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区域地质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与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5:3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05

区域地质填图与数字化采集技术就是把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最主要的剖面测制和观测路线与实际材料图完全依靠人工的工作过程,跨越式地转变为野外现场调查与信息数字化过程,传统的“老三件”结合现代化的“新三件”(图11-1),使区域地质填图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这个过程就是野外数据的数字化获取技术及其成果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的研究重点。

图11-1 “老三件”结合“新三件”实现填图数字化

1.区域地质填图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

随身带到野外的掌上机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能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满足这种要求的设备是最终实现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硬件系统。否则,不能解决一次性数据录入问题,数字填图技术的实现则是一句空话。空间定位是数字调查系统的基础。实时的GPS接收机能否应用于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主要有4个因素,即精度、体积、重量与功耗。2001年后出现内置掌上机的GPS产品,使野外数据采集的定位方法发生了*性变化。嵌入系统WINDOWSCE的应用是野外地质调查与调查数字化采集系统的主流系统。

2.数据模型必须满足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和认识的要求

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框架结构以便在计算机内组织、储存利用地质(图)数据。数据模型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软件/硬件配置,核心是地质对象的数字化。标准化是统一性的基础,统一性再现是有效地把地质填图与信息组织起来,而认识则是通过数据模型来反映的。野外资源数据模型由地质数据模型和地质图数据模型组成。

(1)区域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

现实世界的地质现象是经地质学家在野外调查、解释并且把解释结果作为具有描述性信息的地理对象(点、线、面等)记录在地图上或笔记簿上。地质野外数据模型就是把地质体的地理表示和描述性信息结构化地储存在数据库中。目前在地学界争论较大的问题是描述性信息结构化程度。由于地质现象错综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构造位置、不同岩类等情况,都难以用非常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来满足对包罗万象的野外地质现象的数字化。

如果说掌上机、GPS+WINCE、GIS、手写输入与电子词典等基本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填图成为可能,那么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的建立,将使数字填图变为现实。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的建立将不但使野外地质观测与观察的过程准确的数字化,而且使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

PRB过程通过把野外数据采集的过程分为地质点(point)、分段路线(routing)、点间界线(boundary)的数字化过程来保证对填图野外数据采集所需要计算机处理最基本的信息项的结构化,而且具有保证地质学者能够不受约束地采全、采准野外观察数据的特点。

(2)地质图数据模型综述

地质填图成果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图的形式来表现的。空间地质图与数字地质图是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目前国内已有的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是既考虑制图的特点又考虑空间数据的特点,而这样的数据模型在今后资源评价分析中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因为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是靠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及相应的属性表来提供的。而数字地质图数据模型可以不考虑不同图元之间的拓扑关系也可满足要求。

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或不同学术观点影响。在区域地质填图中,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是由不可再分的自然地质实体及相关属性表构成。而数字地质图需要通过概念地质数据模型建立和相应的图示图例才能实现从空间地质图到数字地质图的转换。

(3)GIS的数据模型特点是单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包含几何数据及拓扑数据,几何数据即空间坐标、高度、面积,拓扑数据即空间特征的几何关系。但这种数据对于空间分析和建模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还需要用一些高级空间特征来建立新的地学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非常适合有关地学在网络分析和空间扩散方面的研究。

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物理存储结构,不允许在图层及属性表的命名上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问题。

(4)图层及属性表描述结构

图层描述结构包括空间信息名(类class、图层theme、层文件名coverage、空间属性attribute、外挂属性库associated look—up table、注释annotation coverage、备注)。图层属性描述结构包括图层名(序号、字段名、字段类型、长度、小数位、备注)。

(5)专题图件

区域性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是除了用于空间分析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产生新的专题图件,对数字地质图而言,它非常注重数字化线条的颜色、分类、线型及成图质量,而不考虑空间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后继处理,这一点与GIS的空间数据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因此,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不可能有一个即能满足GIS的空间数据要求又能满足制图要求的图层划分原则,解决的办法就是针对制图要求增设注释图层或用于图示图例库的标准代码。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流程见图11-2。

