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企业管理的研究生哪个导师好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7:4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5:54
浙江工商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Cr45BxthuASitn_PCQKLw
提取码: u9vh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5:54
胡祖光,男,1948年6月生。曾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商科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社会科*合会*,浙江省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浙江省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浙江省*、杭州市*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
1984年12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1月至1989年1月赴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管理学院学习。1992年被评为商业部部级优秀专家;1994年享受*特殊津贴;1995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获浙江省突出学术贡献奖一项;国家国内贸易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
胡祖光教授是东方管理学的创始人,其1994年出版的专著《管理金论--东方管理学》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胡祖光教授建立的关于企业内的不对称信息理论----HU理论(联合确定基数法)在国内企业界有较大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企业报、人民网、新华网等都有报道或介绍。全国许多省市都有企业学习HU理论并取得效果。例如,北京北辰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了这一理论后,利润增加了3010万元。
郝云宏,男,1962年11月出生,陕西宜川人;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1997.9-2000.7),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0.10-2003.6);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企业管理学)负责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浙江省优秀博士后。
2002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独立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家》、《经济管理》等众多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数十篇篇论文被转载、收录、引用和摘登。
主要研究方向:侧重于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目前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1)企业的性质和功能;(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3)企业社会资本与社会责任;(4)基于区域治理的企业战略管理;(5)基于产业组织的企业竞争战略;(6)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盛亚,男,1959年生,安徽合肥人,管理学博士、教授。企业管理博士生导师,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带头人。现任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技术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鲍莫尔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浙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
主持或主研国家和省级课题15项;主持或参与企业咨询项目10余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划项目《CoPS创新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2008-2010)、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浙江制造业技术转型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2009-2010)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与*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2009-2010)。出版著作《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技术创新扩散与新产品营销》、《企业创新管理》、《零售创新》等6部。在《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中国软科学》等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90多篇,被EI和ISTP国际检索10余篇,获得省厅级科研奖10项。主要代表作有:“吉利汽车从模仿到自主的创新路经:扎根理论方法的运用”,《科研管理》2010(1);“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研究”,《科学学研究》2009(9);“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利益相关者作用机理:以ERP项目为例”,《科学学研究》2009(1);“利益相关者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基于高度平衡性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科研管理》2008(6);“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技术创新产权主体探讨”,《科学学研究》2006(5);“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技术创新产权问题诠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9)。
目前研究领域:企业创新战略、技术创新及其扩散、新产品营销。目前主要关注的方向,(1)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技术创新;(2)新产品营销及其扩散;(3)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4)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