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6:5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0:59
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共分成4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扩展资料: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其在农历八月十八日,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
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钱江观潮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如此壮丽景观,世上只有二处,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亚马逊河,一是钱塘江。为古今中外观潮者所倾倒,称为“天下奇观”。
钱塘江潮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自然现象。但古人不明其因,便产生一些传奇故事。《越绝书》说,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征伐齐国,夫差不听,后竟赐剑命他自杀。他死后冤魂不散,便依附钱塘江潮往来,竟有人看见他素车白马凌驾于潮头之上。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否定伍子胥魂附江潮之说,认为江潮是受月球引力作用所致。他按海潮的成因来解释江潮,不如苏东坡观察分析得那么具体实在。吴越时,江潮威胁都城,人们认为是海神作怪,吴越王即令三千弓弩手朝潮头射箭,“与海神战”,潮水才终于退去。
苏东坡的诗句“三千强弩射潮低”即写此事。历代还有祭祀海神或向江里投置诗文以求平安的。解放初期,为避江潮之害,有人想在海门修筑闸门以拦阻潮水,这种愚事幸好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2:17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总观全篇,尽管篇幅不长,而场面热闹、内容丰富,这大大得力于作者善于剪裁、善于描绘的文字功力。首先,它剪裁得当,叙写井然,给人以场面多变而层次井然的印象,其次,它语言简练,却又描绘细致,又给人以“尺幅之中层千里之势”的艺术享受。应该感谢周密,他给我们留下了这幅13世纪南宋优美的杭城风俗图画。
观潮主要内容20个字?
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3:52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观潮》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5:43
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水军演练的盛况、弄潮健儿的精彩表演以及观潮人数众多的情景。
【作者】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不仕。着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着数十种。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校书。其词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赏析】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本文就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第1段写潮来之壮。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分别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了描写。最后一句引用了著名诗人的诗句,有力的烘托了潮之壮。
第2段写演军之威。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3段写弄潮之勇。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
第4段写观潮之盛。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