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0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39
1、“大道希夷”,典出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按任法融大师解释:“大道本是纯粹、素朴、无色之元气,又是清静、自然、无形之虚空。故以目视而无色可见,是真色无色;以耳听而无声可闻,是谓大音希声;用手捉摸而无物可得,是谓大象无形。”
2、白话: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扩展资料
赏析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
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
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39
“希夷”二字源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中的两句话———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虚寂玄妙的境界)。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扩展资料:
楼观台有关于道教的历代碑碣和雕铸器(唐、宋、元、明、清较多),有唐、宋、元、明、清名人题诗词100余首,有世代传唱的道教音乐道情。
碑碣和雕铸器,楼观台现存古碑碣78通。珍贵的有唐欧阳询书《大唐宗圣观记》;戴饭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老君显见碑》,负半千隶书《大唐尹尊师碑》,宋苏轼游楼观题字石刻,薜绍彭楷书诗词,吴琚行书《天下第一福地》。
元赵孟頫书《上善池》,清李熙筠楷书《洞天福地》。还有历代造型、风格各异的石狮、石牛等。曾邀请全国名书法家书写历代诗人咏楼观诗词多首,收集画稿多幅,均已镌石嵌于壁。古楼观碑石,以说经台、宗圣宫为中心,分布在东西10公里、南北5公里的楼观台地区。
道教经典碑,现存正书《道经》、《德经》两通和篆书《古老子》碑两通。两组4块碑内容相同,但碑文词句、字数小有差异。前者刻于唐代,螭首素方座,正文5261宁,高300厘米,宽100厘米。后者刻于元全元二十八年(1291),螭首素方座,高330厘米,宽110厘米,高文举书,正文5263字。两组碑立于老子祠碑厅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观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0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0
道德经上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道是看不见 听不见 不可名状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39
1、“大道希夷”,典出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按任法融大师解释:“大道本是纯粹、素朴、无色之元气,又是清静、自然、无形之虚空。故以目视而无色可见,是真色无色;以耳听而无声可闻,是谓大音希声;用手捉摸而无物可得,是谓大象无形。”
2、白话: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扩展资料
赏析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
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
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39
“希夷”二字源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中的两句话———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虚寂玄妙的境界)。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扩展资料:
楼观台有关于道教的历代碑碣和雕铸器(唐、宋、元、明、清较多),有唐、宋、元、明、清名人题诗词100余首,有世代传唱的道教音乐道情。
碑碣和雕铸器,楼观台现存古碑碣78通。珍贵的有唐欧阳询书《大唐宗圣观记》;戴饭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老君显见碑》,负半千隶书《大唐尹尊师碑》,宋苏轼游楼观题字石刻,薜绍彭楷书诗词,吴琚行书《天下第一福地》。
元赵孟頫书《上善池》,清李熙筠楷书《洞天福地》。还有历代造型、风格各异的石狮、石牛等。曾邀请全国名书法家书写历代诗人咏楼观诗词多首,收集画稿多幅,均已镌石嵌于壁。古楼观碑石,以说经台、宗圣宫为中心,分布在东西10公里、南北5公里的楼观台地区。
道教经典碑,现存正书《道经》、《德经》两通和篆书《古老子》碑两通。两组4块碑内容相同,但碑文词句、字数小有差异。前者刻于唐代,螭首素方座,正文5261宁,高300厘米,宽100厘米。后者刻于元全元二十八年(1291),螭首素方座,高330厘米,宽110厘米,高文举书,正文5263字。两组碑立于老子祠碑厅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观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20:36
1、“大道希夷”,典出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按任法融大师解释:“大道本是纯粹、素朴、无色之元气,又是清静、自然、无形之虚空。故以目视而无色可见,是真色无色;以耳听而无声可闻,是谓大音希声;用手捉摸而无物可得,是谓大象无形。”
2、白话: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扩展资料
赏析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
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
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20:37
“希夷”二字源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中的两句话———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虚寂玄妙的境界)。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扩展资料:
楼观台有关于道教的历代碑碣和雕铸器(唐、宋、元、明、清较多),有唐、宋、元、明、清名人题诗词100余首,有世代传唱的道教音乐道情。
碑碣和雕铸器,楼观台现存古碑碣78通。珍贵的有唐欧阳询书《大唐宗圣观记》;戴饭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老君显见碑》,负半千隶书《大唐尹尊师碑》,宋苏轼游楼观题字石刻,薜绍彭楷书诗词,吴琚行书《天下第一福地》。
元赵孟頫书《上善池》,清李熙筠楷书《洞天福地》。还有历代造型、风格各异的石狮、石牛等。曾邀请全国名书法家书写历代诗人咏楼观诗词多首,收集画稿多幅,均已镌石嵌于壁。古楼观碑石,以说经台、宗圣宫为中心,分布在东西10公里、南北5公里的楼观台地区。
道教经典碑,现存正书《道经》、《德经》两通和篆书《古老子》碑两通。两组4块碑内容相同,但碑文词句、字数小有差异。前者刻于唐代,螭首素方座,正文5261宁,高300厘米,宽100厘米。后者刻于元全元二十八年(1291),螭首素方座,高330厘米,宽110厘米,高文举书,正文5263字。两组碑立于老子祠碑厅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观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20:37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20:38
道德经上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道是看不见 听不见 不可名状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39
