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如何练口腔后部发音以及舌根发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0:0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5:22
请参照如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英语教程(包括U鱼教程的很多地方)不仅教程用的英语,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它都是以印欧语系的语言(主要是现代西欧北欧语)为例证,这对汉藏语系的人来说,要理解是困难的。现在国内普遍学习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就是英语,但英语的例证,不足以说明昆雅语的发音特征,因为托尔金也不是以英语为本源来创造精灵语的。同时,即使英语里有的音,学了英语的国人也大多不见得真的发音准确,往往将一些现代汉语或他(她)的方言里没有的音当作自己口语里的近似音,或者有些人模仿能力很强发音倒也准确,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给别人解释的时候还是解释错了。还有那些学过诸如法语德语的国人,也大多如此。
其实未必是国人使然,托尔金自己作为一个语言学家,精通多门印欧语,但他写下的理论是一回事,让他来发音,只要是英语里没有的音,他也很难发准确。靠模仿他的一些发音记录,也不一定是正确的。语言是习惯,语音是习惯形成的心理语音,习惯一但养成是几乎很难修改的。
同时,昆雅语里的好些语音,在说英语的人来讲是很困难,根据理论推导的话,我却发现它们倒可以完全等同汉语里的一些语音。
所以,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以说汉语人的角度来重写昆雅语音教程,对那些汉语里没有的音,至少从理论上提醒大家发音的区别,从而达到发音更近似(尽管要准确不容易)的效果。而那些汉语里有英语里没有所以英语教程说得很混乱的音,将其明确提出,就可以说得十分标准了,否则被英语教程弄昏了头,能发好的音反而发走样,确实让人遗憾。
其次我对现有的U鱼的中文教程发音描述,有一些不赞同的意见,觉得有必要作出修订,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讨论。下面是我对U鱼的教程的修订提要:
1、语音是个很有规律的系统,U鱼的教程是按字母序来排列的,便于检索而不便于学习,所以我对系统加以了说明,特别在辅音问题上,我改变了排列顺序,是以发音方法而不是字母来排序。
2、元音系统应以长音为基准,通过长音认识短音,而不是先说短音再说长音。
3、长元音é我不同意U鱼的拟音和描述,长元音ó我不同意她的描述。短元音基本同意她的描述,但拟音在细节问题上有一些不太同意U鱼的意见。
4、双元音加了一些描述。
5、分音符的问题我放在后面专门讲音节的部分讲,分音符的作用我认为U鱼说得虽然不错但是不够准确和完善。
6、U鱼的单辅音的部分,掺杂了几个昆雅所无只见于辛达的辅音,具体有:ch、dh、ph。又有辅音丛错误列入其中,具体有hl、hr、ng,这些我都删去了(辅音丛改在后面专门叙述)。还有一些没有列出的,我都加了进去。
7、辅音的不送气和送气、清和浊问题U鱼没有系统的说明,于是没有说明t、p、c(k)是不送气音(即对应为汉语拼音中的bㄅ、dㄉ、gㄍ),而认为其是送气音。另外我增加了用现代汉语近似地模拟清浊对立的一点儿建议。
