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0: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8:14
“鼓吹乐”是个较笼统的名称,凡是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为主的演奏形式都可以如此命名。因此,可以将汉代的“鼓吹乐”根据乐队组织和用乐场合的不同分为几个类型:
“鼓吹”。《乐府诗集》云:“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这种形式在朝会、宴享,出行仪仗等场合演奏,也用来当作特殊恩赐表示对功臣等的亲善或安抚,汉武帝时就曾赐给南越七郡鼓吹乐。其中,用于天子宴乐、膳饮时的称“黄门鼓吹”,出行仪仗中由乐队骑在马上演奏的称“骑吹”;军队凯旋时乐手骑在马上用鼓、箫、笳、铙等演奏的称为“铙歌”或“短箫铙歌”。
“横吹”,又称“鼓角横吹”。《乐府诗集》云:“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北狄诸国,皆马上作乐,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其后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说明这种以鼓和角作为主奏乐器的军乐,是从早期的“鼓吹乐”中细化分离出来的。横吹的代表曲目,有乐府“协律都尉”李延年以西域乐曲《摩诃兜勒》为素材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
“鼓吹乐”中所谓的“鼓吹”、“骑吹”、“短箫铙歌”、“横吹”等分支在演奏中应是比较接近的,其本质区别在于所适用的仪式不同,以及由此所致的乐队配置不同。正如《乐府诗集》所云:“然则黄门鼓吹、短箫铙歌与横吹曲,得通名鼓吹,但所用异尔。”《宋史•乐志》中也说:“鼓吹者……短箫铙歌序战伐之事,黄门鼓吹为享宴所用,又有骑吹二曲。说者谓列于殿庭者为鼓吹,从行者为骑吹。”同样的曲调,在不同场合中以不同方式演奏时可能被归于不同的类别,郑樵《通志•乐略一》中《汉短箫铙歌二十二曲题注》所说“亦曰鼓吹曲,按汉晋谓短箫铙歌,南北朝谓之鼓吹曲”正反映了这种情况。
另外,当时还有一种以鼓和排箫主奏、坐在鼓车(楼车)或游船(楼船)上表演的“鼓吹乐”,称为“箫鼓”。汉代的“鼓吹乐”以高亢嘹亮的北方音调、鲜明的节奏和粗犷有力的少数民族风格,带给中原地区的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得以风靡不衰。这种音乐在后世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虽然其应用主体仍是王公贵族之家,但在民间娱乐活动、迎神赛会等场合也广泛使用它。直至今天,民间的“吹打”等乐种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