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西部大开发为绵阳的发展创造了什么条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1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09

  来源: 四川新闻网-绵阳日报
  布局
  “一核四带”挑起发展大梁

  立足绵阳产业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规划》提出,按照市县产业一体化发展需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服务链和基础设施链联动市县发展,构建“一核四带”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即以科技城为核心。把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支撑科技城建设的根基,着力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军转民和新兴产业“四大产业板块”。重点抓好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农科区、涪城金家林工业集中区、游仙经济试验区、安县花荄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并将其打造成科技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2+4”、国防科技、核技术应用、航空航天、光机电等产业,把科技城建设成为重要的军民结合示范地、重大科技创新发源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地。

  “四带”,即绵江平产业带,沿涪江上游和绵江快速通道、绵九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发展冶金机械、新能源、建材产业以及水电、矿产采掘和加工业;绵安北产业带,沿安昌江和绵安北快速通道布局,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无机盐化工、生物医药产业;绵三绵盐产业带,沿涪江下游和绵遂高速公路、成南巴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化工产业;绵梓产业带,沿仙海大道、108国道布局,重点发展新材料、包装产业。同时,在涪城金家林、新皂、磨家和游仙石马、小枧等地为两区留足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两区发展工业的积极性。

  重点

  倾力打造“2+4”优势产业

  在“一核四带”的产业空间布局下,我市将倾力打造“2+4”重点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军民融合特色产业。

  “2+4”重点优势产业。“2”即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4”即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冶金机械产业、材料及新能源产业、化工和环保产业。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以产业(产品)链整合发展为主线,将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将食品、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化工产业培育成跨百亿级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以长虹、九洲、艾默生等为龙头,拓展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IT、通讯、信息家电、互联网和信息内容服务产业链,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主导性产业、战略性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华晨、中国重汽、富临、新华内燃机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重型汽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形成以整车为龙头、以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配套的产业格局。

  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川渝中烟绵阳分厂、丰谷酒业、绵阳双汇、太极制药、好医生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名、优、特食品和生物制药、化学药和中药、生物医学等。

  冶金机械产业。依托攀长钢、川矿集团等骨干企业,围绕特殊钢、钛材深加工、重大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特殊钢深加工产业链、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电子电器机械产业链等。

  材料及新能源产业。依托东材科技、拉法基双马、中联建材、九洲光电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材料及新型能源产业。

  化工和环保产业。依托银河建化、绵阳美丰、利尔化学等骨干企业,以精细化工产品链、无机盐化工产品链、天然气化工产业等为重点,发展无机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实现产业扩张。

  军民融合特色产业。依托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着力加快“三新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核技术应用等一批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

  “《规划》将绵阳工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为绵阳工业发展找准了道路,将为绵阳重整工业雄风起到巨大的推动效应。”市经委相关负责人说。

  抢抓机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始之年,还是绵阳科技城十年发展后的一个新起点。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在高位求进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我市又该如何推进工业强市?

  “要推进工业强市,必须认清当前形势,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抓住有利于发展工业的机遇,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和用好机遇,在面对压力中获得新的动力,推动绵阳工业更上一层楼。”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近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都保持在30%以上。“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我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震后重建后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震后重建,我市产业基础得到夯实,经济实力增强,对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投资吸引力增强,对于加快推进我市发展是一个机遇。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将以更加有力的*、更多的资金以及项目支持西部发展,这对于西部是一个机遇,对于中国惟一的工业科技城、西部重要的工业重镇绵阳来说,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科技城建设带来的机遇。科技城10年发展,绵阳实力显著增强。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国家、四川省仍将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这对于我市加快探索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新路子,把科技城真正建设成为推进绵阳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将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我市还面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被列入成渝经济规划区带来的发展机遇等。

  面对多重机遇,我市该如何抢抓机遇,推动工业发展?按照*、市*发展工业的思路,就是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绵阳工业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按照这一思路,我市将把“工业强市”作为主导战略、核心战略和根本战略,抢抓机遇,坚持“军民融合、优化结构、自主创新、集聚集约、承接转移”产业发展原则,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做强壮大“2+4”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网融合产业,建好“三新城”等,把绵阳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科技城和具有较强综合核心竞争力的西部工业强市。