8、昆雅里普遍的所谓“辅音腭化、唇化”问题(即ty、ly、ny、hy、ry、qu(kw)、gw、hw),U鱼没有说明,说明了的hw的描述错了,ty把元音/u:/混了进来,有些音没列出来,我加以了补充。同时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和半元音(即y、w)的问题是一致的,所以一起作了说明。
9、h只有到第三纪受其他语言影响才在独用时变成了英语中的h的发音,而它的“正音”确实是德语bach、acht中的h,同时也就是汉语拼音里的hㄏ(汉语之hㄏ和英语之h是两个不一样的音,切记)。
10、音节重音的问题,个人觉得U鱼说得过于简略,而且觉得这句话“词里如果有个长元音或者词尾有个辅音来结尾的就是长音节词,两者皆无的就被称为短音节词。长音节词就在倒数第二个音节重读,而短音节词则在倒数第三个重读”不通,说明得很奇怪,所以重新写过。
具体的内容将在下面说明,本文因是“正”,所以更重要的文字是在具体拟音和描述前的语音学理论说明,相关昆雅语发音的推论在这个部分,要精确发音个人以为如没怎么学过语音学的人还是该先看看理论部分比较好。当然,和U鱼的不同意见的原因也集中在这里了,盼望大家讨论指正。
又及,为了使用方便,在提到汉语发音时,即有*地区通用的罗马字母拼音,也有台湾地区通用的相应的注音字母。
特别感谢雪鹰姐姐提供有关上海话的发音资料。
若要查阅方便,可看稍后就会发表的本文的对应篇“昆雅语音略说”,基本上只有具体拟音和描述。
一、元音
定义: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发出的音,波形呈现规律性变化,与物理学中所说的“乐音”一致。汉语中的aㄚ、oㄛ、eㄜ、iㄧ、uㄨ、üㄩ,英语中的a、e、i、o、u,都是元音。
元音有单元音和复元音之分,简单而言,单元音就是一个元音,复元音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结合而成的元音。同时,单元音常常还有用长短不同来区分语言的,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单元音:单元音是元音的基础,先来看单个元音发音的规则。
元音发音时不用阻塞气流,因此发音规则的描述相应比较简单。主要是和口型及舌位有关。口型包括嘴巴张开的大小程度和嘴唇圆与不圆(传统的音韵学则形容为“合口”和“开口”)的问题,舌位主要是舌头往前顶还是往后顶的问题(尽管还有一个舌头抬高压低的问题,但是舌位的高低其实是受开口大小控制的)。举例说明:发a时嘴巴张得最大(同时舌头自然压得最低),舌头向后靠(尤其是和ng连用发ang时),嘴唇不圆(开口)。发i时嘴巴变成了一条缝(同时舌头自然抬得高),舌头尽量往前顶,嘴唇不圆(开口)。发u时嘴巴变成一条缝(同时舌头自然抬得高),舌头尽量往后靠,嘴唇圆(合口)。
又及,上面提到的三个单元音a、i、u,就是嘴巴张得最大(a)和最小(i,u),舌头最靠(i)前和最靠后(u),嘴唇不圆(a,i)和圆(u)的极点,所以在所有语言中,这三个单元音是最常见的。也就是说,几乎人类的所有语言都会有这三个单元音a、i、u。
注:但a的情况较复杂些,其舌位的前后往往和前后的其他音有关,如汉语中,anㄢ(安)的a舌位靠前,独立的aㄚ(啊)舌位居中,angㄤ(昂)的a舌位靠后,汉语英语都不分辨这三个a的不同,但是在考虑昆雅的短元音a时我认为正是对这三个a的区别形成了昆雅语长音á 和短音a的不同。
复元音: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组合”发音。及一次振动声带时口型变化两次和两次以上。汉语中的aiㄞ、eiㄟ、aoㄠ、iaㄧㄚ、ieㄧㄝ、ouㄡ、uaㄨㄚ、uoㄨㄛ、iaoㄧㄠ(拼音方案中通常写作yao)、iouㄧㄡ(拼音方案通常简写作iu)、uaiㄨㄞ、ueiㄨㄟ(简写作ui)、üeㄩㄝ都是复元音。
这里需要分辨复元音和几个单元音并列的问题,复元音并不是单纯地两三个单元音排列在一起。请看下面的例子。