图11-2 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流程图

(据李超岭等,2002,有改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05

区域地质填图与数字化采集技术就是把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最主要的剖面测制和观测路线与实际材料图完全依靠人工的工作过程,跨越式地转变为野外现场调查与信息数字化过程,传统的“老三件”结合现代化的“新三件”(图11-1),使区域地质填图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这个过程就是野外数据的数字化获取技术及其成果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的研究重点。

图11-1 “老三件”结合“新三件”实现填图数字化

1.区域地质填图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

随身带到野外的掌上机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能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满足这种要求的设备是最终实现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硬件系统。否则,不能解决一次性数据录入问题,数字填图技术的实现则是一句空话。空间定位是数字调查系统的基础。实时的GPS接收机能否应用于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主要有4个因素,即精度、体积、重量与功耗。2001年后出现内置掌上机的GPS产品,使野外数据采集的定位方法发生了*性变化。嵌入系统WINDOWSCE的应用是野外地质调查与调查数字化采集系统的主流系统。

2.数据模型必须满足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和认识的要求

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框架结构以便在计算机内组织、储存利用地质(图)数据。数据模型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软件/硬件配置,核心是地质对象的数字化。标准化是统一性的基础,统一性再现是有效地把地质填图与信息组织起来,而认识则是通过数据模型来反映的。野外资源数据模型由地质数据模型和地质图数据模型组成。

(1)区域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

现实世界的地质现象是经地质学家在野外调查、解释并且把解释结果作为具有描述性信息的地理对象(点、线、面等)记录在地图上或笔记簿上。地质野外数据模型就是把地质体的地理表示和描述性信息结构化地储存在数据库中。目前在地学界争论较大的问题是描述性信息结构化程度。由于地质现象错综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构造位置、不同岩类等情况,都难以用非常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来满足对包罗万象的野外地质现象的数字化。

如果说掌上机、GPS+WINCE、GIS、手写输入与电子词典等基本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填图成为可能,那么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的建立,将使数字填图变为现实。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的建立将不但使野外地质观测与观察的过程准确的数字化,而且使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

PRB过程通过把野外数据采集的过程分为地质点(point)、分段路线(routing)、点间界线(boundary)的数字化过程来保证对填图野外数据采集所需要计算机处理最基本的信息项的结构化,而且具有保证地质学者能够不受约束地采全、采准野外观察数据的特点。

(2)地质图数据模型综述

地质填图成果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图的形式来表现的。空间地质图与数字地质图是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目前国内已有的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是既考虑制图的特点又考虑空间数据的特点,而这样的数据模型在今后资源评价分析中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因为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是靠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及相应的属性表来提供的。而数字地质图数据模型可以不考虑不同图元之间的拓扑关系也可满足要求。

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或不同学术观点影响。在区域地质填图中,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是由不可再分的自然地质实体及相关属性表构成。而数字地质图需要通过概念地质数据模型建立和相应的图示图例才能实现从空间地质图到数字地质图的转换。

(3)GIS的数据模型特点是单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包含几何数据及拓扑数据,几何数据即空间坐标、高度、面积,拓扑数据即空间特征的几何关系。但这种数据对于空间分析和建模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还需要用一些高级空间特征来建立新的地学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非常适合有关地学在网络分析和空间扩散方面的研究。

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物理存储结构,不允许在图层及属性表的命名上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问题。

(4)图层及属性表描述结构

图层描述结构包括空间信息名(类class、图层theme、层文件名coverage、空间属性attribute、外挂属性库associated look—up table、注释annotation coverage、备注)。图层属性描述结构包括图层名(序号、字段名、字段类型、长度、小数位、备注)。