  多方给力

  护航“十二五”发展

  规划是纲要、是方向。要使规划变成现实,必须强化措施保障。为此,在制定《绵阳工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我市制定了15套单项配套*、14套实施办法(意见),涉及电力、水务、燃气、国土、金融机构、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等数十个部门,涵盖了水电气要素配套、土地供给、*支持、金融支持等若干方面。通过严格执行这些保障措施,力争走出一条适合绵阳科技城发展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加快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做优企业

  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按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的要求,切实加大富士康、中国重汽、富临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到2015年,全市工业投入累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

  加大工业招商力度。落实和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低排放、低能耗工业项目,依法优先保障用地,并给予一定财政扶持,力争全市每年引进开工市外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不少于15个。

  大力实施“优势企业倍增计划”。支持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各类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交叉持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做大做强。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00户以上。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争创名牌和参与技术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加快园区建设,培育优秀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倍增计划”。推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扩区,促进其规模、能力扩张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鼓励企业按照工业规划布局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分类集中,推动企业集聚发展;鼓励通过“飞地”方式异地落户到符合规划的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

  加快构建特色产业园区。积极规划和建设“2+4”等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每个县市区着力办好一个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突出抓好1—2个主导产业。加强园区承载能力建设,加快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通过选拔、组织优秀管理人才外出学习考察、多形式开展培训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不断优化企业家队伍结构。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从经济、*等方面给予激励。

  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市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拿出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市、县财政按本级*经营性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5%的比例以城市建设支出科目列支,专项用于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企业投资工业、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

  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全市每年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不少于建设用地的50%,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用地指标不低于70%,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支持在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鼓励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进入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工业用地“绿色通道”,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先期介入、预审协调、*理”。

  强化金融支持。通过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担保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服务、开发融资新产品、加强银政企合作等,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督查考核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加快工业强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舒小波 记者 刘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09

无非是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资金投入.大搞基础建设.给一些优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09

  来源: 四川新闻网-绵阳日报
  布局
  “一核四带”挑起发展大梁

  立足绵阳产业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规划》提出,按照市县产业一体化发展需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服务链和基础设施链联动市县发展,构建“一核四带”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即以科技城为核心。把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支撑科技城建设的根基,着力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军转民和新兴产业“四大产业板块”。重点抓好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农科区、涪城金家林工业集中区、游仙经济试验区、安县花荄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并将其打造成科技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2+4”、国防科技、核技术应用、航空航天、光机电等产业,把科技城建设成为重要的军民结合示范地、重大科技创新发源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地。

  “四带”,即绵江平产业带,沿涪江上游和绵江快速通道、绵九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发展冶金机械、新能源、建材产业以及水电、矿产采掘和加工业;绵安北产业带,沿安昌江和绵安北快速通道布局,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无机盐化工、生物医药产业;绵三绵盐产业带,沿涪江下游和绵遂高速公路、成南巴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化工产业;绵梓产业带,沿仙海大道、108国道布局,重点发展新材料、包装产业。同时,在涪城金家林、新皂、磨家和游仙石马、小枧等地为两区留足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两区发展工业的积极性。

  重点

  倾力打造“2+4”优势产业

  在“一核四带”的产业空间布局下,我市将倾力打造“2+4”重点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军民融合特色产业。

  “2+4”重点优势产业。“2”即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4”即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冶金机械产业、材料及新能源产业、化工和环保产业。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以产业(产品)链整合发展为主线,将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将食品、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化工产业培育成跨百亿级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以长虹、九洲、艾默生等为龙头,拓展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IT、通讯、信息家电、互联网和信息内容服务产业链,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主导性产业、战略性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华晨、中国重汽、富临、新华内燃机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重型汽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形成以整车为龙头、以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配套的产业格局。

  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川渝中烟绵阳分厂、丰谷酒业、绵阳双汇、太极制药、好医生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名、优、特食品和生物制药、化学药和中药、生物医学等。

  冶金机械产业。依托攀长钢、川矿集团等骨干企业,围绕特殊钢、钛材深加工、重大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特殊钢深加工产业链、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电子电器机械产业链等。