1、“大道希夷”,典出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按任法融大师解释:“大道本是纯粹、素朴、无色之元气,又是清静、自然、无形之虚空。故以目视而无色可见,是真色无色;以耳听而无声可闻,是谓大音希声;用手捉摸而无物可得,是谓大象无形。”
2、白话: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扩展资料
赏析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
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
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0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0
道德经上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道是看不见 听不见 不可名状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39
“希夷”二字源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中的两句话———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虚寂玄妙的境界)。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扩展资料:
楼观台有关于道教的历代碑碣和雕铸器(唐、宋、元、明、清较多),有唐、宋、元、明、清名人题诗词100余首,有世代传唱的道教音乐道情。
碑碣和雕铸器,楼观台现存古碑碣78通。珍贵的有唐欧阳询书《大唐宗圣观记》;戴饭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老君显见碑》,负半千隶书《大唐尹尊师碑》,宋苏轼游楼观题字石刻,薜绍彭楷书诗词,吴琚行书《天下第一福地》。
元赵孟頫书《上善池》,清李熙筠楷书《洞天福地》。还有历代造型、风格各异的石狮、石牛等。曾邀请全国名书法家书写历代诗人咏楼观诗词多首,收集画稿多幅,均已镌石嵌于壁。古楼观碑石,以说经台、宗圣宫为中心,分布在东西10公里、南北5公里的楼观台地区。
道教经典碑,现存正书《道经》、《德经》两通和篆书《古老子》碑两通。两组4块碑内容相同,但碑文词句、字数小有差异。前者刻于唐代,螭首素方座,正文5261宁,高300厘米,宽100厘米。后者刻于元全元二十八年(1291),螭首素方座,高330厘米,宽110厘米,高文举书,正文5263字。两组碑立于老子祠碑厅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观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0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0
道德经上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道是看不见 听不见 不可名状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39
1、“大道希夷”,典出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按任法融大师解释:“大道本是纯粹、素朴、无色之元气,又是清静、自然、无形之虚空。故以目视而无色可见,是真色无色;以耳听而无声可闻,是谓大音希声;用手捉摸而无物可得,是谓大象无形。”
2、白话: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扩展资料
赏析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
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
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39
1、“大道希夷”,典出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按任法融大师解释:“大道本是纯粹、素朴、无色之元气,又是清静、自然、无形之虚空。故以目视而无色可见,是真色无色;以耳听而无声可闻,是谓大音希声;用手捉摸而无物可得,是谓大象无形。”
2、白话: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扩展资料
赏析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
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
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39
“希夷”二字源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中的两句话———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虚寂玄妙的境界)。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扩展资料:
楼观台有关于道教的历代碑碣和雕铸器(唐、宋、元、明、清较多),有唐、宋、元、明、清名人题诗词100余首,有世代传唱的道教音乐道情。
碑碣和雕铸器,楼观台现存古碑碣78通。珍贵的有唐欧阳询书《大唐宗圣观记》;戴饭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老君显见碑》,负半千隶书《大唐尹尊师碑》,宋苏轼游楼观题字石刻,薜绍彭楷书诗词,吴琚行书《天下第一福地》。
元赵孟頫书《上善池》,清李熙筠楷书《洞天福地》。还有历代造型、风格各异的石狮、石牛等。曾邀请全国名书法家书写历代诗人咏楼观诗词多首,收集画稿多幅,均已镌石嵌于壁。古楼观碑石,以说经台、宗圣宫为中心,分布在东西10公里、南北5公里的楼观台地区。
道教经典碑,现存正书《道经》、《德经》两通和篆书《古老子》碑两通。两组4块碑内容相同,但碑文词句、字数小有差异。前者刻于唐代,螭首素方座,正文5261宁,高300厘米,宽100厘米。后者刻于元全元二十八年(1291),螭首素方座,高330厘米,宽110厘米,高文举书,正文5263字。两组碑立于老子祠碑厅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观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39
“希夷”二字源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中的两句话———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虚寂玄妙的境界)。
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扩展资料:
楼观台有关于道教的历代碑碣和雕铸器(唐、宋、元、明、清较多),有唐、宋、元、明、清名人题诗词100余首,有世代传唱的道教音乐道情。
碑碣和雕铸器,楼观台现存古碑碣78通。珍贵的有唐欧阳询书《大唐宗圣观记》;戴饭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老君显见碑》,负半千隶书《大唐尹尊师碑》,宋苏轼游楼观题字石刻,薜绍彭楷书诗词,吴琚行书《天下第一福地》。
元赵孟頫书《上善池》,清李熙筠楷书《洞天福地》。还有历代造型、风格各异的石狮、石牛等。曾邀请全国名书法家书写历代诗人咏楼观诗词多首,收集画稿多幅,均已镌石嵌于壁。古楼观碑石,以说经台、宗圣宫为中心,分布在东西10公里、南北5公里的楼观台地区。
道教经典碑,现存正书《道经》、《德经》两通和篆书《古老子》碑两通。两组4块碑内容相同,但碑文词句、字数小有差异。前者刻于唐代,螭首素方座,正文5261宁,高300厘米,宽100厘米。后者刻于元全元二十八年(1291),螭首素方座,高330厘米,宽110厘米,高文举书,正文5263字。两组碑立于老子祠碑厅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观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