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些物理学的名人和他们的重要发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9:3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22:47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22:48
化学方面
法拉第早期工作的重心是在分析化学上,他发现了第一个含氯的有机化合物,液化了几种气体,因而发现了丁烯(butylene)。1825年分离出苯(benzene)的这种化合物,1832~1834年间法拉第积极的研究电解工作,创建出确定的电解定律,他同时同时也对现代电化学相关的专有名词的命名提供了不凡的建树:如电极(electrode)、阳极(anode)、阴极(cathode)、离子(ion)、阴离子(anion)、阳离子(cation)、离子化(ionization)、电解质(electrolyte)和电解(electrolysis)等。
由於法拉第对Dalton的原子说法抱以疑虑,致使他采取了另一种原子理论。1763年,Ruggiero Giuseppe(1711- 1787)曾建议道:原子是无方向性次(dimensionles)的点状结构,由引力与斥力的作用场包围。物理真实性的行为,Boscovich 举出是由交互作用力来解释,并进一步由实验中,证实得出电力、磁力、热力等等,并且是在适当条件下,可予相互转换的。这个真实性的见解,引导他步入科学的生涯中。
电磁学方面
1820年的Oersted (1777-1851)已发现一根载有电流的导线,是为同时存在的磁力所包围,这是电磁转换之物理 论的第一个见解。不久法拉第实验出:载有电流的电线沿著磁极,遂产生了旋转(1821年)。这就是它转便电力成 为机械力,电动马达(motor)的原理。之後,法拉第努力的尝试,希望能将磁转换为电,直到1831年发明第一部 发电机。
发明第一部发电机
科学家们都知道,用电流环绕一块钢铁,能使它成为磁石,既然电能变为磁,磁能不能够产生电呢?法拉第时 常想著这个问题。有一天,他得到一块圆柱形的长条磁石,厚为四分之三吋,长为八吋半,他以二百二十尺长 的铜丝,绕成一个中空的圆柱形,他把这铜丝附於电流计上,结果发现铜丝中没有电流。幸运往往跟随一个不 怕失败的人,法拉第突然的把整块的磁石,快速插八入中空的铜卷中,电流计上针就移动了;他又赶快把磁石 抽出,指针仍然在移动。
於是一种电流以感应的方法产生出来了,这是法拉第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
这一次成功的实验,和以往的实验有什麼不同?以往的实验,磁石和金属线都是静止的,要产生电流,必须让磁石和金属线作快速的相对运动。他又做了几次实验,证明指针的移动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由於外来的影响,而是实实在在的。这一次实验鼓舞法拉第再向前迈进,终至发明了全世界第一部发电机。
当然,这一部发电机是很简陋的,却是日後复杂发电机的始祖。他把一块铜制平面板的边,放於一块有永久性磁石的两端之间,并使这个铜轮在两极间转动不已,并用导线两条,一连铜轮的轴线,一连其边缘部分。因为铜轮上的每一小部分都贯穿了磁场,接踵而过,所以各部分中都有电流发生,从导线的他端,就可以得到连续不断的电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22:48
牛顿 Isaac Newton (1642~1727)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1642年12月25日生于林肯郡的一个农村家庭。1661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166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667年进三一学院当研究生,次年获硕士学位。1669年,牛顿受l.巴罗博士推举而继承他的数学教授职位。1689和1701年牛顿两次作为剑桥大学代表被选入议会。1696年受聘担任造币厂监督。1703年起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牛顿一生未婚。1727年3月20日因肾结石症在伦敦逝世。为了颂扬这位伟大的学者,当时英国著名诗人A.波普(1688~1744)为牛顿写了一个碑铭,镶嵌在牛顿出生的房屋墙壁上,大意是“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顿,万物生明”(此为古人的翻译,现代人的翻译大家都很熟悉了哈,就不提了,不过现代人的翻译也太没味道了)。
力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
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
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现在把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
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权威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von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一个世纪上天。
关于声的速度,牛顿正确地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力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P.-S.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
数学方面
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流数(fluxion)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G.W.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得出了导数、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阐明了求导数和求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运算,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光学方面
牛顿曾致力于颜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牛顿还曾把一个磨得很精、曲率半径较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压在一个十分光洁的平面玻璃上,在白光照射下可看到,中心的接触点是一个暗点,周围则是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圈。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牛顿环”。他创立了光的“微粒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光的运动性质,但牛顿对光的“波动说”并不持反对态度。1704年,他出版了《光学》一书,系统阐述他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热学方面
牛顿确定了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
天文学方面
牛顿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他用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证明,密度呈球对称的球体对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质量的质点放在中心的位置来代替。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牛顿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
牛顿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他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牛顿虽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也不能不受时代的*。例如,他把时间、空间看作是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东西,提出了所谓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他对那些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提出一切行星都是在某种外来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下才开始运动的说法。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最重要的著作,1687年出版。该书总结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上述关于物体运动的定律。他说,该书“所研究的主要是关于重、轻流体抵抗力及其他吸引运动的力的状况,所以我们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传入中国后,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曾译出一部分,但未出版,译稿也遗失了。现有的中译本是数学家郑太朴翻译的,书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22:49
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