  材料及新能源产业。依托东材科技、拉法基双马、中联建材、九洲光电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材料及新型能源产业。

  化工和环保产业。依托银河建化、绵阳美丰、利尔化学等骨干企业,以精细化工产品链、无机盐化工产品链、天然气化工产业等为重点,发展无机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实现产业扩张。

  军民融合特色产业。依托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着力加快“三新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核技术应用等一批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

  “《规划》将绵阳工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为绵阳工业发展找准了道路,将为绵阳重整工业雄风起到巨大的推动效应。”市经委相关负责人说。

  抢抓机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始之年,还是绵阳科技城十年发展后的一个新起点。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在高位求进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我市又该如何推进工业强市?

  “要推进工业强市,必须认清当前形势,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抓住有利于发展工业的机遇,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和用好机遇,在面对压力中获得新的动力,推动绵阳工业更上一层楼。”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近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都保持在30%以上。“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我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震后重建后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震后重建,我市产业基础得到夯实,经济实力增强,对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投资吸引力增强,对于加快推进我市发展是一个机遇。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将以更加有力的*、更多的资金以及项目支持西部发展,这对于西部是一个机遇,对于中国惟一的工业科技城、西部重要的工业重镇绵阳来说,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科技城建设带来的机遇。科技城10年发展,绵阳实力显著增强。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国家、四川省仍将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这对于我市加快探索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新路子,把科技城真正建设成为推进绵阳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将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我市还面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被列入成渝经济规划区带来的发展机遇等。

  面对多重机遇,我市该如何抢抓机遇,推动工业发展?按照*、市*发展工业的思路,就是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绵阳工业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按照这一思路,我市将把“工业强市”作为主导战略、核心战略和根本战略,抢抓机遇,坚持“军民融合、优化结构、自主创新、集聚集约、承接转移”产业发展原则,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做强壮大“2+4”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网融合产业,建好“三新城”等,把绵阳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科技城和具有较强综合核心竞争力的西部工业强市。

  多方给力

  护航“十二五”发展

  规划是纲要、是方向。要使规划变成现实,必须强化措施保障。为此,在制定《绵阳工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我市制定了15套单项配套*、14套实施办法(意见),涉及电力、水务、燃气、国土、金融机构、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等数十个部门,涵盖了水电气要素配套、土地供给、*支持、金融支持等若干方面。通过严格执行这些保障措施,力争走出一条适合绵阳科技城发展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加快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做优企业

  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按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的要求,切实加大富士康、中国重汽、富临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到2015年,全市工业投入累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

  加大工业招商力度。落实和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低排放、低能耗工业项目,依法优先保障用地,并给予一定财政扶持,力争全市每年引进开工市外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不少于15个。

  大力实施“优势企业倍增计划”。支持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各类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交叉持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做大做强。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00户以上。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争创名牌和参与技术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加快园区建设,培育优秀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倍增计划”。推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扩区,促进其规模、能力扩张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鼓励企业按照工业规划布局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分类集中,推动企业集聚发展;鼓励通过“飞地”方式异地落户到符合规划的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

  加快构建特色产业园区。积极规划和建设“2+4”等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每个县市区着力办好一个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突出抓好1—2个主导产业。加强园区承载能力建设,加快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通过选拔、组织优秀管理人才外出学习考察、多形式开展培训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不断优化企业家队伍结构。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从经济、*等方面给予激励。

  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市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拿出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市、县财政按本级*经营性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5%的比例以城市建设支出科目列支,专项用于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企业投资工业、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

  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全市每年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不少于建设用地的50%,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用地指标不低于70%,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支持在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鼓励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进入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工业用地“绿色通道”,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先期介入、预审协调、*理”。

  强化金融支持。通过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担保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服务、开发融资新产品、加强银政企合作等,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督查考核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加快工业强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舒小波 记者 刘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09

无非是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资金投入.大搞基础建设.给一些优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09

