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政管理制度的主体与核心内容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14:06
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 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 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 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 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 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 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1. 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12.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13. 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会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14. 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15. 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伸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16. 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17.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18. 社会流动: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19. 社会*: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20.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21. 社会趋同论: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了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22. 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23. 社会*: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
24.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5. 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26.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27. 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28. 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以上角色,这此角色又对他提出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29.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和心理特征和总和。
30. 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和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1.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成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32. 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及管理方式。
33. 人文区位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窨上的居信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4.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35. 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
36. 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7. 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38. 规则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39. 越轨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40. 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41. 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42. 世界体系论:它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等的贸易来剥削不发达国家。
43. “第三次浪潮”:社会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现在又进入打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称之为“第三次浪潮”。
二、填空题:
1.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是从(孔德 )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 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3. 社会化的基础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4. 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5.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6. 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1901)年他出版了名为《社会控制》的论文集。
7. 社会*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环境压力)来实现的。
8. 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
9.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0.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11.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12. 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按运动方向参照划分(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
13. 社会流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
14.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
15.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社会文化条件包括(国家、民族文化差异)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它集团的区别
16. 社会分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17.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18.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
19. 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20. 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21. 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正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胁)的社会成员
22. 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23. 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
24. 社区一词由德国学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使用用的。
25. 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26. 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27. 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28. 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29.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30. 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有语方言能力)、(有人较强的学习能力)。
31. 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32.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想适应。
33. 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4.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和(掠夺关系)
35. 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36. 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素质低)
37. 我国面临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两个方面
38.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有(*原因)、人口惯性、(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3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合作医疗)、扶贫
40. 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41. 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采用高就业、低工资、(高补贴)、(高福利)的做法
42. 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确定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43.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是(康有为),在(1891)年。
44. 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
45. 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
46. 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是(罗马俱乐部)
47. 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第可以分为(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48. 从家庭结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
49. 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50. 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51.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品)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52. 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和(旅游城市)等。
53. 按照需要的(对象),我们把它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规范需要三类。
54. 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55. 阶层的划分包括人们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权力)和其他社会因素
56. (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57. (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58. 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59. 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和(微型社区)
60. 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61. 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弗兰克),认为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关系是宗主与卫星的关系
62. 解释社会分层的三种理论是(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63. 解释贫穷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
64. 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
65.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66. 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管论的主要代表是(泰罗)。
67. 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是委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人提出的(《增长的极限》)。
68. 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经院学派)、罗马俱乐部学派、(赫德森学派)。
69.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定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70.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提出了(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
71. 哲学家维科认为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神的统治、贵族统治、(人民统治〈凡人时代〉)三个历史阶段
72. 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73. 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74. 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如下基本内容(岗前培训)、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技能标准化、(成果标准化),其间贯穿着工作人员间的相互调整及领导的直接监督
75. 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76. 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性)特点是(破坏性)。
77. 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产)、(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四个阶段。
78. 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理论的两种特点:一是(系统理论)的影响,,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模式化)、(最优化)。
79. 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论)、(种姓制)和(阶级)。
80. 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
81. 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
82. 标签论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本身,而是(社会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
83. 失业有(显性失业)和稳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84. 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和人道主义是(社会保障)的特点。
85. 第一次产业*的标志是(纺织业的兴起);第二次产业*的标志是(电机制造和电力应用);第三次产业*的标志是(原子能)的利用,(宇航事业)为主要标志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第四次产业*的标志是(微电脑)的广泛应用。
86. 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87. 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88. 集体行为的特征:(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89. 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90. 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91. 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在信念)、(社会*)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
92. 犯罪预防的措施有(教育)、(建立建全法律体系)
93. 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94. “文化类型”说是由(索罗金)提出的
95. 父母的社会地位与子女的社会地位的比较是指(代际流动)
96. 世界体系论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
三、选择题:
1. 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日(概念系统)。
2. 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属于(规则系统)。
3. 社会工作是指(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4.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5.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19世经末20世经初)的西方社会。
6. 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7. 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队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垂直流动)。
8. 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丁伯根)。
9.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
10. 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11.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
12.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
13. 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
14.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
15. 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16.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17. 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18. 一部分劳动者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失业)。
19. 一位工厂和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
20.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21. 手段—目标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介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形式主义)。
22. 手段—目标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新的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是(反叛)。
23.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
24. 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25. 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这是(不充分就业)。
26. 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就业)
27. 以下那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的活动是(朋友谈心)。
28. 以下那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会关系的是(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29. 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儿童游戏群体)
30. 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31.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32. 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
33. 由个别的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个别贫穷)。
34. “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安全的)
35. “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归属与爱的)
36. “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37.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受主义)。
38.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历史循环论)
39. “后工业社会会“论是由谁提出的(贝尔)。
40.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41. “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
42.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
43. 《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44.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具体运算)
45.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
46. 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
47.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协调发展)
48. 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化的程度)。
49. 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
50. 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社会失范论)
51. 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
52. 提出社会失范的是(迪尔凯姆)
53. 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增长的极限)中的观点。
54. 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阶级)
55. 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流动。
56.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
57. 需经过申请、核实等手续,符合法律规定者可享受的是(社会救助)
58.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59.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60. 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是(家庭结构)。
61.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
62. 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管理理论)。
63. 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家长制)。
64. 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65.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帕森斯)。
66. 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城市社区)。
67. 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是(农村社区)。
68.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韦伯)。
69. 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
70. 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71. 剥削和阶级的根源是(私有制)。
72. 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知识分子)阶层。
73. 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制度化逃避)。
74. 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未来社会学》)出版。
75. 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社会失范论)。
76. *制度的*、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实用设备)。
77. 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击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这叫做(制度化优先)。
78. 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环境问题)
79. 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经济学定义)。
80. 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现象,是(社会关系)失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81. 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活生活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地(相对贫穷)。
52213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