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7: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1:02
1929年12月6日,当天中午,时任上海总商会会员、汇丰银行华经理的席鹿笙在福建路一品香菜馆给自己的警犬买牛肉的时候,被6名绑匪*杀。
席鹿笙的祖父席正甫在清朝末年为避太平天国战乱,从苏州东山来到上海。此前,席家祖上是做棉布生意的洞庭商人。他从钱庄伙计干起,逐渐进入外资银行。1874年,席正甫升任汇丰银行第二任买办。1904年,长子席立功在父亲去世后接任这一职务。1924年,汇丰买办一职传到了席鹿笙手里。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买办在外商银行中的地位已经有所下降,称呼也改成了“华经理”。
当时席氏在上海金融界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资料数据是:从1874年到1949年的75年间,在上海先后开设的外资银行有68家,其中历时较久、影响较大的20余家。而席氏共有13人在外资银行充任买办或高级职员。
以席正甫同辈兄弟四人为例,老大席嘏卿在英国麦加利银行上海分行成立的第二年就进去工作,是该行的中国元老。老二席正甫一直担任汇丰银行买办。老三席缙华曾是英国德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买办。至于老四,被过继给席家亲戚、新沙逊洋行第一任买办沈二园,人称“沙逊老四”。
不止如此,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除了大量的席氏后代陆续介入家族的买办生意,还有相当多的姻亲、同乡、同学也逐渐进入这一体系,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例如,席正甫的孙子席德柄和宋子文是在美国求学时的同学,他的大哥席德懋则把女儿嫁给了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席德柄曾是*造币厂厂长,席德懋则担任过当时的中国银行总经理。
很多年后,席嘏卿的曾孙席与棠曾经遇到过很多上海银行界前辈,他们都表示非常羡慕席家如此的关系网络。“他们互相之间是通气跟合作的。”席与棠说,“比如,沙逊老四曾经得到消息,说上海租界要扩大,他马上把消息透露给了其他三个席家兄弟,不久以后,他们买的地皮涨了几十倍。”
这个关系网络实在太过于庞大,以至于席鹿笙的儿子席与镐的说法是“他们等于控制了上海的Money”。这样,席家轻易就形成了在上海金融界“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在抗日战争期间,英国、美国的银行相继停止营业,席家部分成员的生意受到影响,但是仍然有发展得更好的。席与棠举例说,“我的父亲席函深是中法银行的买办,因为其他外国银行停业,法国背景的中法银行就获得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另外,和宋子文关系密切的席德柄、席德懋兄弟把生意迁到了重庆,也发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