  来源: 四川新闻网-绵阳日报
  布局
  “一核四带”挑起发展大梁

  立足绵阳产业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规划》提出,按照市县产业一体化发展需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服务链和基础设施链联动市县发展,构建“一核四带”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即以科技城为核心。把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支撑科技城建设的根基,着力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军转民和新兴产业“四大产业板块”。重点抓好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农科区、涪城金家林工业集中区、游仙经济试验区、安县花荄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并将其打造成科技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2+4”、国防科技、核技术应用、航空航天、光机电等产业,把科技城建设成为重要的军民结合示范地、重大科技创新发源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地。

  “四带”,即绵江平产业带,沿涪江上游和绵江快速通道、绵九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发展冶金机械、新能源、建材产业以及水电、矿产采掘和加工业;绵安北产业带,沿安昌江和绵安北快速通道布局,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无机盐化工、生物医药产业;绵三绵盐产业带,沿涪江下游和绵遂高速公路、成南巴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化工产业;绵梓产业带,沿仙海大道、108国道布局,重点发展新材料、包装产业。同时,在涪城金家林、新皂、磨家和游仙石马、小枧等地为两区留足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两区发展工业的积极性。

  重点

  倾力打造“2+4”优势产业

  在“一核四带”的产业空间布局下,我市将倾力打造“2+4”重点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军民融合特色产业。

  “2+4”重点优势产业。“2”即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4”即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冶金机械产业、材料及新能源产业、化工和环保产业。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以产业(产品)链整合发展为主线,将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将食品、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化工产业培育成跨百亿级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以长虹、九洲、艾默生等为龙头,拓展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IT、通讯、信息家电、互联网和信息内容服务产业链,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主导性产业、战略性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华晨、中国重汽、富临、新华内燃机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重型汽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形成以整车为龙头、以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配套的产业格局。

  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川渝中烟绵阳分厂、丰谷酒业、绵阳双汇、太极制药、好医生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名、优、特食品和生物制药、化学药和中药、生物医学等。

  冶金机械产业。依托攀长钢、川矿集团等骨干企业,围绕特殊钢、钛材深加工、重大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特殊钢深加工产业链、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电子电器机械产业链等。

  材料及新能源产业。依托东材科技、拉法基双马、中联建材、九洲光电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材料及新型能源产业。

  化工和环保产业。依托银河建化、绵阳美丰、利尔化学等骨干企业,以精细化工产品链、无机盐化工产品链、天然气化工产业等为重点,发展无机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实现产业扩张。

  军民融合特色产业。依托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着力加快“三新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核技术应用等一批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

  “《规划》将绵阳工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为绵阳工业发展找准了道路,将为绵阳重整工业雄风起到巨大的推动效应。”市经委相关负责人说。

  抢抓机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始之年,还是绵阳科技城十年发展后的一个新起点。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在高位求进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我市又该如何推进工业强市?

  “要推进工业强市,必须认清当前形势,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抓住有利于发展工业的机遇,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和用好机遇,在面对压力中获得新的动力,推动绵阳工业更上一层楼。”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近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都保持在30%以上。“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我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震后重建后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震后重建,我市产业基础得到夯实,经济实力增强,对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投资吸引力增强,对于加快推进我市发展是一个机遇。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将以更加有力的*、更多的资金以及项目支持西部发展,这对于西部是一个机遇,对于中国惟一的工业科技城、西部重要的工业重镇绵阳来说,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科技城建设带来的机遇。科技城10年发展,绵阳实力显著增强。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国家、四川省仍将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这对于我市加快探索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新路子,把科技城真正建设成为推进绵阳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将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我市还面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被列入成渝经济规划区带来的发展机遇等。

  面对多重机遇,我市该如何抢抓机遇,推动工业发展?按照*、市*发展工业的思路,就是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绵阳工业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按照这一思路,我市将把“工业强市”作为主导战略、核心战略和根本战略,抢抓机遇,坚持“军民融合、优化结构、自主创新、集聚集约、承接转移”产业发展原则,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做强壮大“2+4”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网融合产业,建好“三新城”等,把绵阳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科技城和具有较强综合核心竞争力的西部工业强市。

