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5:5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8:51
因为当时的东南地区诸侯就类似于唐末的藩镇,他们心底是准备好看着清*灭亡的,所以面对八国联军侵华,他们视而不见也正常。
(一)辛丑条约
那么,这个所谓的“东南互保”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这就得从清末政局说起。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清*和外国侵略势力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就有《辛丑条约》,其中内容有:
1、清*赔偿各*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到1亿3000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
2、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
3、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4、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实际上,八国联军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完成这次战争,其背后就有着东南互保的影子,当时的清*打算借义和团这把大刀,让其和八国联军两相消耗,为了做足诚意清*下令各地支持义和团运动,但国外势力也觉察到了东南地区的深厚势力,于是便有了“东南互保”这个阴谋的产生。
(二)东南互保
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这就是所谓的“东南互保”。
所以,当清朝*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拒不参战。此外,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他们公然宣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东南互保也同时意味着大清对于东南汉族权臣的控制已经失去,尽管名义上是清朝统治,但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掌控,自成一体。
不得不说,东南互保运动,在客观上的确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的权威大为下降。之后1911年辛亥*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也与地方势力崛起、*权力式微关系密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8:52
1900年5月,以大英帝国为首的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行剿灭义和团之口实大举侵华。
清军八万人和义和团在京畿附近与八国联军展开殊死搏斗后一溃千里,八国联军长驱直入攻入紫禁城,西太后慈禧仓皇西逃,帝都北京陷落。
对于腐朽*的晚清弄丢京师,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奇怪的,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当时占据大清王朝半壁江山的东南十省,坐拥一手精锐兵力却对国破家亡视而不见的诸侯们,放着好牌不去打洋人,暗中却默许了洋人对北京的烧杀抢掠,诸侯们都在想什么?
东南互保
晚清的*风云波诡云谲,尤其是自太平天国运动以降,清军的八旗、绿营早已退化成中看不中用的“空心萝卜”,太平天国席卷天下、剑指北京的态势,迫使咸丰帝不得不启用湖南湘军和安徽淮军。
而也就是从此刻,手握兵权的汉族官僚集团强势登陆晚清*舞台,汉人逐渐取代满人成为左右晚清*格局和走向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有了*杆子作靠山,外加内有太平军、捻军起义,外有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失去军事主打力量的清廷只得依靠汉族诸侯武装,也就是说从这时起,晚清*集权的实际统治力被大大削弱,地方各派汉族诸侯做大已势成必然、无可挽回。
甚至一度到了湘军手掌40万大军的巅峰之际,左宗棠的一句:“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更是坐实了鼓动曾国藩造反的实锤。若不是曾国藩回以:“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断然否决了左宗棠改朝换代的提议,晚清恐怕也不会苟延残喘多活个30多年。
虽然汉族官僚集团实际上掌控了满清的江山,但并没有改天换地的勇气,直到1900年,慈禧以一封诏书通电全国要求各省督抚跟西方十一国开战。
慈禧的诏书传至东南各省后,邮政大臣盛宣怀脸色骤变,他扣下了清廷的电文诏书,仅分传给了各省督抚。很快,慈禧的诏令在位高权重的督抚们那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看到朝廷的电文后,更是拍着桌子跳着骂:“此乱命也,粤不奉诏”理直气壮地反手给了清廷一记响亮耳光。
随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等东南十省督抚,绕开朝廷联名与西方列强暗中媾和,同时以一纸《东南保护约款》等密约与西方列强达成了隔岸观火的态度。
甚至,东南十省督抚们,在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倡议下,做好了帝都城破、慈禧被*卸八块,时局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下,拥立李鸿章担任大总统来收拾残局的计划,史称“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摆明着就是要置清廷于不顾,任由洋人攻破北京、赶走慈禧,向来对大清忠心耿耿的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什么宁可放任强盗的杀人放火,也不回师援救煌煌帝都?这其中的因由说来也着实令人无奈。