英语中的ruin(毁灭)里有ui这样的并列,然而我们知道那是ru-in两个音节的元音,ui在英语里根本不是个双元音。还有比如liar(说谎者),看音标的话是/ 'lai«/,乍一看象个三元音,实际上是两个音节lai和«的拼合,只有一个双元音和一个单元音而已,英语里并没有三元音。
要言之,复元音是在一次声带振动时口型快速连续的变化两次或两次以上(所以复元音还有个名称叫“滑音”,仿佛从一种口型连续滑动到另一种口型)。而简单的元音排列是两次或两次以上振动声带,每次振动声带口型只有一种。听觉上而言,复元音是“一个音”,只不过这“一个音”的变化比单元音更微妙,而简单的元音排列是两个和三个以上分离的音。
注:复元音的问题,很多英语教材里就在乱写,什么英语也有三元音的,把单纯的元音排列和复元音的概念搞混了,因此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
长短元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人们在有关的概念上常常是不清楚的,以为长短元音就是“发音时间长短”的区别,这是很不全面的认识。
第一,长短元音里,往往长元音才是发音的基础,所以要讨论发音,应以长元音为标准,然后再拿短元音和长元音比较。我看U鱼的教程,在这一点上恰恰是做反了,所以这里特别说说。
第二,短元音往往并非仅是“长元音发音时间缩短”,而是短元音发音时开口比长元音略大或者舌位略靠后造成的。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开口最大的a,英语里和它在听感上相似而时间感觉也比较“短”的短元音是开口比它略小的 / Ã / 或 / Q /。
举个例子,英语里长音“/ i: /”确实是是国际音标里的/ i /加长了一点儿,也就是汉语拼音里的i(衣)把发音时间加长一点儿。这个音的开口,前面提到过,是最小的一个元音。于是英语里的短音/ i /就开口不足,嘴巴张得略大了一点,从而在国际音标里的实际音质是/ I /。在听感上,我们会觉得英语的短音i听上去更象 / e /,因为 / e / 正是宽式国际音标里开口略大于 / i / 而其他都一样的音。再如,英语里的长音 / : /,它就是国际音标里的 / /加长,而它的短元音开口比它略大,查下去是一个开口和a一样大的音,音标记着 / /(一个倒着写的ɑ)。这个音和a的唯一区别是,发a时嘴唇展开,发 / / 时嘴唇要撮圆。
有关短元音的准确音标,请不要看一些比较老的字典,推荐去看朗文的各新版字典,你就会发现以前的简单的“/ i: / 、 / i /”和“/ : /、/ /”这样的对写的音标已经被 “/ i: / 、 / I / ”和“/ : /、/ /”取代了。
昆雅语的元音
昆雅语有长6短6共12个单元音:á、é、í、ó、ú 和 a、e、i、o、u ,如果要粗略地用汉语来表识其读音且不计长短元音之别,大约就可以读作“啊、诶、衣、哦、屋”。
á/A:/ 和 a/ a / :á 和a的问题英文教程的作者觉得短音a很难形容,我考虑了很久,参照英文作者的描述(如西班牙语中的a就是短元音a),最后我认为,长元音a正是汉语里的“aㄚ(啊)”加长,即汉语独发“啊”时情况。而短元音a是我们发“anㄢ(安)”中的a的发音。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鼻音不重(比如我的家乡话成都话),发“安”时常常不带后鼻音,这样讲出来就很象昆雅中的短元音a了,唯一还有点儿区别就是发音时间尽量短促。这个音,可能很多人觉得和英语的“a/Q/”非常相似,英语教程的作者也这么形容,说它是一个介于“英语的(f)a(ther)和英语(c)a(t)之间”的音。我这里用比较严格的国际音标来标写,以示它们的区别。
