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圆的历史文化价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00:4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3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圆明园,后因财政困难,*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宏伟壮丽的地域规模、登峰造极的园林艺术、丰富多彩的文物收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圆明园赢得了盛名,使之被誉为“万园之园”。然而,令人深为痛惜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那场罪恶的大火焚毁了她,盛时圆明园只能成为无数个记忆的碎片。如今,圆明园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然不只是一座园林。圆明园遗址所承载的内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她既是中华文明无比辉煌的象征,又是中华民族近代屈辱的纪念遗址,更是值得全人类深刻检讨和反思的文化遗存。人们今天来到遗址,既是为了在烙满悲怆的痕迹中感受和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境界和思想内涵,又是为了在凭吊和追念中寄托自己的历史文化思考和家国情怀。
圆明园的毁灭应该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一座纪念碑,尽管这座碑的代价有些惨重。在清代,圆明园是皇家禁地,仅少数帝国重臣、皇室贵族以及部分经皇帝特许的欧洲传教士方能进入其中,普通人无法一睹其绝代芳华。除了内务府的有关档案和皇帝的御制诗文外,时人虽有相关记述,但都比较零散和琐碎,今人只能管中窥豹。而今,作为物质存在的圆明园所剩已微乎其微,昔日迷离的山形水系只有大致的轮廓,其余园林要素也基本荡然无存。若从更广的历史和文化层面上来看,圆明园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难道它仅仅是一座园林,一座宫殿,一片建筑,一种文化,一代帝王,一场战争,一把大火,一处废墟..这其中还有什么更需要去深刻认识的思想和内容。
圆明园从创建到毁灭的全过程不仅与有清一代的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密切相关,它简直是清帝国盛衰的一个缩影。圆明园之于清就像阿房宫之于秦一样,对于王朝的兴起、发展、繁荣、衰落、毁灭具有引人深思的教训与警示意义。野蛮的征服,尽情的享乐,无可奈何的衰落,不可避免的灭亡,清帝国没有摆脱历朝历代由盛转衰的周期率。圆明园宛如清王朝走向坟墓的文化模型,耐人寻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3
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