(5)专题图件

区域性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是除了用于空间分析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产生新的专题图件,对数字地质图而言,它非常注重数字化线条的颜色、分类、线型及成图质量,而不考虑空间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后继处理,这一点与GIS的空间数据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因此,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不可能有一个即能满足GIS的空间数据要求又能满足制图要求的图层划分原则,解决的办法就是针对制图要求增设注释图层或用于图示图例库的标准代码。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流程见图11-2。

图11-2 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流程图

(据李超岭等,2002,有改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05

区域地质填图与数字化采集技术就是把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最主要的剖面测制和观测路线与实际材料图完全依靠人工的工作过程,跨越式地转变为野外现场调查与信息数字化过程,传统的“老三件”结合现代化的“新三件”(图11-1),使区域地质填图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这个过程就是野外数据的数字化获取技术及其成果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的研究重点。

图11-1 “老三件”结合“新三件”实现填图数字化

1.区域地质填图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

随身带到野外的掌上机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能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满足这种要求的设备是最终实现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硬件系统。否则,不能解决一次性数据录入问题,数字填图技术的实现则是一句空话。空间定位是数字调查系统的基础。实时的GPS接收机能否应用于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主要有4个因素,即精度、体积、重量与功耗。2001年后出现内置掌上机的GPS产品,使野外数据采集的定位方法发生了*性变化。嵌入系统WINDOWSCE的应用是野外地质调查与调查数字化采集系统的主流系统。

2.数据模型必须满足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和认识的要求

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框架结构以便在计算机内组织、储存利用地质(图)数据。数据模型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软件/硬件配置,核心是地质对象的数字化。标准化是统一性的基础,统一性再现是有效地把地质填图与信息组织起来,而认识则是通过数据模型来反映的。野外资源数据模型由地质数据模型和地质图数据模型组成。

(1)区域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

现实世界的地质现象是经地质学家在野外调查、解释并且把解释结果作为具有描述性信息的地理对象(点、线、面等)记录在地图上或笔记簿上。地质野外数据模型就是把地质体的地理表示和描述性信息结构化地储存在数据库中。目前在地学界争论较大的问题是描述性信息结构化程度。由于地质现象错综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构造位置、不同岩类等情况,都难以用非常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来满足对包罗万象的野外地质现象的数字化。

如果说掌上机、GPS+WINCE、GIS、手写输入与电子词典等基本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填图成为可能,那么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的建立,将使数字填图变为现实。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的建立将不但使野外地质观测与观察的过程准确的数字化,而且使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

PRB过程通过把野外数据采集的过程分为地质点(point)、分段路线(routing)、点间界线(boundary)的数字化过程来保证对填图野外数据采集所需要计算机处理最基本的信息项的结构化,而且具有保证地质学者能够不受约束地采全、采准野外观察数据的特点。

(2)地质图数据模型综述

地质填图成果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图的形式来表现的。空间地质图与数字地质图是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目前国内已有的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是既考虑制图的特点又考虑空间数据的特点,而这样的数据模型在今后资源评价分析中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因为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是靠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及相应的属性表来提供的。而数字地质图数据模型可以不考虑不同图元之间的拓扑关系也可满足要求。

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或不同学术观点影响。在区域地质填图中,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是由不可再分的自然地质实体及相关属性表构成。而数字地质图需要通过概念地质数据模型建立和相应的图示图例才能实现从空间地质图到数字地质图的转换。

(3)GIS的数据模型特点是单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包含几何数据及拓扑数据,几何数据即空间坐标、高度、面积,拓扑数据即空间特征的几何关系。但这种数据对于空间分析和建模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还需要用一些高级空间特征来建立新的地学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非常适合有关地学在网络分析和空间扩散方面的研究。

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物理存储结构,不允许在图层及属性表的命名上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问题。