é/I:/ 和 e/e/ :é 被形容成介于 / e / 和 / i / 之间的一个元音,其实,它们之间的元音就应该是前面提到的英语里的短元音 i / I /(注意音标里大小写表示的音可不一样),惟其发音时间要拖长一些。而 e 作为短元音,遵循前面所讲的原则,短元音开口应较大,自然地就落到了 / e / 的位置上,这个音我们很熟悉了,英语里非常常见,诸如end、set等等中的e。至于汉语,要注意的是汉拼音里单独的eㄜ是个“鹅”的音,国际音标其实是 / F /,只有在诸如“ie(叶)ㄧㄝ”的复元音里才有真正的 /e/ 。
í/i:/ 和 i/i/ :í 不用说也是简单的,音标是 /i:/,发音正如汉语里的“iㄧ(衣)”加长。i 却让人犯难了,托尔金曾把它直接描述为开口较大的英语里的短元音 i (理论上也本该如此),但出现的问题我们很容易看出来,那就是这个音和前面提到的é /I:/ 发音重合了,这显然是很有些荒谬的。后来托尔金作了修改,强调该音依旧要“发音完全到位”,也就是说和长音 í 确乎然只有时间长短上的差异。个人的意见是,为了有区别效果,大概发长音í 时会特别有意地拖长此音,以此来和短音 i 区别。
ó/o:/ 和 o// :ó 对说汉语的人来说其实是相当简单的一个音,那就是汉语拼音中的“oㄛ(哦)”加长。在英语教程里,对它的描述是“一个介于 // 和 /u/ 之间的音”,也就是 /o/,只是英语里没有 /o/ 这个元音,倒是汉语里有,因此就我们就方便多了。那么,按我们前面说的原则,短元音 o 的音标就应该是比 /o/ 开口略大的音,音标图上就可以查出是我们不陌生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托尔金强调该音比 // 开口还要大些,那这个音变成英语里o的短元音 // 了,开口和汉语的a一样大,但是要把嘴唇撮圆了来发,听着还真有些象拼音里的aㄚ。所以能准确地发英语单词里的 dog、pot 等的音,发昆雅的短元音 o 是很简单的
注:不过话说回来,我听过很多中国人发这个音都有问题,把它发得象汉语拼音里的“oㄛ(哦)”一样。
ú /u:/ 和 u/U/ :顶简单的一对音,一个就是英语里的长元音/u:/,汉语的“uㄩ(屋)”加长,另一个就是英语里的短元音。英语教程里形容它应该比长元音“圆一点儿”,其实呢,这正是严格意义上的英语短元音,一个比 /u/ 开口略大的音,国际音标就写作 /U/,仔细看看得出来它是一个倒写的希腊字母Ω。注意这个音接近汉语拼音中的“oㄛ(哦)”,听感上也是如此,口型上看着比 /u/ 就更圆些。能准确地发英语单词里的 put、could 等的音,发昆雅的短元音 u 是很简单的。
注:同样的,很多中国人发这个音还是有问题,把它发得很英语里的长元音 /u/ 一样了。
昆雅语双元音
六个,即ai, au, eu, iu, oi, ui。了解了单元音后再看这些双元音,倒是比较简单,这里先引用U鱼的教程里的话“Quenya的这六个双元音重音均在第一个元音,而连读滑过第二个元音。不过从第三纪开始,iu 的读音重音在第二个元音上,也就是滑过轻读的i 而重读u ”,所谓“滑过”,前面已经辨析了,就是在一次声带振动中口型变动两次,第一次和前一个元音的口型相似,第二次和后一个元音的口型相似,中间的变化过程必须是平滑的。但请注意,双元音因为发音时间有限,前后两次口型变化的时间必须短促,这并不以为着必然的是短元音的口型在做拼合,具体该怎么发在现实语言中要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至于托尔金所造的精灵语,我们就直接看他给出的描述。
ai/ai/ :英语教程里说等同于“aisle/ail/”中的“/ai/”,即汉语中的双元音“aiㄞ(爱)”。
au/au/ :英语教程里说等同于“cow/kau/”中的“/au/”,即汉语中的双元音“aoㄠ(奥)”(注:汉语拼音写出的双元音aoㄠ,其国际音标应为/au/)。
