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教育领域内的“教育信息热”现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10:53
“智慧教育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最终一定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社会活动,建立更健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摆脱部分因为老师水平的差距带来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
当科技与互联网无声而又凶猛地改变了所有人的衣食住行,也刺激着在线教育的创业者。
事实上,目前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上游为基础设施端,包括硬件软件提供商等;中游为系统应用端,包括教务管理、互动教学、课件及试题资源等网络教育及管理平台;下游为内容供给端,主要为课程培训、课外辅导等教育培训服务企业。
上游硬件供应端:难找切入点,研发周期长
事实上,教育行业的新一轮转型加速开始于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
一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大势所趋。从黑板粉笔到电子屏幕、智慧教室,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在中国教育行业引发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随着教育装备企业的深度发展,硬件产品越来越精细,更讲究产业融合。比如做大屏显示设备的开始注重匹配内容,做录播课服务的也开始讲究互动效应。3D打印机、木工、遥控飞机和机器人、开源编程硬件等多款创客教育产品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家庭中,成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教育机器人也在近年来不断革新技术,开始研究自然语言学习,自适应学习等,以其”玩中学”的特点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并在众多中小学学校得以推广。
据《2019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显示,从应用场域来看,教育机器人适用于家庭的需求明显多于适用于学校的需求;从功能效用来看,辅助于语言教育和机器人教育的需求占比较大;从适用对象来看,面向于学生的需求高于面向其他群体的需求。
在产业端,网易有道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布局智能硬件,2017年10月,其推出第一款智能硬件“有道翻译蛋”,截至目前一共上线了9款教育类智能硬件产品;今年6月,大疆也发布了第一款教育机器人,入局steam教育领域;科大讯飞也在近期发布了多款新硬件,其中就包含翻译机和学习机等教育类智能硬件产品。今年6月,小米也发布了一款英语学习硬件产品“小爱老师”。
但做硬件并不比软件容易,甚至研发更为艰难。网易有道副总裁吴迎晖曾坦言,做硬件面临两个风险,一是难找到好的切入点,二是研发周期相对于软件来说更长。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供应商优劣势明显。其中优势主要有三点:其一,采购*自上而下推行,市场盈利模式清晰(即直接向*/学校收费);其二,受技术推动,硬件产品的品类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其三,经过教育信息化1.0的建设期,厂商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
反观不足也有三点:首先,硬件设备未真正用起来,用户对产品依赖性差;其次,现阶段硬件普及基本完成,预算申请难度大,市场增量空间有限,未来市场红利可能出现在与技术升级相关的硬件设备升级或迭代方面;最后,市场渠道依赖性强,很难全国性扩张。就未来而言,硬件设备产商一方面需要把握新技术(如5G)的节点,加速产品升级或迭代,另一方面,更需要与软件产商、集成商深度结合,互利互惠。
但在如今的教育机器人市场中,却仍存在着产品价格昂贵、交互技术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课程内容良莠不一等问题。不仅成为了困扰整个教育行业加速智能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机器人企业关乎生存思考的重要命题。
中游系统应用端:老师不买账,进校难上难
“我们可以在VR酷学课堂中模拟物理实验,地理课的时候,还可用带上VR眼镜观看宇宙中的太阳、地球、月球,只要拿着感应器转动就可以模型模拟日食、月食。我们还可以通过双师平台跟其他学校的同学一起上课。”来自浙江的初二学生张梓涵最喜欢学校里的这些智能化教学系统。