(4)图层及属性表描述结构

图层描述结构包括空间信息名(类class、图层theme、层文件名coverage、空间属性attribute、外挂属性库associated look—up table、注释annotation coverage、备注)。图层属性描述结构包括图层名(序号、字段名、字段类型、长度、小数位、备注)。

(5)专题图件

区域性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是除了用于空间分析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产生新的专题图件,对数字地质图而言,它非常注重数字化线条的颜色、分类、线型及成图质量,而不考虑空间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后继处理,这一点与GIS的空间数据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因此,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不可能有一个即能满足GIS的空间数据要求又能满足制图要求的图层划分原则,解决的办法就是针对制图要求增设注释图层或用于图示图例库的标准代码。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流程见图11-2。

图11-2 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流程图

(据李超岭等,2002,有改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05

区域地质填图与数字化采集技术就是把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最主要的剖面测制和观测路线与实际材料图完全依靠人工的工作过程,跨越式地转变为野外现场调查与信息数字化过程,传统的“老三件”结合现代化的“新三件”(图11-1),使区域地质填图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这个过程就是野外数据的数字化获取技术及其成果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的研究重点。

图11-1 “老三件”结合“新三件”实现填图数字化

1.区域地质填图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

随身带到野外的掌上机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能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满足这种要求的设备是最终实现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硬件系统。否则,不能解决一次性数据录入问题,数字填图技术的实现则是一句空话。空间定位是数字调查系统的基础。实时的GPS接收机能否应用于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主要有4个因素,即精度、体积、重量与功耗。2001年后出现内置掌上机的GPS产品,使野外数据采集的定位方法发生了*性变化。嵌入系统WINDOWSCE的应用是野外地质调查与调查数字化采集系统的主流系统。

2.数据模型必须满足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和认识的要求

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框架结构以便在计算机内组织、储存利用地质(图)数据。数据模型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软件/硬件配置,核心是地质对象的数字化。标准化是统一性的基础,统一性再现是有效地把地质填图与信息组织起来,而认识则是通过数据模型来反映的。野外资源数据模型由地质数据模型和地质图数据模型组成。

(1)区域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

现实世界的地质现象是经地质学家在野外调查、解释并且把解释结果作为具有描述性信息的地理对象(点、线、面等)记录在地图上或笔记簿上。地质野外数据模型就是把地质体的地理表示和描述性信息结构化地储存在数据库中。目前在地学界争论较大的问题是描述性信息结构化程度。由于地质现象错综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构造位置、不同岩类等情况,都难以用非常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来满足对包罗万象的野外地质现象的数字化。

如果说掌上机、GPS+WINCE、GIS、手写输入与电子词典等基本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填图成为可能,那么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的建立,将使数字填图变为现实。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的建立将不但使野外地质观测与观察的过程准确的数字化,而且使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

PRB过程通过把野外数据采集的过程分为地质点(point)、分段路线(routing)、点间界线(boundary)的数字化过程来保证对填图野外数据采集所需要计算机处理最基本的信息项的结构化,而且具有保证地质学者能够不受约束地采全、采准野外观察数据的特点。

(2)地质图数据模型综述

地质填图成果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图的形式来表现的。空间地质图与数字地质图是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目前国内已有的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是既考虑制图的特点又考虑空间数据的特点,而这样的数据模型在今后资源评价分析中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因为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是靠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及相应的属性表来提供的。而数字地质图数据模型可以不考虑不同图元之间的拓扑关系也可满足要求。

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或不同学术观点影响。在区域地质填图中,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是由不可再分的自然地质实体及相关属性表构成。而数字地质图需要通过概念地质数据模型建立和相应的图示图例才能实现从空间地质图到数字地质图的转换。

(3)GIS的数据模型特点是单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包含几何数据及拓扑数据,几何数据即空间坐标、高度、面积,拓扑数据即空间特征的几何关系。但这种数据对于空间分析和建模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还需要用一些高级空间特征来建立新的地学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非常适合有关地学在网络分析和空间扩散方面的研究。