eu/«u/ :英语教程里说极近似于“so/s«u/”中的“/«u/”,即汉语中的双元音“ouㄡ(欧)”(注:汉语拼音写出的双元音ouㄡ,其国际音标应为/«u/)。只是第一次口型时应该做得象/e/,所以初发音时开口还要小一点儿,舌位靠前一点儿。
iu/ju:/:英语教程里说等同于“yule/ju:l/”中的“/ju:/”,这个音请注意了,因为汉语里没有相似的音。这里只能说说口型,/j/其实是很近似于/i/的半元音y(国际音标也可以写作/y/,半元音的问题后面说辅音时还会专讲),因此开始的口型类似于/i/,开口极小,比发/i/时还小,然后嘴唇撮圆,嘴巴张大一点点,舌头往后滑,形成/u/的音。
oi/i/ :英语教程里说等同于“toy/ti/”中的“/i/”,汉语里没有相似的发音。其口型是,先开口比自然状态略大一点儿,舌位靠后,嘴唇撮圆,然后嘴唇一面展开一面收到最小,舌头也往前顶到最前。
ui/ui/ :英语教程的作者在英语和印欧语里似乎都没有找到可以对应的音,所以花了很大力气来描述。这个先“u”后“i”的双元音在汉语里似乎有个近似的音,那就是汉语拼音里的“uiㄨㄟ(为)”,然而特别要请大家注意的是,汉语拼音之“uiㄨㄟ”的国际音标应该是“/uei/”,一个三元音,因此精灵语的“i”其实并不是“对”,但听上去你会觉得音很相近。区别就在于,/uei/ 中间还有个/e/的口型过渡,/e/开口较大,而单有/u/和/i/的口型的话,它们开口都是最小的,你会觉得/ui/比/uei/要“扁一些”,发音“不够*”。至于口型过渡,则是开口到最小,舌头放在最后,嘴唇撮圆,然后嘴唇慢慢展开,舌头往后移。特别注意重音和一般双元音不同,是先轻后重,换成汉语最好用二声声调来念就象了。
二、辅音
第一句就是要提醒元音在语音中占优势地位的说汉语的人,千万千万不要小看辅音的问题,对待辅音要非常小心,因为比起元音来,辅音的发音规则更复杂,辅音本身的数量也更多,辅音也比元音难掌握,稍一不留心就会出错或者弄昏头。尽管昆雅语里有好些音可以用英语中的音直接对应,但实际上是很多中国人在发英语辅音时就有许多误解(汗,但是好象元音也不能算了解得很清楚)。因此以下先讲辅音的发音规则,可能显得非常烦琐,但请耐心先看了再看后面的具体分析,切记切记。
定义:发音时气流受阻碍发出的音,波形呈现不规律地变化,与物理学中所说的“噪音”一致。汉语中的所有声母再加上韵母中用来做韵尾的“前鼻音nㄋ,后鼻音ng”,都是辅音。
辅音的发音规则:涉及到两个问题: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在我们理解辅音的定义时要注意到一个问题,既然发辅音时要让气流受到阻碍,那么你就得让什么东西去阻碍气流,能够阻碍气流的无疑是我们嘴巴里能活动的部分,即唇、齿、舌、小舌、喉头。唇、齿活动不多,主要是连在下颚上随嘴巴的开合运动。舌头最灵活,绝大部分辅音就靠它前堵后堵来发音了。小舌就是口腔后面那个悬垂体,自己不能动,除非有气流来“振动”它。喉头一般是不能动的,不过喉头上的骨头是软骨,因此肌肉的收缩可以让它略作挤压,从而发出几个对说汉语的人来说很有点儿“痛苦”的挤喉音。以下是各发音部位简介。
双唇:上下唇凑在一起阻碍气流,汉语拼音中的bㄅ、pㄆ、mㄇ。
唇齿:上齿咬着下唇阻碍气流,汉语拼音中的fㄈ。
齿间:舌尖从两齿间伸出,上下齿咬着舌头(咳,当然不是用力狠咬,就是做出咬的样子而已)阻碍气流。汉语里没这种音,英语里却用,就是“/θ/(three中的th)”和“/ð/(this中的th)”,昆雅语没这个音,辛达语却有,因此不要忽略。说汉语的人常把它们发错,不把舌头伸出来,发成了汉语拼音中的“sㄙ、rㄖ”之类的音。刚开始学发这两个音的人,就算你伸得太过分象吊死鬼,也比不伸好哦^^,慢慢就习惯了嘛。
