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也。文帝践祚…… 的全文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5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1-12 15:10
1、“讲武治兵”,意为讲习武事,训练士卒或治军。这也是由辛毗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2、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辛毗传》,时间是在曹魏太和年间,主人公是辛毗。原文如下:帝方修殿舍,百姓劳役,毗上疏曰:“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巿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宫室大兴,加连年谷麦不收。诗云:‘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唯陛下为社稷计。”帝报曰:“二虏未灭而治宫室,直谏者立名之时也。夫王者之都,当及民劳兼办,使后世无所复增,是萧何为汉规摹之略也。今卿为魏重臣,亦宜解其大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2:10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魏文帝登基后,想迁移冀州的十万户人家去充实河南。当时连年蝗灾,百姓饥饿,各部门都以为不可以这样做,可是文帝决心很大。辛毗与大臣一起上朝求见皇上,文帝知道他们想进谏,便表情严肃地接见,他们都不敢说话。辛毗说:“陛下想迁移户口,这个主意是怎么提出的呢?”文帝说:“你认为我迁移户口不对么?”辛毗说:“确实认为不对。”文帝说:“我不跟你一起议论。”辛毗说:“陛下不以为我没有才能,安置我在身边,让我杂在谋议之官的行列里,怎么能不和我议论呢?我所说的不是私事,而是国家的忧虑,怎么能对我发怒呢?”文帝不回答,起身往宫里走;辛毗跟上去就拉住他的衣襟,文帝就用力甩动衣服不回来。过了很久才出来,说:“佐治,你拉我为什么那么急迫呢?”辛毗说:“如果迁移户口的话,既失去了民心,又没有粮食给他们吃。”文帝就迁移了原计划的一半。
明帝登基后,进封辛毗为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当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为明帝所信任,掌管决定朝政,大臣们没有谁不与他们往来友好,可是辛毗不与他们交往。冗从仆射毕轨上表说:“尚书仆射王思是专心勤奋的老吏,但是忠直谋略不如辛毗,辛毗应该代替王思。”明帝就拿这件事咨询刘放、孙资,刘放、孙资回答说:“陛下任用王思,确实是想看到他尽力效劳,不是看重他的虚名。辛毗确实忠诚耿直,然而性情刚愎专断,这是圣上考虑时应当详加考察的。”于是不任用他,让他出京做卫尉。
明帝正在修建殿舍,百姓遭受劳役,辛毗就上奏疏说:“我听说诸葛亮讲习军事训练兵马,而孙权到辽东购买马匹,估计他们的意向,似乎是想彼此左右呼应。防备不测事件,这是古代的善政,可是现在大建宫室,加上连年谷麦不收。希望陛下为国家考虑。”明帝回答说:“两个敌人没有消灭却兴建宫室,这是直言进谏的人树立名声的机会。王者的都城,应当趁着百姓劳苦的时候同时建造,使后代的人不能再扩大,这是萧何为汉代谋划的策略。现在你是魏国大臣,也应该懂得这个大道理。”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兵渭南。明帝于是用辛毗做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全军都整齐严肃,听从辛毗的节制调度,没有人敢违犯。诸葛亮死了以后,他又回去担任卫尉。死后,赐给谥号肃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2:11
(魏文帝曹丕)将要迁徙冀州士族十万户来充实河南的人口,当时蝗灾连绵百姓饥荒,众官吏认为这样不可以,然而文帝此意已经非常炽盛。辛毗和朝廷大臣都要求觐见皇帝,文帝知道他要觐见,摆出(难看的)脸色来见他,大臣们都不敢说话。辛毗说:“陛下要迁徙士族,是从哪里想出来的办法呢?”文帝说:“你认为我迁徙士族的办法不好吗?”辛毗说:“我的确认为不好。”文帝说:“我不和你一同商议了。”(我推测此处文帝有吓唬辛毗将他迁官或者免官的意思)辛毗说:“您不认为我不才,把我安置在您的左右,当做谋划建议的*,怎能不和我商议呢!我所说的并非是为了私立,而是为了社稷的考虑啊,您怎么能生我的气呢?”文帝不回答辛毗的话,站起身来进入后宫,辛毗随后跟着文帝并且拉着他的衣服前襟,文帝拂袖而去(据《古代汉语词典》,奋衣当拂袖讲)不再回来,过了很久才出来,说:“(我知道你)辅佐(我)治理天下,你又何苦*迫我这样急迫呢?”辛毗说:“(如果)现在要迁徙士人,既失去民心,又让他们无食可吃(意思是收到饥荒的波及)。”文帝于是迁徙了一半(即五万户)。(你这里打错了一个字,不是“帘”遂徙其半,而是“帝”遂徙其半)。辛毗曾经跟随文帝猎野鸡,文帝说:“猎野鸡真是快乐啊!”辛毗说:“对于陛下您很快乐,而对于下边的臣民就很苦了。”文帝默然不语,以后(因为辛毗之言)就很少出来打猎了。
魏明帝即为,进封辛毗为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当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都被明帝所亲信,垄断当时的政局,大臣没有不和他们交好的,而辛毗单独不和他们往来。辛毗的儿子辛敞(对他的父亲)进言说:“如今刘、孙执掌政权,群臣都像影子一样亲附于他们,您应该稍微委屈一下您的刚直之意,和大家一样。不然一定会有毁谤您的言论。”辛毗正色说道:“主上(指魏明帝)即使不能成为聪慧明鉴,但也不是昏暗劣性之人。我立身的准则,自有其本末原则。就算和刘、孙不和,不过是不让我作三公而已,有什么危害呢?哪里有大丈夫想要作三公一样的*而自毁其崇高气节的呢?”冗从仆射(“从”读“纵”,“冗从”指散职侍从官)毕轨上表说道:“尚书仆射王思对于旧事非常精到明晰,但是忠心豁亮精于计略就不如辛毗,辛毗应当取代王思的官职。”明帝询问刘放、孙资,刘放、孙资说:“陛下任用王思,是让他为您效力办事,不是以虚名为贵。辛毗的确刚正耿直,但是性格刚烈和专断,您应当仔细考虑加以详查。”于是没有采纳(毕轨的建议)。(于是任命)辛毗为卫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2:11
辛毗与哥哥辛评,一起投靠袁绍。后来他发现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难成大事,就劝哥哥辛评离开袁绍,另谋高就。但辛评感念袁绍的知遇之恩,不愿背弃,辛毗因这个缘故,也只好违心事袁。�
