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05: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3
因为二人也称得上是宿敌,二人的政见是不同的,像王安石是激进派,但是苏轼也并非是传说中的保守派,而是中立的一派,加上二人过去的恩怨情仇促使苏轼说王安石的变法一无是处,但是在苏轼心中这个变法并非一无是处。
苏轼其实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司马光一派的保守派*,苏轼其实在两派之间处于中立状态,但是正是因为苏轼处于中立状态反而频频被贬,甚至差点被赐死。在王安石意图变法时,苏轼上书是认同变法的,但是相较于王安石的激进,苏轼相对的比较保守,政见上的分歧,使王安石在得势之时被打上了“旧党”的标签因此差点被杀。等到王安石变法失败,苏轼重新回到朝中时,司马光成为得势的一方,司马光认为苏轼是保守派的,但是当司马光要废除变法时苏轼又一次反对,苏轼也再一次被下贬,但这也正好证明了苏轼并灭有认为王安石变法一无是处。
其实王安石与苏轼称得上是心心相惜的宿敌,两人的宿命从苏轼的父亲就已经开始,在苏轼的父亲苏洵出名之时,所有的文人雅士都希望与苏洵结交,但是有那么一个人对苏洵视而不见,他就是王安石,这就将苏洵气坏了。于是等到王安石母亲过世,满朝文武都来了,苏洵就是不来,因此苏王两家的梁子也算是越结越多,等苏洵去世之后,苏轼还朝之后便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这才有了苏轼说王安石变法一无是处这一说。
但是在苏轼的心中王安石变法时有用的,但是太过激进,因此苏轼为了不参与打压申请外调,但是他自己没有想到自己身上已经有了“旧党”的便签,因此才有了后来的乌台诗案,而王安石的上书也证明了二人的心心相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3
原因主要二人政见不同。苏轼属保守派,也称旧党,与司马光同属一派,不主张革新。王安石属革新派,也称新党,主张变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4
以今人的眼光去看古人的一些所为,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难免有失偏颇。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以及出发点当然是好的,而且观念也相对比较先进。但是王安石的性格注定了变法的失败。因为他太激进了,而且他的观念里没有灰色地带,凡是反对变法的都是敌人。所以他失去了很多可以拉拢的对象。另外好的改革需要上下一心,也需要有好的*去保驾护航。但是变法损害的恰恰是实力最为雄厚的地主士绅阶层。所以变法到了基层就完全变了味,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所以苏东坡等人劝他不能过于激进,需要循序渐进。可是王安石完全听不进去,仍然一意孤行。所以最后越来越多的人去反对他了,当然也包括苏东坡。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4
为什么要变法?因为优渥的官僚待遇和庞大却无效率的军队和外患拖累,不改不行,可是改革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循序渐进的。王安石为了解决一些问题,针对性的方法没有能力实施,结果异变成为害民之举。因为不是人人都是王安石。苏东坡身为旧党,但是看到王安石一些缺漏之处也是正常。事实上,百无一用是书生,王安石就是。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5
后代评价也是有褒有贬。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时代需要变革的时候,就会高看历史上的改革派。变革就会有不完善的地方,苏轼更多地指出变得不妥当,评价肯定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