  多方给力

  护航“十二五”发展

  规划是纲要、是方向。要使规划变成现实,必须强化措施保障。为此,在制定《绵阳工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我市制定了15套单项配套*、14套实施办法(意见),涉及电力、水务、燃气、国土、金融机构、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等数十个部门,涵盖了水电气要素配套、土地供给、*支持、金融支持等若干方面。通过严格执行这些保障措施,力争走出一条适合绵阳科技城发展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加快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做优企业

  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按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的要求,切实加大富士康、中国重汽、富临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到2015年,全市工业投入累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

  加大工业招商力度。落实和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低排放、低能耗工业项目,依法优先保障用地,并给予一定财政扶持,力争全市每年引进开工市外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不少于15个。

  大力实施“优势企业倍增计划”。支持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各类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交叉持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做大做强。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00户以上。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争创名牌和参与技术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加快园区建设,培育优秀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倍增计划”。推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扩区,促进其规模、能力扩张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鼓励企业按照工业规划布局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分类集中,推动企业集聚发展;鼓励通过“飞地”方式异地落户到符合规划的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

  加快构建特色产业园区。积极规划和建设“2+4”等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每个县市区着力办好一个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突出抓好1—2个主导产业。加强园区承载能力建设,加快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通过选拔、组织优秀管理人才外出学习考察、多形式开展培训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不断优化企业家队伍结构。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从经济、*等方面给予激励。

  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市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拿出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市、县财政按本级*经营性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5%的比例以城市建设支出科目列支,专项用于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企业投资工业、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

  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全市每年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不少于建设用地的50%,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用地指标不低于70%,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支持在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鼓励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进入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工业用地“绿色通道”,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先期介入、预审协调、*理”。

  强化金融支持。通过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担保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服务、开发融资新产品、加强银政企合作等,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督查考核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加快工业强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舒小波 记者 刘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09

无非是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资金投入.大搞基础建设.给一些优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09

  来源: 四川新闻网-绵阳日报
  布局
  “一核四带”挑起发展大梁

  立足绵阳产业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规划》提出,按照市县产业一体化发展需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服务链和基础设施链联动市县发展,构建“一核四带”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即以科技城为核心。把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支撑科技城建设的根基,着力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军转民和新兴产业“四大产业板块”。重点抓好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农科区、涪城金家林工业集中区、游仙经济试验区、安县花荄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并将其打造成科技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2+4”、国防科技、核技术应用、航空航天、光机电等产业,把科技城建设成为重要的军民结合示范地、重大科技创新发源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地。

  “四带”,即绵江平产业带,沿涪江上游和绵江快速通道、绵九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发展冶金机械、新能源、建材产业以及水电、矿产采掘和加工业;绵安北产业带,沿安昌江和绵安北快速通道布局,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无机盐化工、生物医药产业;绵三绵盐产业带,沿涪江下游和绵遂高速公路、成南巴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化工产业;绵梓产业带,沿仙海大道、108国道布局,重点发展新材料、包装产业。同时,在涪城金家林、新皂、磨家和游仙石马、小枧等地为两区留足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两区发展工业的积极性。

  重点

  倾力打造“2+4”优势产业

  在“一核四带”的产业空间布局下,我市将倾力打造“2+4”重点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军民融合特色产业。

  “2+4”重点优势产业。“2”即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4”即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冶金机械产业、材料及新能源产业、化工和环保产业。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以产业(产品)链整合发展为主线,将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将食品、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化工产业培育成跨百亿级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以长虹、九洲、艾默生等为龙头,拓展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IT、通讯、信息家电、互联网和信息内容服务产业链,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主导性产业、战略性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华晨、中国重汽、富临、新华内燃机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重型汽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形成以整车为龙头、以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配套的产业格局。

  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川渝中烟绵阳分厂、丰谷酒业、绵阳双汇、太极制药、好医生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名、优、特食品和生物制药、化学药和中药、生物医学等。

  冶金机械产业。依托攀长钢、川矿集团等骨干企业,围绕特殊钢、钛材深加工、重大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特殊钢深加工产业链、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电子电器机械产业链等。

  材料及新能源产业。依托东材科技、拉法基双马、中联建材、九洲光电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材料及新型能源产业。

  化工和环保产业。依托银河建化、绵阳美丰、利尔化学等骨干企业,以精细化工产品链、无机盐化工产品链、天然气化工产业等为重点,发展无机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实现产业扩张。

  军民融合特色产业。依托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着力加快“三新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核技术应用等一批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

  “《规划》将绵阳工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为绵阳工业发展找准了道路,将为绵阳重整工业雄风起到巨大的推动效应。”市经委相关负责人说。

  抢抓机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始之年,还是绵阳科技城十年发展后的一个新起点。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在高位求进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我市又该如何推进工业强市?

