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丘吉尔会在二战后会下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08:1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43
丘吉尔主张要维护英国的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建立强大的殖民地,并且要成为世界强国。与民众意愿不符合。二战后英国的建设被德国轰炸,破坏大,百姓希望发展经济。这也是他不会搞经济的由来。
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工党却赢得393席,得以组阁。
具体来说就是丘吉尔野心太大了。要军事建国,但是对手工党提出的竞选口号是,要让民众幸福,建立从生到死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因此,民众将选票都投给了工党,丘吉尔下台。
扩展资料:
战后岁月:
战争结束后,战时内阁也必须解散。丘吉尔辞职,并将大选。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
丘吉尔本人虽然当选议员,但是保守党只获得了197席,而工党却赢得393席,得以组阁,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
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被抛弃了,他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丘吉尔正式卸下了首相职务。下台后的丘吉尔开始计划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并多次提到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合众国”的设想。
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的铁幕已经拉下。”
在当时这篇演讲被媒体猛烈抨击,因为此时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还未破裂,很多人把丘吉尔看成战争贩子。
但是今天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丘吉尔也很早就提出要恢复德国的实力,共同抵御*主义在欧洲的扩散。
丘吉尔的三环外交:
在二战前,丘吉尔反对绥靖*,战时与美国结成特殊关系,战后又在意识形态领域反苏*,并设计了“三环外交”。其对外*对英国外交*产生了延续至今的影响。
英联邦和帝国是“三环外交”*的第一环,也是英国保持大国实力的倚重力量。因而丘吉尔*对待英联邦及殖民地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试图确保英国对战略要地的控制,力图使英帝国平稳地向英联邦实现过渡。
包括美国在内的英语世界(实际上主要是指英美特殊关系)是“三环外交”中的第二环,也是它的基石。
因此,保守党*是十分重视英美关系的,在对美*方面,英国基本上都配合了美国大西洋联盟*的需要,但是这并不代表英国就事事顺应美国,它在加强英美关系的同时,还是积极充分发挥了自己外交影响力,试图使美国的策略更加符合自身的利益需要。
“三环外交”中的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丘吉尔*在此时的欧洲*上面临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和德国重新武装两大问题。
英国虽然支持欧洲的联合,但是它却不希望加入欧洲联合中去,而是希望在外部予以支持,以世界性大国的姿态与之发生联系。
在面对欧洲防务一体化和德国重新武装的问题上,英国虽然不愿加入欧洲防务一体化,但还是始终关注并最终促成了德国重新武装的成功。
“三环外交”对战后英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平时期的丘吉尔*沿着这条外交策略展开外交活动,试图以此来挽救英国的衰落,保住其原有的大国地位。
纵观保守党*的外交活动,其外交*虽然未能阻止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重任首相:
1951年的大选中,保守党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
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即位,授予丘吉尔最高荣誉嘉德勋章,并有意封丘吉尔为伦敦公爵以表彰其为英国所做出的贡献,但最终丘吉尔接受了其子伦道夫的建议,拒绝了伦敦公爵的封号。
1953年12月10日,丘吉尔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类价值的光辉演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丘吉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43
丘吉尔为何意外下台?这要说说英国的两个大党。
丘吉尔所在的党叫保守党。保守党有300年历史,历史上保守,后来并不保守。保守党坚持自由市场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市场。后来大刀阔斧把国有化改为私有化的撒切尔夫人就是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下台其实是保守党下台,上台的是工党。工党是工人阶级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成立于1900年,信仰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走议会道路。后来的布莱尔、布朗都是工党领袖。1920年,工党的左派脱离工党,成立*党,但一直是小党,曾有几万党员,现在只有几百党员,但信仰坚定,宣布“我们的旗帜依然鲜红”。
丘吉尔为何意外下台?起因是《贝弗里齐报告》。
贝弗里齐是英国经济学家,1941年受*委托,调查社会保障状况,1942年提交报告。报告指出:已有的社会保障极不完善,需要重建;社会保障的目标,是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陷入贫困;陷入贫困是因为抚养子女、失业、疾病、伤残、老龄,这些风险都应当通过社会保障来化解。这个报告设计了详细的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报纸上发表后受到全民热烈欢迎。
*为何委托贝弗里齐做调查?因为形势所迫。放任的自由市场导致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大萧条,大萧条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是因为工人阶级贫困。这种形势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而且大行其道。凯恩斯也是英国经济学家,他主张国家干预市场,干预的方法主要是:*加大基础建设,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建立社会保障,让人民增加消费而没有后顾之忧。但是如何建立社会保障,凯恩斯没有说,所以*委托贝弗里齐做调查,为战后做准备。
1945年大选,丘吉尔对《贝弗里齐报告》掉以轻心,未列入保守党议事日程。保守党上下则热衷于打丘吉尔这个英雄牌。而工党对《贝弗里齐报告》表现出极大热情,竞选宣言是:“在英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大不列颠共同体,使一切人摆脱贫困。”竞选结果,工党获得2/3下院席位,保守党只获得1/3下院席位。
工党上台后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如今英国的医疗福利以及各种福利制度都是那时打下的基础。全世界的共同评价是:俾斯麦首创社会保障,贝弗里齐首创福利国家。但是《贝弗里齐报告》并不为中国所熟悉,直到2008年才翻译到中国来。
工党创建了福利国家,却没有把经济搞上去。退伍军人抱怨待遇低,全民抱怨税收高,粮食少。这也难怪,愈合战争创伤,绝非三五年之功。1951年大选,丘吉尔率领保守党重整旗鼓,一方面接受福利国家的理念和制度,另一方面利用经济不景气和冷战后的铁幕对“社会主义的大不列颠共同体”进行攻击,终于重新上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44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
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
代伟人。
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
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
国的杰出*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成就以及