舌尖前(中):齿背舌尖,舌尖抵住上齿(极个别时是下齿)的背面。汉语拼音中的dㄉ、tㄊ、nㄋ、lㄌ和zㄗ、cㄘ、sㄙ。注意英语中的s和汉语的sㄙ虽然几乎一样,但汉语中的sㄙ舌尖抵的是上齿背,英语中的s舌尖抵的是下齿背。
舌尖后:上齿龈舌尖,舌尖抵住上齿齿龈。汉语拼音中的卷舌音zhㄓ、chㄔ、shㄕ和rㄖ。
舌叶音:昆雅语中没有这类音,但英语里有很多,而说汉语的人很难发好这些音,下面的文字说明之针对英语正音而言,是顺便的题外话,文字较多,可以略去不看。
上齿龈舌叶,请注意舌叶的概念,舌叶是指舌尖后面一点儿两侧的部分。英语里有几个舌叶音就是“/dZ/(jack的j)”、“/tS/(check中的ch)”、“/S/(share中的sh)”、“/tr/(destroy中的tr)”和“/dr/(dragon中的dr)”,而这几个音,中国人经常发不好,把它们发成相近的汉语拼音中的“jㄐ、qㄑ、xㄒ、chㄔ、zhㄓ”。抛开其他不说,首先发音部位就不对。但舌叶这个发音部位对中国人来说感觉很难,因为它是要求舌尖后面两侧的部位与齿龈接触,而中间那部分舌头要凹陷下去。其实呢,发好这几个音要注意的是口型。请看下面的截图,注意截图中莱戈拉斯的口型,他正在念“destroy”。很有些奇特的,他的嘴巴撅成了一个有点儿方的形状。然后你可以去看镜子。当你发“jㄐ、qㄑ、xㄒ”时,你的嘴唇在往后拉并没有撅起来,所以就不对。正确的做法就是象莱戈拉斯那样把嘴唇撅起来,自然你的舌头两边就翘起和齿龈抵在一起了。
舌面前(中):硬腭舌面前,舌头除了舌尖一点都是舌面,舌面的前部抬起来抵住口腔上方的硬腭。汉语拼音中的jㄐ、qㄑ、xㄒ。
舌面后(舌根):软腭舌面后,舌面后俗称舌根,舌根和软腭抵在一起。汉语拼音中的 gㄍ、kㄎ、hㄏ。
小舌音:小舌舌面后,舌根去和小舌抵在一起。汉语英语里都没有这部分的音,昆雅也没有,下面的说明文字可以略过不看。
可以从舌根音去推导,即发舌根音时,舌头还要用力“往后扯”,这样就能和小舌抵在一起,刚开始学这个音的中国人会觉得很痛苦,习惯了就好。顺便说个题外话,其实汉语里的舌根音的一部分很可能就是从小舌音发展过来的。英语里也有个小舌音的拼写“遗迹”,那就是“queen”里的“qu”,不过现代已经变成发音相应不那么费力的舌根音“kw”了(辅音发音从后往前推移是语言总的变化趋势,口腔后部不怎么灵活的舌根小舌喉部的发音在慢慢消失,而口腔中前部灵活的舌头的作用越来越大)。
喉壁音:挤喉音本音汉语英语里没有,精灵语也提不到它们。以下文字可略过不看
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音,喉部(主要是喉头咽腔)的肌肉努力收缩,能让环状软骨构成的喉头收紧,并抽空里面的空气,然后忽然放开,这时候也不是通常发气出音,而是吸气,气流倒灌进本来抽紧的喉头(请想象给轮胎打气的效果),从而发出声音,
喉音:口腔自然打开,喉头略缩紧(不用象喉壁音那么紧)发音。小心注意,这里有一个被很多人“误会”了的音,昆雅里也会提到这个音的问题。本音就是英语里的“h/h/”正是这里的音,而很多中国人以为它是汉语拼音里的舌面后(舌根)音“hㄏ/x/”。看看国际音标就知道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音。汉语里发舌根音,如前所述,那是舌头根部要紧张要和软腭抵在一起,而英语里发喉音,舌头根部千万千万不要紧张,要放松,声音要“从喉咙里发出来”,听感上会觉得更低沉。
发音方法:发音部位就是我们用什么部分去阻碍气流,而发音方法就是阻碍气流后我们怎么样让气流发音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又涉及三个小问题:阻碍方式、清浊、送气不送气。
阻碍方式:塞(爆破)、塞擦、擦、鼻、边、边擦、颤、闪