  “要推进工业强市,必须认清当前形势,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抓住有利于发展工业的机遇,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和用好机遇,在面对压力中获得新的动力,推动绵阳工业更上一层楼。”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近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都保持在30%以上。“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我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震后重建后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震后重建,我市产业基础得到夯实,经济实力增强,对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投资吸引力增强,对于加快推进我市发展是一个机遇。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将以更加有力的*、更多的资金以及项目支持西部发展,这对于西部是一个机遇,对于中国惟一的工业科技城、西部重要的工业重镇绵阳来说,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科技城建设带来的机遇。科技城10年发展,绵阳实力显著增强。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国家、四川省仍将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这对于我市加快探索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新路子,把科技城真正建设成为推进绵阳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将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我市还面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被列入成渝经济规划区带来的发展机遇等。

  面对多重机遇,我市该如何抢抓机遇,推动工业发展?按照*、市*发展工业的思路,就是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绵阳工业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按照这一思路,我市将把“工业强市”作为主导战略、核心战略和根本战略,抢抓机遇,坚持“军民融合、优化结构、自主创新、集聚集约、承接转移”产业发展原则,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做强壮大“2+4”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网融合产业,建好“三新城”等,把绵阳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科技城和具有较强综合核心竞争力的西部工业强市。

  多方给力

  护航“十二五”发展

  规划是纲要、是方向。要使规划变成现实,必须强化措施保障。为此,在制定《绵阳工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我市制定了15套单项配套*、14套实施办法(意见),涉及电力、水务、燃气、国土、金融机构、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等数十个部门,涵盖了水电气要素配套、土地供给、*支持、金融支持等若干方面。通过严格执行这些保障措施,力争走出一条适合绵阳科技城发展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加快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做优企业

  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按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的要求,切实加大富士康、中国重汽、富临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到2015年,全市工业投入累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

  加大工业招商力度。落实和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低排放、低能耗工业项目,依法优先保障用地,并给予一定财政扶持,力争全市每年引进开工市外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不少于15个。

  大力实施“优势企业倍增计划”。支持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各类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交叉持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做大做强。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00户以上。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争创名牌和参与技术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加快园区建设,培育优秀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倍增计划”。推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扩区,促进其规模、能力扩张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鼓励企业按照工业规划布局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分类集中,推动企业集聚发展;鼓励通过“飞地”方式异地落户到符合规划的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

  加快构建特色产业园区。积极规划和建设“2+4”等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每个县市区着力办好一个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突出抓好1—2个主导产业。加强园区承载能力建设,加快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通过选拔、组织优秀管理人才外出学习考察、多形式开展培训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不断优化企业家队伍结构。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从经济、*等方面给予激励。

  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市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拿出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市、县财政按本级*经营性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5%的比例以城市建设支出科目列支,专项用于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企业投资工业、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

  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全市每年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不少于建设用地的50%,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用地指标不低于70%,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支持在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鼓励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进入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工业用地“绿色通道”,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先期介入、预审协调、*理”。

  强化金融支持。通过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担保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服务、开发融资新产品、加强银政企合作等,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督查考核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加快工业强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舒小波 记者 刘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09

无非是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资金投入.大搞基础建设.给一些优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09

  来源: 四川新闻网-绵阳日报
  布局
  “一核四带”挑起发展大梁

  立足绵阳产业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规划》提出,按照市县产业一体化发展需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服务链和基础设施链联动市县发展,构建“一核四带”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即以科技城为核心。把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支撑科技城建设的根基,着力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军转民和新兴产业“四大产业板块”。重点抓好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农科区、涪城金家林工业集中区、游仙经济试验区、安县花荄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并将其打造成科技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2+4”、国防科技、核技术应用、航空航天、光机电等产业,把科技城建设成为重要的军民结合示范地、重大科技创新发源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地。