家族的荣耀和*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
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
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
丘吉尔未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年轻时驻军
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
学著作”。自那以后,丘吉尔从柏拉图、吉本、麦考利、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
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著作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这使他的思
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
人”。
丘吉尔的头上戴有许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辩才无碍的演说家、经
邦治国的*家、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
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
发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
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一生中多次经历的议员竞选中,在议会的辩论中,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时刻,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演讲,给人们
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
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
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
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S·席瓦兹院士在颁奖词中还说,“丘吉尔在*上和
文学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从未有过一位领袖人物能两样兼备而且如此杰出。”
的确,为丘吉尔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的不仅是他的作品和演讲,而且是他作为一个政
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的光辉业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当选为议员,曾多次在内阁中担
任要职。他经历了许多次*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挠的努力,从不畏惧的斗志战
胜艰难险阻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登上了光辉的顶峰,在英国处于历史危机的严峻关头,
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连他*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
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
人。”“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
在通向胜利的漫长岁月里,丘吉尔在其演讲中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英国人
民的心声。他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
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
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丘吉尔在世
人心目中已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
“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
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
还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在
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他以一个杰出*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
益出发,完成了英国*和他本人*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
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赢
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斯大林称赞丘吉尔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此外,丘吉尔还可以称之为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对未来
战争中的一些重大技术发展所作的预见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他以超乎寻常的惊人敏感和极大
的勇气,冒着和平主义浪潮的巨大压力和“在*上几乎有被消灭的危险”,一天也不放弃
向国人发出预言式的战争警告,使英国人作好了战争来临的精神准备。他在用雷达侦察来袭
敌机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对此问题的研究。他因动用海军经费改进和大量建造“陆
地行舟”,使轮式装甲汽车演变成为威力巨大的现代坦克而被尊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
定了“二战”中的许多战略计划。他亲自着意培育了在当时乃至后来左右世界*格局的英
美关系。总之,丘吉尔是一位人生内涵极为丰富的传奇人物。本书在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
丘吉尔一生主要事迹的同时,还力图透过历史的表象,对人们囿于*或党派的偏见而对其
产生的误解加以辨析,以便读者对这位曾为人类从法西斯恶梦中挣脱出来作过特殊贡献的一
代英国名相,能够从本质上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就在1945年7月的大选中败给了在议会中得到393个席位的工党,保守党只得到了213个席位.丘吉尔的失败决非偶然,他是一位有远见的*家,但他却没有看出战争即将结束时国内民情的变化,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战争转向了英国的未来.更多的人希望英国走福利国家的道路。尤其是工党,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它的《贝弗里奇报告》对英国中下层民众很有“杀伤力”。大选时,更是提出了“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大不列颠共同体”而丘吉尔的*致力于战后的国际形势,忽略了国内民众在战后的要求成为丘吉尔*下台的主要原因。至于经济方面,也是有原因的。
工党的克莱门特.艾德礼接替丘吉尔成为新一任英国首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就在1945年7月的大选中败给了在议会中得到393个席位的工党,保守党只得到了213个席位.丘吉尔的失败决非偶然,他是一位有远见的*家,但他却没有看出战争即将结束时国内民情的变化,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战争转向了英国的未来.更多的人希望英国走福利国家的道路。尤其是工党,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它的《贝弗里奇报告》对英国中下层民众很有“杀伤力”。大选时,更是提出了“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大不列颠共同体”而丘吉尔的*致力于战后的国际形势,忽略了国内民众在战后的要求成为丘吉尔*下台的主要原因。至于经济方面,也是有原因的。
工党的克莱门特.艾德礼接替丘吉尔成为新一任英国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