残破的晚清
晚清的*局势,以李鸿章的话来说: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在李鸿章看来,晚清早就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了,不过是有了他这个“裱糊匠”左支右绌的缝缝补补,清朝才在苟延残喘中挨过了一天算一天,走过了一日算一日而已。
姑且不论一场长达30多年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在轰隆隆的甲午海战中被击打得粉碎,光是一茬接一茬的走马观花式的改革也足以令人眼花缭乱。
从1840年以来的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后的筹建新军、戊戌变法,再到后来的晚清立宪运动,清廷的改革不可谓不频繁。
然而,实际上,没有哪次改革能促使末日余晖的清王朝走向繁荣昌盛。
尤其是历经了甲午海战惨痛教训后的晚清,面对着同时搞洋务的日本,曾经威名赫赫的北洋舰队居然被东洋蕞尔小国吊打得溃不成军,痛定思痛的清廷于是决定狠下功夫,重新组建一支新式军队来抵御外侮。
这支军队就是清朝的“武卫军”,也就是北洋军队的前身。
“武卫军”共有五大部分组成,即聂士成的“武毅军”(武卫前军)、董福祥的“甘军”(武卫后军)、宋庆的“毅军”(武卫左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武卫右军)和荣禄的武卫中军。
五大部队都是按照西洋操练的模式来进行训练的,尤其是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更是被清廷下足了血本来重点整训。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为加强京师和近畿防务,威内御外,慈禧任命荣禄为统帅掌管“武卫军”;董福祥“甘军”驻蓟州;宋庆的“毅军”驻山海关;袁世凯的“新建陆军”驻天津小站;荣禄的中军驻京师。
1899年,袁世凯被调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又将练兵的场地搬迁到了山东,新建陆军当时有官兵将近一万人左右,后来袁世凯又兼并了刘坤一的两万人“自强军”,整个新建陆军一度在八国联军侵华前有了3万多人。
而八国联军侵华时,荣禄的武卫中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宋庆的“毅军”都被洋人打了个七零八落,董福祥的“甘军”在跟洋人交火后也被打残只得向西充当慈禧的护卫队,只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完整的保留下来。
诸侯们的小算盘
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慈禧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以一纸诏令要求大清国全面同西方十一国开战,慈禧这种做法显然是疯了,当年的甲午战争就连一个小日本都没打赢,现在公然要跟十一个西方列强叫板,其结果是只要是个正常人,任凭是谁都能想得到。
在这种情况下,东南督抚们脑子很清醒干净而利索地结实的抗了一回旨,因为这些诸侯们也很清楚,一旦跟十一国的洋人爆发全面战争,对于清帝国来说会意味着什么。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也不傻,他们很清楚,同晚清爆发全面战争,只会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人间地狱,而作为早期的资本积累的国家,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才是他们的追求的核心目标,一场波及全国性的战争将会彻底葬送掉他们的利益。
于是,在英国人的撮合下,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等东南十省督抚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
因此,这些掌握地方生杀大权的诸侯们,宁可看着八国联军攻破帝都大肆侵华也不会遵照慈禧的“乱命”出兵勤王跟洋人死磕。
而更重要的是,即便十省督抚中的九省督抚愿意出兵跟八国联军作战,他们也很难打得起来。
原因就在于,十省督抚们手中虽然有兵,但他们的兵用来维持一下当地治安尚可,但要让这些大兵们去跟手持先进武器的洋人作战,无异于就是*着他们去送死。
当时唯一有实力跟八国联军对抗的就是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了,但袁世凯更不傻,新建陆军是他一手打造起来的,在这支新式军队里,他安插了大批心腹,同时倾注了大量心血,笼络了全体上下大批官兵的人心。
此时的新建陆军名义上是朝廷的军队,实则早就变成了袁世凯的私人军队了,袁世凯更不可能用私人的军队去跟实力强大的八国联军对射,在乱世,谁的手中握有*杆子,谁说话就有底气,从后来袁世凯轻松赶走清朝皇帝的举动来看,没有这支强大的军队做后盾,袁世凯也不可能实现快速灭亡清朝的图谋。
小结
综上所述,八国联军侵华也只是将目标盯在了京畿一带,断然不可能发起对华的全面战争,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想彻底打开中国市场,用更低廉的手段从晚清攫取丰厚的利益。
而东南十省诸侯们也都料见了,只要不跟着慈禧瞎掺和,洋人也不会发起全面战争,晚清要保住半壁江山,只有跟洋人妥协才是唯一的出路,同时,对于执掌最强兵力的诸侯袁世凯来说,新军是他日后跃马扬鞭、驰骋*舞台的神兵利器,没有他们,袁世凯就是光杆司令一个。
因此,即便坐拥十省兵力诸侯,面对着八国联军的大肆侵华,他们所能做的只有做个“睁眼瞎”,仅此而已。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8:52
因为虽然东南互保兵力很强,但是武器装备和军事素质跟八国联军没法比,而且想要保存自己的实力,因此这样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8:53
没办法过去参战。东南互保兵力主要集中在东南一代,受限于当时的交通,无法在短时间内赶赴北京于敌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