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0:2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01 11:13
教育外部性是教育对于社会的影响问题,教育是正外部性对于社会来说是有益处的。教育从需求驱动走向了技术驱动的时代,两次开源运动带来了未来城市、未来教育。移动时代引发了人机协同进化,走出为大机器配套的教育。技术的革新带来了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和生态思维。今天的教育,是为过去200年而存在的大工业好不容易配套起来的教育,是通过技术的变革改变了的2000年的教育。
但在最近20年中却迅速不适应,甚至瓦解,原因何在工业时代,以能源和资源的速度和效率为竞争核心、以自动化和流水线生产为主要指针、以技术和工程为主要需求、以人与人之间的规则和法律为前提的合作方式,这些迅速让位于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和文化现状:经济结构转向服务经济、劳动力大规模转向服务业、职业分布由工厂转向办公室、社会焦点从围绕生产转向围绕创新、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转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扩展资料:
基础的九年义务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的原始启蒙。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接受和接纳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随后的中专、大学等中高等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具备基本的科研、实践、实验、试验、仿制、创新启蒙。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和接纳科学发明创造等专业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等生产实践的基本技能。
职业化教育和培训,价值在于为社会工业化、产业化、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保障。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懂得岗位作业工艺、培训后上岗就业、接受和应聘各类职业岗位,获得岗位作业基本技能。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01 11:14
教育的外部性,是指教育的举办和产出除了达到国家和个人的教育目的外,还会给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带来经济、非经济的影响,但教育却不能向受影响社会团体和个人给予直接补偿或不必要补偿。
完善的教育系统培育出的人才,会对社会建设作出贡献,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建设一栋造型美观的建筑,让这个地区的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到这一道风景线,也是一种正外部性。
扩展资料:
教育是一个生产人力资本的部门。表面上看,各类学校通过施教而培养合格的学生,但其实质是把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的人力资本凝结在学生身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通过教育而提高了的生产率,体现在毕业生的报酬上面,就是教育或人力资本的回报;
而一部分提高了的生产率仅仅表现为社会效益而未体现在个人回报上面,就是教育的外部性。正是由于教育具有外部性,使得教育不仅是个人投资的领域,也是社会和*投资的领域。因为如果完全由市场来引导教育投资,社会效益部分就不能提供足够的激励,导致社会教育总需求小于应该达到的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建立需求导向型的教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01 11:14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祉,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界外成本、界外效应或溢出效应。解决外部性的传统思路是*进行干预。科斯于1960年发表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重新研究了交易成本为零时合约行为的特征,批评了庇古关于“外部性”问题的补偿原则(*干预),并论证了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市场交易即使在出现社会成本(即外部性)的场合也同样有效。科斯发现,一旦假定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对产权(指财产使用权,即运行和操作中的财产权利)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范并不影响合约行为的结果,即最优化结果保持不变。换言之,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科斯的这一思想被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这个主张是行得通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01 11:15
教育外部性应该就是教育对于社会的影响问题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01 11:15
教育的外部性,是指教育的 举办和产出除了达到国家和个人的教育 目的外,还会给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带 来经济、非经济的影响,但教育却不能 向受影响社会团体和个人给予直接补偿 或不必要补偿。教育的外部性具有正向 性、多样性、持续性、不易量化性等特 性。对教育的外部性进行界定、分类、 归纳,可以更好地为解决教育外部性问 题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