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物理存储结构,不允许在图层及属性表的命名上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问题。

(4)图层及属性表描述结构

图层描述结构包括空间信息名(类class、图层theme、层文件名coverage、空间属性attribute、外挂属性库associated look—up table、注释annotation coverage、备注)。图层属性描述结构包括图层名(序号、字段名、字段类型、长度、小数位、备注)。

(5)专题图件

区域性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是除了用于空间分析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产生新的专题图件,对数字地质图而言,它非常注重数字化线条的颜色、分类、线型及成图质量,而不考虑空间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后继处理,这一点与GIS的空间数据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因此,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不可能有一个即能满足GIS的空间数据要求又能满足制图要求的图层划分原则,解决的办法就是针对制图要求增设注释图层或用于图示图例库的标准代码。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流程见图11-2。

图11-2 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流程图

(据李超岭等,2002,有改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05

区域地质填图与数字化采集技术就是把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最主要的剖面测制和观测路线与实际材料图完全依靠人工的工作过程,跨越式地转变为野外现场调查与信息数字化过程,传统的“老三件”结合现代化的“新三件”(图11-1),使区域地质填图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这个过程就是野外数据的数字化获取技术及其成果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的研究重点。

图11-1 “老三件”结合“新三件”实现填图数字化

1.区域地质填图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

随身带到野外的掌上机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能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满足这种要求的设备是最终实现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硬件系统。否则,不能解决一次性数据录入问题,数字填图技术的实现则是一句空话。空间定位是数字调查系统的基础。实时的GPS接收机能否应用于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主要有4个因素,即精度、体积、重量与功耗。2001年后出现内置掌上机的GPS产品,使野外数据采集的定位方法发生了*性变化。嵌入系统WINDOWSCE的应用是野外地质调查与调查数字化采集系统的主流系统。

2.数据模型必须满足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和认识的要求

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框架结构以便在计算机内组织、储存利用地质(图)数据。数据模型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软件/硬件配置,核心是地质对象的数字化。标准化是统一性的基础,统一性再现是有效地把地质填图与信息组织起来,而认识则是通过数据模型来反映的。野外资源数据模型由地质数据模型和地质图数据模型组成。

(1)区域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

现实世界的地质现象是经地质学家在野外调查、解释并且把解释结果作为具有描述性信息的地理对象(点、线、面等)记录在地图上或笔记簿上。地质野外数据模型就是把地质体的地理表示和描述性信息结构化地储存在数据库中。目前在地学界争论较大的问题是描述性信息结构化程度。由于地质现象错综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构造位置、不同岩类等情况,都难以用非常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来满足对包罗万象的野外地质现象的数字化。

如果说掌上机、GPS+WINCE、GIS、手写输入与电子词典等基本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填图成为可能,那么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的建立,将使数字填图变为现实。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的建立将不但使野外地质观测与观察的过程准确的数字化,而且使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

PRB过程通过把野外数据采集的过程分为地质点(point)、分段路线(routing)、点间界线(boundary)的数字化过程来保证对填图野外数据采集所需要计算机处理最基本的信息项的结构化,而且具有保证地质学者能够不受约束地采全、采准野外观察数据的特点。

(2)地质图数据模型综述

地质填图成果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图的形式来表现的。空间地质图与数字地质图是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目前国内已有的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是既考虑制图的特点又考虑空间数据的特点,而这样的数据模型在今后资源评价分析中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因为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是靠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及相应的属性表来提供的。而数字地质图数据模型可以不考虑不同图元之间的拓扑关系也可满足要求。

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或不同学术观点影响。在区域地质填图中,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是由不可再分的自然地质实体及相关属性表构成。而数字地质图需要通过概念地质数据模型建立和相应的图示图例才能实现从空间地质图到数字地质图的转换。

