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5:2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北魏在南北朝时期是个颇有政绩的政权,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是有很大贡献的?北魏的户籍制度同样值得一提?
北魏推行均田令以后,土地制度和赋税方式都发生了大变化,这自然要引起户籍制度的变动,到西魏苏绰当政时,就逐渐地形成了一套新的计账户籍制度?其形式及内容,大致记载有关人口?赋税?土地等情况?
在户口方面,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生年干支?年龄?现任官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丁中制的丁?中?老?小?黄的划分;家庭成员的死亡?出嫁情况;奴婢的姓名?性别?年龄;附载牛的颜色和大小等?
在赋税方面,包括课户?不课户和上?中?下户等的划分;全家人口的集计,下分为出除人口和见在人口,见在人口又分为课口和不课口;全家应纳租?布?麻若干,并分别标明良?贱?牛缴纳的数量等?
在土地方面,包括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田?园宅各若干,受田率是足或几分未足;受田人所受各段土地的亩数?方位及四至等?
计账户籍制度在内容上的特点,是户籍和均田制度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赋役制度相结合?但在户籍?均田?赋役三者中,户籍居主导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籍,是中原人口南渡后出现的户口册?后来由于战乱,中原的士大夫阶层和居民纷纷南下,但是这些北方士人仍怀念中原故土,希望东晋?南朝朝廷有朝一日收复中原后返归故里?
所以他们在当地朝廷的批准下侨居南方各州?郡?县,因是暂居户口,所以称为“白籍”?由于在白籍上注籍的人免除正常赋役,所以在白籍上登记的事项可能较黄籍少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北魏在南北朝时期是个颇有政绩的政权,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是有很大贡献的?北魏的户籍制度同样值得一提?
北魏推行均田令以后,土地制度和赋税方式都发生了大变化,这自然要引起户籍制度的变动,到西魏苏绰当政时,就逐渐地形成了一套新的计账户籍制度?其形式及内容,大致记载有关人口?赋税?土地等情况?
在户口方面,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生年干支?年龄?现任官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丁中制的丁?中?老?小?黄的划分;家庭成员的死亡?出嫁情况;奴婢的姓名?性别?年龄;附载牛的颜色和大小等?
在赋税方面,包括课户?不课户和上?中?下户等的划分;全家人口的集计,下分为出除人口和见在人口,见在人口又分为课口和不课口;全家应纳租?布?麻若干,并分别标明良?贱?牛缴纳的数量等?
在土地方面,包括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田?园宅各若干,受田率是足或几分未足;受田人所受各段土地的亩数?方位及四至等?
计账户籍制度在内容上的特点,是户籍和均田制度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赋役制度相结合?但在户籍?均田?赋役三者中,户籍居主导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籍,是中原人口南渡后出现的户口册?后来由于战乱,中原的士大夫阶层和居民纷纷南下,但是这些北方士人仍怀念中原故土,希望东晋?南朝朝廷有朝一日收复中原后返归故里?
所以他们在当地朝廷的批准下侨居南方各州?郡?县,因是暂居户口,所以称为“白籍”?由于在白籍上注籍的人免除正常赋役,所以在白籍上登记的事项可能较黄籍少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情况。史载“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千丁共籍,公避课役”,在当时以户为赋役征收单位的情况下,豪强地主大量隐匿户口,严重影响了北魏*的赋税收入和徭役来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北魏在南北朝时期是个颇有政绩的政权,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是有很大贡献的?北魏的户籍制度同样值得一提?
北魏推行均田令以后,土地制度和赋税方式都发生了大变化,这自然要引起户籍制度的变动,到西魏苏绰当政时,就逐渐地形成了一套新的计账户籍制度?其形式及内容,大致记载有关人口?赋税?土地等情况?
在户口方面,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生年干支?年龄?现任官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丁中制的丁?中?老?小?黄的划分;家庭成员的死亡?出嫁情况;奴婢的姓名?性别?年龄;附载牛的颜色和大小等?
