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9: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23:13
1、周进、范进
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2、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
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3、杜少卿
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说“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这对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嘲讽,也是批判。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元朝末年农家子王冕自学成才后,在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后吴王建国大明,得商人资助捐监应试,做了御史,提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
不久,范进考取举人,但却喜极而疯,为丈人胡屠户一个嘴巴打醒。严贡生因横行乡里被告到县里。严贡生差人找到他弟监生严大育。严监生胆小怕事,找两位舅爷来了结官司。后严监生因婚丧两事花了大把银两十分肉痛,气恼交加以致一病不起。严贡生乘机谋夺乃弟家产。
此时,周进已升任国子监司业,他识拔的弟子范进也被钦点山东学道。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