(3)GIS的数据模型特点是单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包含几何数据及拓扑数据,几何数据即空间坐标、高度、面积,拓扑数据即空间特征的几何关系。但这种数据对于空间分析和建模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还需要用一些高级空间特征来建立新的地学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非常适合有关地学在网络分析和空间扩散方面的研究。

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物理存储结构,不允许在图层及属性表的命名上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问题。

(4)图层及属性表描述结构

图层描述结构包括空间信息名(类class、图层theme、层文件名coverage、空间属性attribute、外挂属性库associated look—up table、注释annotation coverage、备注)。图层属性描述结构包括图层名(序号、字段名、字段类型、长度、小数位、备注)。

(5)专题图件

区域性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是除了用于空间分析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产生新的专题图件,对数字地质图而言,它非常注重数字化线条的颜色、分类、线型及成图质量,而不考虑空间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后继处理,这一点与GIS的空间数据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因此,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不可能有一个即能满足GIS的空间数据要求又能满足制图要求的图层划分原则,解决的办法就是针对制图要求增设注释图层或用于图示图例库的标准代码。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流程见图11-2。

图11-2 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流程图

(据李超岭等,2002,有改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冠状病毒酒精消毒怎么使用 袁咏仪主演的真爱之百万新娘哪个网站可以看 ...方便的话告诉我结局怎么样。陈玉是不是死了 冉冉东升可以组什么句子 求我姓冉的专属句子 弹弹堂高手之路全部过完给多少强化石 百度弹弹堂2里面的《高手之路高级高抛打法(高级)》《高手之路高级高差训 ... 弹弹堂工厂3怎么打 弹弹堂高手之路的任务怎么触发的 腹肌练习计划 手机云盘文件怎么在电脑上打开- 问一问 玩手机检测报警系统大概多少钱? 知委会上注册服装商标是属于第几类的? 如何区分测试费用应该进运维成本还是建设投资 服装属于商标的哪类 安全带检测识别系统大概多少钱? 互联网资源网络安全检测得需要多少钱 安全带检测系统费用大概要多少钱? 政务信息系统密码应用与安全性评估取费- 问一问 安全带检测识别系统费用大概要多少钱? 互联网安全检测需要费用吗 我修改了my.ini以后mysql就启动不了了,怎么办 致家长一封信家长意见怎么写? 调音台功放和音响,连接,用手机连接调音台试音,不用的时候有噪音是怎么回事,自动出现的,求回答应该怎 手机怎么接外接麦克风 我在电脑里用播放器放音乐,有声音,但在网上的音乐网站试音时,却没有声音,是什么原因? 羊肉捂臭了还能吃吗 请音乐爱好者,为我提供经典的试音带歌曲名字!!! 羊肉臭了怎么处理才能吃 羊肉怎么做更好吃 为什么将数据资源,模型资源和知识资源归纳为决策资源 数据库中结构数据模型包括哪些?概念数据模型不属于结构数据模型?求解 gis数据模型是个什么东西 数据模型应该满足哪些要求? 以资源潜力评价为目标的区域成矿模型、品位吨位模型以及密度模型研究 3.+新的数据模型加入了打展的材质资源集,包括外观以及结构和热性能属性,其_百度问一问 哪位大大有《Excel数据建模和应用》资源 怎样在excel里每隔十行取一行? excel 每隔6列实现自动换行 excel怎么样把一整排变成每N列一排换行 如何学习和践行三个白皮1000字? 漂白水倒入土壤里影响植物生长吗? 什么办法能让excel一列很长的数据每7列自动换行? 土壤中淋了大量的消毒液怎么办? excel一行数据怎么才能每十二个一换行 excel 中十行十列怎样自动填充数字 自动换行填充 excel把列转成行,并每隔5个单元格换行.怎么做? 84消毒液能不能治理盐碱地? 家庭种花的土壤可以用84消毒液和高锰酸钾消毒吗?因为手头就这两样可以消毒的东西😳 如何学习和践行“三个包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