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如何防止员工离职5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3 22:5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3:10
如何防止员工离职应当从用人单位和员工的角度来看。
一、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员工自动离职,从主观上,其已经没有继续为原用人单位服务的意愿,客观上采用不辞而别的方式不再为用人单位服务,其实质是员工违反劳动合同、劳动法规的规定,违法解除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因此建议解决措施如下:
1.做好入职时的准备工作
员工入职时,应具体收集员工的联系地址方式或者联系人,并说明公司的相关文件,邮寄至联系地址或其他联系人,即视为送达员工本人。这样员工离职时,可以联系到员工,也可以将企业的决定等文件(如《告知书》)及时传达给员工。
2.主张赔偿损失
如果员工自动离职确实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可以依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收集相关证据,向劳动者主张赔偿。如:尽可能的明确招聘、培训等用人单位的费用支出,便于计算员工造成损失的数额。
3.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企业应结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制定规章制度,将自动离职纳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范畴,做到在处理员工自动离职时有据可依。
二、站在员工角度看
员工离职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薪水、心情造成的。对一线员工来说,薪水应该是主要原因;对管理人员来说心情应该是主要原因。看过一篇资料提到,发现员工离职有一个员工离职有一个“232”现象,即员工离职较为集中有三个时间段,即入职的第2周、3个月试用期届满及在公司工作了2年的老员工,这就是员工离职的“232”现象。
1、第一个“2”即两周
员工在公司工作了2周,基本的一些情况他已了解了,发现与应聘时介绍的完全不同,入职后相应的薪资福利与应聘时招聘人员介绍的有差异,当初应聘时招聘人员介绍其入职后享有出差补贴、季度奖金等各项福利,然而真正入职以后发现补贴少的可怜根本不够用、季度奖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等等,与自己期望的薪资要求差距甚远,于是他就不会再等了,提出辞职。
2、第二个“3”是三个月试用期
为什么员工在试用期之内就辞职了?这有很多的原因,如招聘人员曾许诺他到岗后什么职位、参加什么培训,享有的什么福利,将有什么发展机会等等,然而3个月时间过去了,都没有发生。或者是在应聘时招聘人员描述的公司企业文化如何、如何,然而三个月下来,他深入的了解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发现你给他太夸大了。这时员工他就会重新思考,就不会在试用期过了以后还再等待或适应下去。
3、最后一个“2”是两年
这前面两个原因都跟招聘有关系;最后一个“2”是两年。员工在一个公司做了两年,我们都称为老员工了。对于老员工而言,既然他在这个单位工作了2年的时间,他从心里是认可这家公司的,是热爱他的这份工作。然而经过2年的时间,他希望在自己目前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实现一个突破,能够得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想要升职或者进行工作轮换了,这时若公司不能给他提供这个机会,不能给他工作扩大化,到两年这个节骨眼上老员工也就留不住了。
4、如何避免出现员工离职的“232”现象呢?
因为第一个和第二个离职原因主要是跟招聘有关,因此,在招聘环节一定注意,招聘人员不能一味地看重到岗率、急于希望应聘人员到岗,在其招聘时宣导的公司基本*出现不实或偏差的现象。招聘人员在招聘时一定要如实的告知应聘人员其相应的薪资福利待遇,客观公正的介绍其公司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公司的一些特色企业文化,避免夸大其词或轻易的给予许诺。针对第三个离职原因,则与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的工作息息相关。作为HR的员工关系工作人员,应关注老员工的心态和想法,做到适时有效的沟通。当然,公司的员工很多,仅靠HR人员做到一对一的关注很难,这时我们可以依靠部门负责人及相应的工具。首先,当公司内部出现岗位空缺时,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先予以公开招聘,让内部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目前出现的岗位空缺,为其工作异动提供一个机会。其次,人力资源部每半年可做一次员工职业倾向的调查,了解员工的基本想法,针对那些有晋升意愿或岗位异动意愿的员工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在与其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并了解其员工的以往的工作业绩后,对于确有发展的空间的员工可给予一定的考核,帮助其实现晋升或异动。若一时不能够实现的,也应与员工进行及时的沟通,帮助其寻找适合的职业发展途径。
5.强化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企业文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和企业最高管理者的风格有关,也和企业的使命、目标以及管理模式有关。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只要适合自己企业的就是好的文化。其也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个人认为,好的企业文化是让员工能感到有归属感、有安全感、有为之作出奉献的文化。当然,也要有好的绩效考评模式,奖励先进,鼓励后进,公平对待每个员工(这点很难做到),及时表扬和奖励(如有的话)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要让他有成就感,这也会告诉其他的员工公司的态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3:11
我举个例子:一家商业企业,如果员工离职后,都不愿意再谈起这个雇主,连购物都不愿意去这家商业企业的店面,这不是很失败吗?他会不会跟他的亲朋好友说这家公司怎样怎样,最好不要去那里消费?他可以影响的250个人是不是都很难成为你的忠实客户了?这对你的品牌是不是不好的宣传?你的广告打的再好,也架不住来自老员工的口碑上的负面宣传所造成的破坏啊。
因为离职员工和企业已经没有利益关系了,又深入了解企业,所以说法有很强的说服力。我很有感触的是,唐骏在很多公开场合包括他大量文章、访谈、培训,都会找机会极力赞扬他曾经服务过的企业,无形中让人们对这些企业大有好感,增添了企业的魅力,这种品牌的印象分大大提高了,加上唐骏是公众明星职业经理人,传播渠道甚广,其影响力更是大了。如果离职员工都可以这样,对企业来讲不是免费广告宣传员吗?员工感恩图报,企业品牌得利,双赢。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企业在员工离职时给予了充分理解,给予了支持,给予了应有尊重,如果企业在对待员工离职时都做到这样,对离职员工都会这么好,对在职员工可想而知了,这对于吸引优秀人才,对于重要合作伙伴的吸引,对于重要商机的吸引,甚至企业文化的宣传,其影响力都是很大的,比企业自己做的其他任何形式的广告都要有效。胡八一博士分享过他一个案例,柏明顿一个老员工决定到企业里做HR,企业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后来该员工就因感恩企业的培养,大力促成了该员工所在企业和柏明顿的合作,这是多么好的事?我想当初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个事。像这种因离职员工给企业带来客户带来合作的事,这不是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销售力量?关键这是免费的销售员,免费的品牌宣传员,甚至是最为忠诚的客户,他又会转介绍多少客户?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