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感知“克”,“千克”,“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1:0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30
最好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质量来比较感知。例如用平时烧菜时放的食盐、美术课画画时挤出的颜料等来描述“克”,而用瓶装饮料、桶装水、瓜果直至人体、家电等描述“千克”,用汽车等描述“吨”,等等,其中我认为水是最能使学生直观比较这些单位大小的,从点滴到杯,从杯到桶、从桶到浴缸、从浴缸到泳池。这样易于孩子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30
让学生懂得物质的质量,懂得质量概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31
千克、克、吨三个质量单位均是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它没有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也不能直接进行观察的。因此,在帮助每个学生建立三个质量单位时,需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形成对千克、克等质量单位的亲身感受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要创造各种条件,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等,让学生进行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千克、克和吨,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教师也可以设计系列体验活动,如逐步体验1000克、100克、10克、1克有多重。让学生对这些质量单位多一些亲身感受。
2、尽可能帮助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物品建立起自己的质量参照系
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标准质量单位的轻重认识仍比较缺乏。教学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举的例子尽可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或看到的。并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概念。如让他们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轻重,然后称一称,从而知道1克有多少重;掂一掂两包500克盐的轻重,从而知道1千克有多重。当然,如果有条件,类似的活动还应多开展一些。这是学生建立质量参照系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与数感的重要环节。这样学生面对“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之类的问题,他们能借助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各种物品进行类比,去估计其他物体的轻重。
在生活中,有些物品的质量可以通过直接掂一掂得到体验,而更多的物品的质量有时没有办法直接体验,如“吨”的计量单位,小学生基本没有能力直接体现1吨的质量,这就需要学生在原有的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类推。如学生知道一桶矿泉水的质量约是20千克,那么1000千克的质量相当于50桶矿泉水的重量。又如一个小朋友的体重是40千克,那么1000千克的质量相当于25个这样小朋友的体重。从这些类比的过程,学生能体会到1吨的质量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同样,估计一些生活中物品的质量时,也需要学生头脑中有质量的参照系。如询问学生一个梨大约重多少克?如果学生头脑中有一个苹果约200克的概念,那么他们可以很快以苹果为参照质量,估计出梨的质量。因此,对学生来说,头脑中的参照系越丰富,那么对他们理解质量的单位与估计物体的重量都会带来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