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什么是禅?---禅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0:4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6:11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直至印度词汇jana传入,汉语音译为“禅那”,后世便以“禅”字称谓此类行为。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禅那与禅定可视为同义词,但是两者的分别在于,禅那的范围窄而定的范围宽。禅那专指色界以上的四禅境界,而欲界诸定因智慧狭小,不能称为禅。《大智度论》卷28:“四禅亦名禅,亦名定,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因为佛陀与其弟子多以四禅力证入涅盘,所以四禅又称根本定〈dhyana-maula〉。

《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心经》中“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行深”,就是禅定、深定。观自在菩萨在禅定中发现,当“五蕴皆空”-也就是“无我”的时候,一切的烦恼与痛苦就解脱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在定中得到这个清净的大智慧而证得大自在成就。

禅学,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并证入自性。

其理论认为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任何常理所束缚,是真正源自于自我(你自己)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你自己)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下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清楚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中所包含的贪、瞋、痴,当下就把它照破,所以,对外境不起攀缘染著,自内照而不昏沉无记是也。

禅,梵文“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所讲的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

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扩展资料

禅与知识

禅不讲知识,因此,不受知识的障碍,也更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知识教人起分别心,在知识领域里,人们会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为邪知邪见所掌握,形成危害众生的工具。所以,禅首先要求追寻自我,其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违反常理。

因为在禅师的心目中,花不一定是红的,柳不一定是绿的,他们从否定的层次去认识更深的境界。他们不用口舌之争,超越语言,因而有更丰富的人生境界。傅大士善慧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是不合情理的描述语句,完全是在与迷妄的分别意识挑战,以破除一般人对知识的执著。扫除迷妄分别的世界,使人进入一个更真、更美、更善的心灵境界。禅语是不合逻辑的,但它有更高的境界;禅语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意。

六祖曾说:我有一物,无头、无脸、无名、无字、此是何物?

神会接口答道:此是诸佛之本源,众生之佛性。

六祖不以为然,明明告诉你无名无字,什么都不是,偏偏你又要指一个名字相(佛性)出来,这岂不是多余。禅的教学是绝对否定一般分别意识;不容许意识分别来参杂其中。

 在佛门中,被人们赞美为知识广博的智闲禅师在参访药山禅师时,药山问他:“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智闲禅师愕然不能回答,于是尽焚所藏经书,到南阳耕种。有一天,当他在耕地时,锄头碰到石头,铿然一声,而告顿悟。“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这就是药山不用知识来教授智闲的原因。他要让智闲放下一切知识文字的迷障,来返求自心。这种超然的教学,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在一般知识界里,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这是禅的另一项特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7:29

“禅意”的意思是:指清空安宁的心。也做佛教术语。指禅心,清静寂定的心境。

1、读音:chán yì

2、词性:名词。

3、出处: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翻译:面对着溪旁的野花和寂静的禅意,觉得颇为投契,我还需要说些什么呢。


扩展资料: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翻译:我一路所经之处,青苔上都留下了脚印。白云停驻在寂静的小沙洲上,春草丛中只见关闭着的屋门。我观赏雨后的松色,顺着山路一直走到溪水的源头。面对着溪旁的野花和寂静的禅意,觉得颇为投契,我还需要说些什么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9:04

问:什么是禅?
答:什么都是禅。
问:什么不是禅?
答:什么都不是禅。
问:为什么什么都是禅,什么都不是禅?
答:因为如果不是你的心在禅中,就是禅在你的心中。
问:那么,非禅和是禅有什么区别?
答:有的只是心在禅中而不知有禅与禅在心中却知道不是禅之别。

禅机禅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者说,禅就是人的心,心是人的圣殿,本应该金碧辉煌,世俗的万千杂念将它遮蔽掩埋,使它的光彩无法显现,而参禅就是阳光透过杂念照进人心。我们都是俗人,于大千世界中过着庸常的日子。佛说,这一切都是禅。

牵挂的绳子
一个年轻人到一座禅院游玩,在路上看见一头被穿了鼻子栓起来的牛,绕着栓自己的树团团转,就是脱不开身。到了禅院,他便问老禅师:
“什么事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年轻人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吃惊极了,问禅师自己不过是路上碰见了一头被栓住的牛而随口问的,他怎么知道是“绳未断”。老禅师说:
“你问的是事,我答得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得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不过是百事一理而已。”
后生大悟!
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就是这样被一些看不见的绳子牵着而忙得团团转呢?金钱,职位,姻缘,都可能成为牵住我们的绳子,我们怎么才能超脱?如果超脱了,超脱会不会又是另一根绳子?
大象在木桩旁团团转,水牛在树底下团团转,我们在一件事里团团转,在一种情绪里团团转,为什么都挣不脱?为什么都拔不出?
皆因绳未断!人生三千烦恼丝,你斩断了多少根?

