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喜欢在社交媒体或博客上分享食物的图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4:56
你好,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认为是,第一,虚荣心作怪吧,每个人都想过上吃好,住好的日子,但普通老百姓的话,过的日子一般,不能天天过吃好喝好的日子,偶尔有好吃的食物,就想发下朋友圈,让别人知道一下,我的日子过的也不错,我的生活混的也挺好的!
第二,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别人的赞美,刷存在感,现在的人内心都是很孤独的,想发下朋友圈,获得一些心理安慰!
当人们在社交媒体中“生活”时,如果不晒,就会丧失存在感。但少有人扪心自问:当我们在网络上“晒照片”“晒心情”“晒生活”的时候,我们到底在晒什么?是出于对关注的本能渴求,还是对获得感的一种炫耀……当晒成为一项必备神技,随之而来的变化悄然发生。
晒信息背后的 情感 需求
80后、90后是网络世界的“熟练工”,当他们步入生育年龄时,“晒娃”就成了最常见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不管关系远近,几乎所有微信好友的孩子成长都历历在目。”长春白领王乔说,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更新“晒娃”的信息,“习惯啦,为人父母的幸福能让人理解。”网友戏称,遇到长大后的朋友小孩,一定要说一句:“孩子,我是在朋友圈看着你长大的”。
“晒娃”其实是晒文化的最明显体现,不论是人还是物,或者是一些生活体验,与自己有关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晒的对象。吃饭先拍照、健身先拍照、旅行先拍照……然后轻击发送,然后期待着赞和评论,每过几分钟刷新一下看看是否有更新,对别人晒出来的信息进行评论或点赞,是一个标准的晒流程,赞越多、评论越多,心理满足感越强。
晒也确实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体会最为深刻的,是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的晒信息。比如,前任恋人晒近况经常会带来五味杂陈。
“既想看,又不想看。”在北京一家公关公司做董秘的秦昊说,想看是因为想知道从前恋人的近况,不想看或许是因为“爱之深恨之切”。“如果她有一天晒了新男友,我心里会难受。”为了不受“煎熬”,秦昊屏蔽了她的信息,“但有时候还会点进去看看,忍不住。”
晒确实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即便相隔万里,我不说话,但我仍在默默地关注你。“通过晒出来的信息,我们相互理解,相互知晓,在关键时刻也能相互帮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毕业生周广瑞说,他的好哥们散落在北京、郑州、香港……他对朋友的每一次晒信息都会认真对待。“点赞像是一声问候,评论像是嘘寒问暖。”
你晒我晒,褒贬不一
在社交媒体的瀑布信息流中,晒的信息占据相当份额,虽然许多人已习以为常,但受众还是给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即便他们自己也是某些晒行为的主角。
赞同者觉得,晒是自我本能在社交网络上的外化。在一些心理专家看来,被关注、被知晓是人们的一种 社会 化本能。社交网络出现前,人们以点对点联系为主,效率不高。“总不能买了新鞋子见一个人就说一次吧。”传播学者金振邦说,互联网让沟通从线性发展为网状,晒的效率成倍提升。
事情开始起变化。原来对特定人、特定对象的交流,演变为广泛的晒,有了社交软件背后庞大的“好友群”作为靠山,每个晒的主体都有一个潜在的庞大受众群体。一则信息在几小时之内就可以收获数百条评论,被上千人看到,降低了自我表达和寻求关注的门槛,人们的被关注心理得到更大满足,晒起来更加乐此不疲。
不少人也觉得晒行为打扰到了自己的生活,某种程度上也放大了一些人的不 健康 心理。一些学者认为,某种意义上,社交媒体已经呈现出许多公共空间的特征,在公共空间晒出不合时宜的信息,会被看做是对他人的一种打扰。
炫耀是最常见的、令人生厌的行为。“带有大大logo的手袋、方向盘上的车标以及刚刚上市的新款高档手机,是一些爱炫之人的最爱。”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熊图说,“他们好像每天不用工作,只需要消费和晒就好。从他们的信息里,我学到了很多奢侈品知识。”
与高调的炫耀相反,还有许多人在社交网络中保持着低调的沉默,遵循着不能逾越的潜规则,他们看别人多过晒自己。比如,在党政事业单位的社交网群中,领导们可不会频繁发布照片期待点赞,“‘晒’起来不太合适,不严肃。”一位厅级领导说。而他们的下属也通常会将自己发布的照片分组展示,领导通常会被“排除”在外。“不想给领导留下‘嘚瑟’的印象。”一位普通公务员说。
晒出一个产业和未来
晒既可获得心理满足,也可作为赚钱的机会,许多人用各种方式将朋友圈的注意力变现,由晒衍生出的产业风生水起。
“网红经济”就是最典型的体现。用各种照片和信息来吸引大量人群关注,成为网络红人,形成固定的粉丝群,进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变为广告商最青睐的资源。“粉丝多的明星账号,一条广告的费用高达几万元。”上海一家4A广告公司项目主管魏帅说。
想要用晒来赚钱,过硬的技能是必需品。在著名的照片分享网站Instagram上,许多网络红人都有着固定追随者,他们或是有超出常人的照片拍摄技能,或是有令人羡慕的标准身材,或是有别人难以拥有的游历经验……
除了美景,晒健身也是一条容易形成效益的路径。在长春,几位 体育 学院的毕业生把微信朋友圈变成创业机会。“最开始只是在照片里晒自己的健身照,咨询的朋友很多,后来想何不成立一个网络咨询平台呢?”团队成员徐超说。
说干就干,他们定期将健身建议和视频上传到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网络提供一对一的健身服务。“我们还会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数据定制健身教程视频。”这样的服务,让繁忙的上班族不用专门去健身房,一块泡沫软垫,就能完成一天运动量。“都是朋友间的传播,只要服务质量上去,不愁没人来。”
晒将注意力变成资源,但也有人想出“歪门邪道”。比如,用许多露骨的“*”图片来迅速获得关注,再通过网络推手策划热点网络事件,以期迅速获得大量关注。这样粉丝上来了,再添加软性广告,推广价码就会迅速提升。“我们把这些行为叫做‘养号’,不值得提倡。”魏帅说。
然而,不管你喜不喜欢,晒时代已经到来。长期关注网络 社会 现象的心理专家周正说,人们在晒中不断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他人反应,不断矫正自己“不合时宜”的行为,期望达到更多的 社会 认可。这种新的 社会 互动方式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未来,还有待观察。
这个我只能按照自己的心理回答,晒吃晒喝我也有过,只是现在不晒了。
总结一下自己当初的心理:
第二,寻求一种存在感,日常生活太平凡,平凡到自己有时候都感觉不到自己还活着,没有波澜,没有能拿出来体现自己价值东西,这感觉很空虚,相反,有些人忙到喘不过气,甚至四分五裂都不够用,到处能感受到自己存在意义,也就不必再用什么证明了。比如,我现在就很少刻意晒什么,朋友圈里多了那种随意随心的东西,偶尔的一句话,一段有感文字,每天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心有所属了就不想证明了。
第三,不能排除还有一种就是把吃喝当成生活乐趣的,只不过我们无法理解ta的乐趣所在,看到发图就给ta贴了标签,以为是在故意“晒”,也就是说,我们的好多常态,都可能成为别人眼里的晒,我喜欢买鲜花回家插在花瓶里,每次心情看到盛放的花朵,闻到淡淡的香味,都会情不自禁的发图配文,对此我自己也曾想过,可能在不常有的人眼里,我就是在“晒”自己的小情调,他们不了解我这个过程是有多享受,所以说“晒”是个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理解的字。
一下子能够想到的就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