l 三、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方法: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 :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
例1:可爱的小姑娘在操场上踢毽子。
这句话就是讲“谁”----小姑娘,“干什么”----踢毽子。
缩写:“小姑娘踢毽子。”
例2: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这句话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
缩写:“铁球落下来。”
2、借助“的、地、得”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例1: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这个例句只要去掉“美丽的”。缩句后为:“蝴蝶飞走了”
例2: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此句在去掉“都忍不住惊讶地”。缩句后为:“人们呼喊起来。”
如:小明着急得蹦起来。
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缩写为: 小明着急。
3、去掉表示数量词、时间词语。
例: 傍晚,罗丹塑了一座女像。
罗丹塑了女像。
例: 傍晚,罗丹塑了一座女像。“傍晚” “一座”要去掉,缩句后为:“罗丹塑了女像。”
4、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不能删的。如:他勇敢地跨过这条小沟。因为“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一定不能删的。所以缩写为:他跨过小沟。
5、去掉“在…(中、里、上、下…)” 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如:我们在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中,取得了成绩。
可以缩写为:我们取得了成绩。
6、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1)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2)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
7、疑问句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如“你们班的王宁为什么迟到呢?”缩为“王宁为什么迟到呢?”如果没有疑问词就改变了句子的结构。
四、 缩句的规律
要缩句,莫烦恼,两个句型要记牢,
的地得,可省掉,形容词语都不要,
去时间,去地点,数量词语别出现,
中心词,连一连,着了过啊不能忘
五、缩句练习例举:
下面我们就尝试着用你学到的“缩句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吧(等待)
1、漂亮的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花园里洋溢着笑声。
2、任性、冷酷的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冬季。
巨人度过了冬季。
3、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
草地上还有痕迹。
4、小井的周围有许多小树。
周围有小树。
六、结束语:您怎么样,都做对了吗?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再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20:06
“缩句”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明文规定。但却时常出现在语文检测卷里。因为要考试到,不敢怠慢,教师就要练到。对为何设置这项训练题型,一般老师认为主要有三:发现语病、理解句意、培养概括。而有的老师则认为“缩句”纯粹是语言游戏,仅仅为了虚应考试,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甘肃杨德科老师在网上询问:“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此句缩成‘园林化成了灰烬。’是对还是错?”有的老师不假思索地说:“当然错啦!在这一句里,‘瑰宝’是主语,前面是定语,还是双重定语呢。”凡缩成“瑰宝化成灰烬。”句子的,应该统统打上“√”。如果学生都这样做,可以说大多掌握了“缩句”的一般方法与技能。但,真要是这样,学生可能被我们教傻了!
日常教师们也是这样按照句子的成分来训练学生缩句的。果真是这样吗?缩句,不是为了训练缩句而使缩句有存在的理由。 缩句, 表面上是提取有效信息,理解句意。其实不止如此。句子,当属用来表达言说者意图的。当读者明白其意图则实现了言说者的目的。现在我们用“缩句"来训练学生,用意何在?
句子被缩了“句”,它还是个句子,还要表达言说者的“意图”,言说者的目的。因此,缩后的句子,其表达的意图,当然不能让读者产生歧义。如果缩句后产生了歧义,真就变成了语言的游戏了。因此,学生结合课文语境,缩成“园林化成了灰烬”,应当是对的。
当教学上位的模糊必然带来教学的盲干,蛮干。苦教了学生,也累了自己。
缩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句话,教给学生——学会“长话短说”的能力。不仅仅是缩句,概括段意、文意,其道理都是相通的。当今社会,是一个交际的社会。十分需要说得好、说得清、说得美,更要说得简明这样言语交际能力的人。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之一。他一生最后的一次演讲是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的演说。在上万名学生的注视下,丘吉尔在随从的陪同下走进了会场,挥挥手走向讲台他脱下大衣交给随从,然后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所有的听众。一分钟后,丘吉尔说了一句话:“Nevergiveup!”(永不放弃)。说完后,丘吉尔穿上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这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几秒钟后,掌声雷动。上个世纪40年代,邹韬奋先生出席公祭鲁迅先生大会,轮到他发言,时间已经不多,邹先生当机立断,作了一句话的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都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此语—出,赢得了一片掌声,会在*中降下了帷幕。两位演讲者用精炼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内容,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时间越来越金贵,为了珍惜大家的生命,也为了提高言语作品(口头的、书面的)的质量,让我们重视并引导学生学会“长话短说”吧!
由是建议试题的命题者们把“缩句”这一考查题目,改为“长句短说”或“长句短写”最好。这样,同仁们教学起来就再不会迷茫了。
语文教育上的事,有时候需要往前多琢磨一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20:06
缩写句子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作用的“枝叶”,保留使句子意思完整的“主干”部分,把句子缩写成一个最简单的句子。如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可以缩写为:“太阳照射着树林。”
原句比缩后句子内容要丰富、具体,但缩后句子比原句简练、概括。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比较复杂的句子的主要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也可以作为检验较复杂的句子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缩写句子的方法和步骤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缩写句子的要领和规律
(1)把句子中的修饰词语,即所谓的枝叶尽可能全部去掉,不能去一点,留一点。如:
他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
应缩写成:他讲述了经过。
如果缩写成“他向大家讲述了经过。”或“他讲述了事情经过。”都是缩写不彻底,不完全,不能算正确。但有些特殊句子又不能把所有的“枝叶”都删掉。如:
我班同学陈玉梅的妈妈原来就是我的邻居王叔叔的妹妹。
应缩写成:陈玉梅的妈妈是王叔叔的妹妹。
如果缩写成“妈妈是妹妹”就成了笑话了,所以,什么样的枝叶要全部去掉还要视句子内容而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20:07
1、 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 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不能下头”。如果缩成“*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