  “四带”,即绵江平产业带,沿涪江上游和绵江快速通道、绵九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发展冶金机械、新能源、建材产业以及水电、矿产采掘和加工业;绵安北产业带,沿安昌江和绵安北快速通道布局,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无机盐化工、生物医药产业;绵三绵盐产业带,沿涪江下游和绵遂高速公路、成南巴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化工产业;绵梓产业带,沿仙海大道、108国道布局,重点发展新材料、包装产业。同时,在涪城金家林、新皂、磨家和游仙石马、小枧等地为两区留足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两区发展工业的积极性。

  重点

  倾力打造“2+4”优势产业

  在“一核四带”的产业空间布局下,我市将倾力打造“2+4”重点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军民融合特色产业。

  “2+4”重点优势产业。“2”即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4”即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冶金机械产业、材料及新能源产业、化工和环保产业。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以产业(产品)链整合发展为主线,将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将食品、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化工产业培育成跨百亿级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以长虹、九洲、艾默生等为龙头,拓展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IT、通讯、信息家电、互联网和信息内容服务产业链,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主导性产业、战略性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华晨、中国重汽、富临、新华内燃机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重型汽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形成以整车为龙头、以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配套的产业格局。

  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川渝中烟绵阳分厂、丰谷酒业、绵阳双汇、太极制药、好医生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名、优、特食品和生物制药、化学药和中药、生物医学等。

  冶金机械产业。依托攀长钢、川矿集团等骨干企业,围绕特殊钢、钛材深加工、重大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特殊钢深加工产业链、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电子电器机械产业链等。

  材料及新能源产业。依托东材科技、拉法基双马、中联建材、九洲光电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材料及新型能源产业。

  化工和环保产业。依托银河建化、绵阳美丰、利尔化学等骨干企业,以精细化工产品链、无机盐化工产品链、天然气化工产业等为重点,发展无机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实现产业扩张。

  军民融合特色产业。依托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着力加快“三新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核技术应用等一批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

  “《规划》将绵阳工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为绵阳工业发展找准了道路,将为绵阳重整工业雄风起到巨大的推动效应。”市经委相关负责人说。

  抢抓机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始之年,还是绵阳科技城十年发展后的一个新起点。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在高位求进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我市又该如何推进工业强市?

  “要推进工业强市,必须认清当前形势,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抓住有利于发展工业的机遇,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和用好机遇,在面对压力中获得新的动力,推动绵阳工业更上一层楼。”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近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都保持在30%以上。“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我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震后重建后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震后重建,我市产业基础得到夯实,经济实力增强,对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投资吸引力增强,对于加快推进我市发展是一个机遇。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将以更加有力的*、更多的资金以及项目支持西部发展,这对于西部是一个机遇,对于中国惟一的工业科技城、西部重要的工业重镇绵阳来说,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科技城建设带来的机遇。科技城10年发展,绵阳实力显著增强。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国家、四川省仍将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这对于我市加快探索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新路子,把科技城真正建设成为推进绵阳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将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我市还面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被列入成渝经济规划区带来的发展机遇等。

  面对多重机遇,我市该如何抢抓机遇,推动工业发展?按照*、市*发展工业的思路,就是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绵阳工业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按照这一思路,我市将把“工业强市”作为主导战略、核心战略和根本战略,抢抓机遇,坚持“军民融合、优化结构、自主创新、集聚集约、承接转移”产业发展原则,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做强壮大“2+4”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网融合产业,建好“三新城”等,把绵阳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科技城和具有较强综合核心竞争力的西部工业强市。

  多方给力

  护航“十二五”发展

  规划是纲要、是方向。要使规划变成现实,必须强化措施保障。为此,在制定《绵阳工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我市制定了15套单项配套*、14套实施办法(意见),涉及电力、水务、燃气、国土、金融机构、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等数十个部门,涵盖了水电气要素配套、土地供给、*支持、金融支持等若干方面。通过严格执行这些保障措施,力争走出一条适合绵阳科技城发展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加快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做优企业