袁绍在初平元年到建安四年,虽然先后驱逐了韩馥,消灭了公孙瓒,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由于内部互相倾轧,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从此一蹶不振。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大打出手。辛毗跟随哥哥辛评,支持袁绍的长子袁谭。
建安八年(203年),袁谭被袁尚打败,困守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走投无路之际,采纳谋士的建议,派辛毗为使者,向世仇曹操请降。曹操久闻阳翟名士辛毗之名,就乘机将辛毗留在自己帐下。
辛毗归曹后,他首先向曹操分析了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个中缘由,并建议曹操趁机出兵河北。曹操虽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但对他精辟的分析却心悦诚服。�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带兵攻河北,军队进*冀州首府邺城。袁尚闻讯从平原撤兵,回师救援。
建安九年(204年),曹军攻下袁氏在河北的老巢邺城。攻邺城时辛毗带兵冲锋陷阵,素与辛毗不和的邺城守备审配,对辛毗带曹兵攻城非常痛恨,就将在邺城的辛氏一门八十余口全部杀害,弃尸城下。审配的侄子审荣,与辛毗交情深厚,对叔父的行为十分不满,深感袁氏兄弟昏庸*,邺城又岌岌可危,于是飞箭传书,与辛毗勾通消息。辛毗接信后报告曹操,曹操十分高兴,内外夹击,曹军很快就攻下邺城,生擒审配。辛毗征得曹操的同意,亲自处死了审配,为死难的亲人报仇雪恨。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率残部逃往乌桓,河北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他器重辛毗的才干,上表朝廷,拜辛毗为议郎,兼任侍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自进爵为魏王。辛毗以汉议郎、侍中身份兼任魏王侍中。当时在立谁为魏王太子这个问题上,曹操一度犹豫不决。曹丕以年长得立,曹植以才高得宠,文武大臣又各有所向。辛毗坚持以国立嫡长的礼法,坚决支持册立曹丕。次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后,得意忘形,搂着辛毗的脖子说:“辛先生你知道吗?我好高兴!”辛毗不禁对曹丕的举动感到愕然。
公元220年,曹操病故,太子曹丕继位为魏王。魏王侍中、汉丞相长史辛毗联络群臣上书曹丕,劝他代汉称帝。曹丕早有此意,不久就威*汉献帝退位。曹丕建立魏国,辛毗也因此被赐爵关内侯,任侍中之职。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洛阳。当时连年干旱,蝗灾肆虐,中原大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群臣都认为在饥荒之年不宜这样做,曹丕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担任侍中的辛毗坚决反对,再次劝谏,想让文帝收回成命。曹丕十分生气地对辛毗说:“我不想和你谈论此事。”辛毗从容地说:“陛下既然不认为臣不肖,让臣随侍左右。密室之议,朝堂之论,为臣都应该切问应对,拾遗补阙,陛下怎么能不同臣下商议?何况臣所谈论的并非个人私事,事关社稷安危,臣不能不说!”文帝无言以对,站起来要回后宫,辛毗拉住他的衣襟不放,文帝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过了一会儿,他火气稍消,又出来责问辛毗:“佐治,你为什么要苦苦地同我作对呢?”辛毗诚恳地说:“在这种饥荒年月,强行把他们迁徙到河南,没有粮食来救济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心怀怨恨,失去人心,因此我不得不力争陛下收回成命!”最后文帝下令,迁五万户,这不能不说是辛毗力争的结果。
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命大将军曹真出兵伐吴,以辛毗为军师,进攻东吴的军事重镇江陵。江陵久攻不下,后因长江涨水,魏军才撤军北归。这时,辛毗被封为广平亭侯,仍任侍中之职。黄初五年,魏文帝准备御驾亲征,出师伐吴,辛毗极力劝阻,他指出:天下初定,便大举兴兵,势必会使刚刚得以恢复发展的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当年曹操曾多次南征,都因江海湖泊阻挡不见成效。如今军力并不比当年强盛,不如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待民富国强之日,自可一举灭吴。但他的建议被魏文帝拒绝。结果兴兵十万,征战数年,仍然望江兴叹,无功而返。
226年,文帝病故,明帝继位。辛毗进封为颍乡侯。当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深得帝宠,他们专断朝政,朝中大臣纷纷投靠。辛毗却不肯趋炎附势,凡事秉公而断,从不假以词色。他的儿子辛敞怕老父遭到谗言陷害,劝他同刘放、孙资搞好关系,遭到他的严厉斥责。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明帝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后来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穿的衣服,以此来刺激他出营作战。魏军众将都以此为耻,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明帝,要求出战,被明帝拒绝。明帝惟恐众将不听调度,就派辛毗为使者,持节赶赴魏军大营,遏制诸将行动。将领们都因辛毗素以刚正、执法严明而不敢轻言战事。司马懿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严辞拒绝。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三个多月,诸葛亮欲进不能,欲退不舍,后操劳成疾,病逝军中。魏军班师回朝后,辛毗任卫尉之职,不久病故,明帝赠他谥号为肃侯。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792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