走不回的小和尚
有一个寺院因为一些原因需要扩建,而有一颗珍贵的树刚好长在需要扩建的地方。方丈让他的两个弟子把这颗树移到其他地方。两人来到树前,没挖几下,小和尚的铁锨便不太好使了,说要去修。
另外一个说,把树移走了再修也行。小和尚嫌慢,跑去木匠那里借斧头修铁锨。结果木匠的斧头刚好坏了,木匠说用菜刀价格就着给他修一下。小和尚说,不行,菜刀修起来太慢,而且修不好,于是带着斧头去另一个村子找铁匠修斧头。可是更不巧的是,铁匠的木炭用完了,也没法修斧头。小和尚又放下斧头去山里找烧木炭的人。结果烧炭的人说,他因为没有木料已经很久没烧木炭了。小和尚又赶紧去找运木料的人,结果这个人说,因为他的牛病了,所以没法运木料。。。。。。
几天之后,寺里的僧人们终于在一个小路上找到了小和尚,他正提着几包草药急匆匆往运木料的人家赶;问他买药干什么,他说给木料老板家的牛治病;又问他为啥给牛治病,他说要运木材。。。。。。至于移树的事,他早已经忘记了。
小和尚的故事让人很感慨,这种事可能我们一辈子会遇到很多次,如果没有人及时提醒或者自己意识到,大量的时间就可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
现世中,我们都可能变成那个小和尚,所以需要时刻观照自己的本心,在纷繁复杂中,找到自己的路。

观音也念观音
有个僧人对他的师傅说:“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就是心浮气躁,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已经成了习惯。你能不能帮我改改啊?”
师傅说:“那把这个毛病拿出来给我看看。”
僧人说:“我现在不心急,就是有时候会。”
师傅笑着说:“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问生的。本来没有,只是因境而生。”
僧人恍然大悟。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同感?常常怨天怨地,却从不反观自己?
当日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游灵隐寺,苏东坡在观音菩萨的像前,间佛印禅师合掌礼敬,就问佛印:“人们手上拿着念珠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手上也挂着一串念珠,那她念谁?”
佛印禅师说:“她也念观音菩萨。”
苏东坡不解。
佛印禅师说:“观音菩萨比我们世间人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反观诸己,求诸身,才是正途。

没有时间老去
这是另一个故事,说实话,我觉得它更像一则寓言,不过真的能给人启发:
一位高僧的弟子外出云游二十多年后归来,看见*正在佛堂内给信众讲经,样貌还跟当初他走的时候一样。他便问师傅,这些年都做什么。师傅回答说:“读经,著书,讲经,作法。”
弟子便说:“多年不见,师傅样貌还跟当年一样。”
师傅回答说:“我每天都在忙,没有时间觉得自己老。”
这真是一个新说法,因为忙,就没有时间顾影自怜;因为忙,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因为忙,便不会关注太多正在专心的事情之外的事情,所以就没有时间老去。也许,很多烦恼,真是闲出来的。

禅意【一 】
当你沉默地离去
说过的或没说过的话 ,都已忘记
我将我的哭泣,也夹在书页里
好像我们年轻时的那几朵茉莉
也许,会在多年后的一个黄昏里
从偶然翻开的扉页中落下
没有芳香
再无声息
窗外,那时也许会正落着细细的
细细的雨

禅意【二】
当一切都会过去
我知道
我会把你忘记
心上的重担卸落
请你,请你原谅我
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
世界,仍然是一个
在温柔地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
天,这样蓝
树,这样绿
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打两次,每次5乣10分钟,敲至小腹发热为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0:55

禅“禅那”的简称,巴利语 Jhāna 的音译。梵语是 Dhyāna。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
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 禅主要是人的一种精神修持方法,是信奉者的一种体悟真理或最高实在的方法,是其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是其明心见性的方法,是其思维*的方法,是其获得神通,获得功德,获得智慧,获得解脱的方法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电影都有哪些?最好说一下是悲剧还是轻喜剧类型,谢谢~ 考研的时候考结构力学好考还是材料力学好考啊 有没有好看又好学的武术套路 武术套路学哪个 京东官方旗舰店和自营店有何区别呢? EXCELL表格,在单元格B1中输入公式=IF(ISERROR(a),"",ROUND(a,2)),再... 为什么我在EXCEL设置IF(ISERROR(X),"",X) 却无法计算 有关落叶诗词有哪些(60句经典梧桐诗句) ...指的是-蚂蚁庄园2023年8月11日今日答案早知道 支付宝蚂蚁庄园2022年8月11日答案介绍-支付宝蚂蚁庄园2022年8月11... 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禅??佛教中的禅,是什么意思? 红米5 plus死机怎么回事 红米5plus开机之后黑屏,能证明它是开机状态的只有... 红米5plus断触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红米5plus打电话听筒怎么听不到声音 不想用最新系统,怎么弄回去?手机是红米5plus 14岁女生如何快速练成马甲线?要多少天? 我红米5 plus买的是二手解锁机但是上次我恢复出厂... 14岁女生该怎么练马甲线? 女生怎么样在家能练出马马甲线? 红米5plus降级到出厂稳定版MIUI会清除数据吗? 红米手机不能恢复出厂设置。 女生如何练马甲线。初中女的练好吗。 红米5plus屏幕断触情况怎么解决? 女生如何练出马甲线,有比较好的方法么? 红米5plus总是恢复模式解决办法 女生初级怎么练马甲线 红米5plus恢复旧系统 “禅”是什么意思?“禅心”是什么意思? “禅”字的定义。 佛,道和禅各自是怎么定义的?三者之间的区别怎样? 佛和禅的关系和区别? 佛和禅的意思是什么? 禅是什么? “禅”是什么意思?怎么组词?读音是什么? 关于味道的唯美句子摘抄 禅字如何解释? 形容味道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我们知道禅又叫什么 关于味道的好词大全2字 形容味道的词语有哪些 何为"禅"? "禅"精髓是什么? 关于味道的唯美句子 禅对文学的影响? 关于味道的词语,有什么? 禅究竟是什么 视觉中国 皓月禅心是什么意思 形容味道的句子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