  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按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的要求,切实加大富士康、中国重汽、富临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到2015年,全市工业投入累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

  加大工业招商力度。落实和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低排放、低能耗工业项目,依法优先保障用地,并给予一定财政扶持,力争全市每年引进开工市外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不少于15个。

  大力实施“优势企业倍增计划”。支持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各类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交叉持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做大做强。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00户以上。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争创名牌和参与技术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加快园区建设,培育优秀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倍增计划”。推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扩区,促进其规模、能力扩张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鼓励企业按照工业规划布局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分类集中,推动企业集聚发展;鼓励通过“飞地”方式异地落户到符合规划的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

  加快构建特色产业园区。积极规划和建设“2+4”等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每个县市区着力办好一个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突出抓好1—2个主导产业。加强园区承载能力建设,加快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通过选拔、组织优秀管理人才外出学习考察、多形式开展培训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不断优化企业家队伍结构。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从经济、*等方面给予激励。

  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市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拿出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市、县财政按本级*经营性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5%的比例以城市建设支出科目列支,专项用于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企业投资工业、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

  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全市每年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不少于建设用地的50%,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用地指标不低于70%,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支持在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鼓励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进入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工业用地“绿色通道”,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先期介入、预审协调、*理”。

  强化金融支持。通过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担保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服务、开发融资新产品、加强银政企合作等,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督查考核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加快工业强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舒小波 记者 刘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09

无非是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资金投入.大搞基础建设.给一些优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获取oracle中表的表结构、约束和索引信息 若3的x次方等于二十七分之一,则3的负x次方 若x的2x-1次方=1,则x=多少。若3的x次方=27分之1,则x=多少 3的x次方=1/81,x=? ...为什么?。。。若3的x次方等于81分之一,则x等于什么??急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详解 初三英语,关于被动语态 级品飞车lo如何下载? 极品飞车全球在线(nfsol)现在可以在大陆玩么?内测完毕了?听说要个登... ...一个星期不理我了怎么办,电话也不接信息也不回,问她是不是有男人了... 手机导航时连接蓝牙导航怎么没声音? PS橡皮擦怎么弄模糊 索菱DVD导航一体机没有声音怎么办 车载导航仪为什么没有声音? 绵阳市科技成果奖什么时候出来 ps高斯模糊用橡皮擦怎么擦 试举例说明风速、风向的测量原理。 如何找出隐藏在任务管理器里的程序 行车记录仪导航没声音问题? 风速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绵阳为什么是科技城 我觉得绵阳不咋地哒? 怎样知道任务管理器里的进程运行的是哪个程序 逸动导航一体机什么都正常就是没声音怎么回事?? 【西蜀调查团】2014年你希望在科博会上看到哪些绵阳科技成果展呢? “汽车导航”语音提示不出声了怎么办? 怎么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这个进程的位置 为什么绵阳是中国唯一科技城? 导航一体机听听音乐就没声音了是怎么回事 如何在任务管理器中知道所使用的程序? 易图导航仪没有声音了怎么办?怎么把声音能调出来? PS中利用橡皮擦做出模糊效果 风速表测风速的原理是什么 我QQ密码忘记了但是没绑定手机要怎么找回 作文《我眼中的新绵阳》 如何在word2007中在图片上输入文字 有哪些测风速的方法,具体说一下原理 第六届科博会什么时候将在四川绵阳举行? DEM6三杯风向风速仪原理? 绵阳有几个区?那个区最繁华?那个位置房价在中等价位? 试述杯型风速仪的测风原理。它为什么不宜测定瞬时风速? 用边缘模糊的橡皮擦擦去需要清晰的部分.边缘模糊的橡皮擦怎么弄出来? 忘记了QQ账号,只记得密码和昵称。。没有加任何一个好友,也没有绑定什么。该怎么找回啊。 如何才能获得绵阳市高新技术企业 怎样成为百度阅读会员VIP 求风速仪工作原理 ps的高斯模糊加橡皮擦 绵阳一般都举办一些什么展会? 百度糯米vip怎么开通? 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怎么样? 急急急!!ps高斯模糊用橡皮擦怎么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