VR酷学教室、智慧图书馆、智慧课堂……近年来,包括教务管理、互动教学、课件及试题资源等网络教育及管理平台逐步进入校园;不仅可以帮助学校提高管理效率,节省教务处理时间,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上课微表情的捕捉,提醒老师某个知识点哪些孩子可能没有掌握,老师也可以通过系统有针对性的给每个孩子布置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实际上,来自南阳市油田第七中学年级主任黄二勇却向记者提到了进校遇到的挑战,“一线老师基本上都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当你给他一个新东西的时候,反而给学生和老师增负了,带来的效果并不好,一些原本教学效果很好的老师,反而需要适应很久。”
“一方面,有些进校的智能系统主动权仍在企业端,课程也必须定期购买,并且不能修改,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有些进校课程的知识点拆分并不是很符合教学规律,普及率不算高。”他表示。
同时伴随着科技而来的,还有电子屏幕过度使用所带来的青少年近视率高、近视低龄化等的问题。更多的家长开始注意到来自电子屏幕背后的隐患。教育部门严管校园APP,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后,不少学校更是在选择教育产品上也开始慎之又慎。
而另一个进入校园慎之又慎的教育科技产品则是人脸识别系统。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试水“人脸识别进课堂”,在校门口、学生宿舍、图书馆及部分教室等场所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这个系统除了能自动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外,还能识别出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上抬头低头了几次,低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等。有网友认为,这样的系统在校园广泛应用或涉嫌“侵犯隐私”。
解疑释惑、智能评分、教学评估、选择专业、远程教育……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系统应用端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人脸识别进入课堂起,就一直在被全社会关注。
利用人脸识别、表情识别等技术,记录学生行为、表情、专注度、前排上座率等*度课堂数据,辅助教学评估。除了旷视,百度、腾讯云、好未来“魔镜系统”等,其他科技公司也都推出了“课堂专注度”分析的解决方案,技术和应用场景都相差无几。
原意是想检测学生的上课情况并进行及时反馈,却将学生的隐私数据置于阳光之下。这些数据采集后如何保存、传输?传给谁?怎么用?谁能看得到?谁能把数据拷走?学生的隐私权谁来保护?
这背后夹杂着伦理问题,法律问题,同时还有人工智能与教育之间的边界问题。
二次工业*后,内燃机代替马车是时代车轮的碾压,但在大多数人受益的同时,马车夫们不得不承受技术所带来的阵痛。
而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技术所带来的变革已经将教育带入了新的阶段,但教育科技的边界,教师与AI的关系,乃至大众认知与前沿教育科技发展的之间的距离,都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游内容供给端:内容成本高,企业难造血
自移动互联网初露锋芒起,互联网用户便开始接受线上学习的体验,在此后的数年中,不论是O2O、直播、AI还是小程序,互联网技术的每一个风口中几乎都有教育的身影,过亿美金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据有关方面预测,2019年,在线教育市场将超过2600亿元,中小学生在线教育用户将达到8000万人,可谓方兴未艾、势头强劲。
提供少儿编程培训的核桃编程日前称未来一年将投入1.5亿元用于AI教学产品建设与技术升级。
在BAT等纷纷布局在线教育的互联网巨头中,网易的教育业务最先“上岸”。
字节跳动一直对教育领域保持高度关注,在2018年5月推出在线英语教育学习平台“gogokid”,在12月推出了在线英语培训的“aikid”,19年5月份面向k12阶段的教育产品“大力课堂”上线。
但硬币的另一面,在线教育流量虚高、部分产品含低俗信息、企业爆雷等问题也频出,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还在于,在线教育面临盈利难题。
“目前的在线教育行业中最大的成本实则是招生获客成本。”某创客教育企业产品总监向未来网记者透露,仅以一家不算头部的在线编程企业来说,在线试听课的获客成本在单人6000元左右。
线上教育获客成本在不断飙升,相比线下培训其价格体系已经成熟,而线上的提价能力不足。一方面在线教育的高额成本开支抬高了价格,另一方面竞品之间的价格又使其压价空间缩窄。
从BAT互联网企业大厂介入教育市场开始布局可以看出,线上C端市场,今年年底会开始有爆发趋势。去年到今年还属于试水,一方面在教育行业投资扶持,一方面自建团队,通过全场景覆盖,测试可能的盈利点。
尽管如此,行业的发展其实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行业市场明显分散,行业巨头尚未出现,整个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应用“各自为阵”,缺乏统一标准造成的数据壁垒普遍存在,亟需通过开放平台,连接应用,联结能力,从而构建良性的业界生态。
文章来源:未来网记者:张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