塞(爆破)音:先把气流完全隔断,然后突然大大打开让气流“蹦”出来。汉语里的bㄅ、pㄆ、dㄉ、tㄊ、gㄍ、kㄎ就是塞音。如bㄅ、pㄆ是双唇塞音,即双唇闭拢后突然大大打开。Dㄉ、tㄊ是舌尖前(中)塞音,gㄍ、kㄎ是舌根塞音。
塞擦音:先把气流完全隔断,然后突然小小打开,先有点儿“蹦”出来的感觉,然后因为打开的通道太小,气流就“擦”着发音器官“擦”出来。汉语里有舌尖前(中)塞擦音zㄗ、cㄘ,舌尖后塞擦音zhㄓ、chㄔ,舌面前塞擦音jㄐ、qㄑ。
擦音:一直保留一个小小的气流通道,气流就一直“擦”着发音器官“擦”出来。汉语里有唇齿擦音fㄈ,舌尖前(中)擦音sㄙ,舌尖后擦音shㄕ、rㄖ,舌面前擦音xㄒ,舌面后(舌根)擦音hㄏ。
鼻音:发音时鼻腔通道打开,气流不仅从口腔出来,也从鼻腔出来,甚至有时候就只从鼻腔出来。汉语里有双唇鼻音mㄇ,舌尖前(中)鼻音nㄋ,和舌面后(舌根)鼻音ng(为了书写方便,拼音ng两个字母代表的其实是一个音,这不用多说明了吧)。
边音:发音时发音部位抵在某个地方(一般是舌尖前、后,还有小舌),因为舌头两边也有空隙,如果让气流从舌头两边的空隙流出去,那就是边音了。汉语里有舌尖前(中)边音lㄌ。
边擦音:发边音时,舌用肌肉的力量“展平”一点儿,就和口腔壁靠得很近,这时气流就舌头两边流出时有“擦”出的效果。汉语英语里都没有相似的发音。
颤音(滚音):只有两个音。一个是舌尖前(中)颤音,用舌尖抵住齿背,气流向那里冲过去,但不是一下就冲开,而是舌尖连颤几下(打几个滚儿)。汉语英语里虽然没这个音,但俄语里那个舌头直打滚的音就是它,而且即使一点儿俄语不懂的人,只要听过一次对这个音印象就很深刻,所以倒不难解释。另一个是小舌颤音,舌根小舌上阻碍气流的时候,气流出来也不是一下冲开,而是让小舌(就是那个悬垂体)连颤几下,德语法语里有这个音,有些人漱口的时候把水包在嘴里呵噜噜的转,发出的也就是这个音。
闪音:颤音只颤一下就是闪音。其实呢,倒是可以看看相应的塞音,比如舌尖前(中)音里,塞音是我们熟悉的dㄉ、tㄊ,就是舌尖抵在齿背阻碍气流后突然大大放开发音。而舌尖前(中)对应的闪音,不也是先阻碍气流,然后放开让气流冲出来吗,颤音呢因为要颤好几次所以很容易分辨,那闪音呢,既然只颤(闪)一下,那和塞音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闪音阻碍气流时用力不那么大,放开时也没有那么夸张,所以听上去“弱”一些。英语里的“r/r/”就是个舌尖前(中)闪音,注意它可不是汉语拼音里那个舌尖后擦音“rㄖ/ ½ /”。发英语里的“r”的时候,最好舌尖就做个向上抬的样子,不要真的抵上齿背,然后立刻向后向下一收让气流比较平缓地流出即可。反之,发汉语的“rㄖ”,舌尖紧抵住的是齿龈(所以觉得是“卷舌”),留下一个很细的通道让气流“擦”出来。
清浊:清、浊是很古老的中国传统音韵学的概念(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过本来中国的传统音韵学就是受印度的梵语影响,而梵语对语言的研究有大大影响了欧洲的语言学,所以清音和浊音的概念正与国外所说的“有声辅音”和“无声辅音”一致。清辅音(有声)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辅音指发音时声带要振动的辅音。
注意只有塞、塞擦、擦、边擦音有清浊对立(就是清音浊音都有)的问题,而鼻音、边音、边擦音、颤音、闪音都只有浊音,所以不存在清浊的对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256304.html?fr=qrl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5:22
支持,"我是勇敢的女生"的看法与建议
楼上那位给出的方法建议暂且不说,给的参考资料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