在赋税方面,包括课户?不课户和上?中?下户等的划分;全家人口的集计,下分为出除人口和见在人口,见在人口又分为课口和不课口;全家应纳租?布?麻若干,并分别标明良?贱?牛缴纳的数量等?
在土地方面,包括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田?园宅各若干,受田率是足或几分未足;受田人所受各段土地的亩数?方位及四至等?
计账户籍制度在内容上的特点,是户籍和均田制度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赋役制度相结合?但在户籍?均田?赋役三者中,户籍居主导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籍,是中原人口南渡后出现的户口册?后来由于战乱,中原的士大夫阶层和居民纷纷南下,但是这些北方士人仍怀念中原故土,希望东晋?南朝朝廷有朝一日收复中原后返归故里?
所以他们在当地朝廷的批准下侨居南方各州?郡?县,因是暂居户口,所以称为“白籍”?由于在白籍上注籍的人免除正常赋役,所以在白籍上登记的事项可能较黄籍少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4
拓跋家的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相当于人口社会领域的“秦始皇”。赢政开启了*上的*集权,从此,分封制度结束,以后历朝历代都是*集权;拓跋开启了人口社会上的*集权,从此,人口不再依附地主豪强,直接归*管理,农业税收也直接归国家所有。钱穆先生认为汉后中国已经不是封建社会,因为没有“封”了,那么这个观点其实再发挥下,北魏后彻底不是封建了,因为连“建”都没有了,地主豪强没有了任何实权。这个举措,为结束300多年南北朝*局面奠定了心理和人口基础,从此,地方豪强再无要挟各*政权的实力。隋顺利统一中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情况。史载“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千丁共籍,公避课役”,在当时以户为赋役征收单位的情况下,豪强地主大量隐匿户口,严重影响了北魏*的赋税收入和徭役来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情况。史载“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千丁共籍,公避课役”,在当时以户为赋役征收单位的情况下,豪强地主大量隐匿户口,严重影响了北魏*的赋税收入和徭役来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4
拓跋家的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相当于人口社会领域的“秦始皇”。赢政开启了*上的*集权,从此,分封制度结束,以后历朝历代都是*集权;拓跋开启了人口社会上的*集权,从此,人口不再依附地主豪强,直接归*管理,农业税收也直接归国家所有。钱穆先生认为汉后中国已经不是封建社会,因为没有“封”了,那么这个观点其实再发挥下,北魏后彻底不是封建了,因为连“建”都没有了,地主豪强没有了任何实权。这个举措,为结束300多年南北朝*局面奠定了心理和人口基础,从此,地方豪强再无要挟各*政权的实力。隋顺利统一中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北魏在南北朝时期是个颇有政绩的政权,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是有很大贡献的?北魏的户籍制度同样值得一提?
北魏推行均田令以后,土地制度和赋税方式都发生了大变化,这自然要引起户籍制度的变动,到西魏苏绰当政时,就逐渐地形成了一套新的计账户籍制度?其形式及内容,大致记载有关人口?赋税?土地等情况?
在户口方面,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生年干支?年龄?现任官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丁中制的丁?中?老?小?黄的划分;家庭成员的死亡?出嫁情况;奴婢的姓名?性别?年龄;附载牛的颜色和大小等?
在赋税方面,包括课户?不课户和上?中?下户等的划分;全家人口的集计,下分为出除人口和见在人口,见在人口又分为课口和不课口;全家应纳租?布?麻若干,并分别标明良?贱?牛缴纳的数量等?
在土地方面,包括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田?园宅各若干,受田率是足或几分未足;受田人所受各段土地的亩数?方位及四至等?
计账户籍制度在内容上的特点,是户籍和均田制度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赋役制度相结合?但在户籍?均田?赋役三者中,户籍居主导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籍,是中原人口南渡后出现的户口册?后来由于战乱,中原的士大夫阶层和居民纷纷南下,但是这些北方士人仍怀念中原故土,希望东晋?南朝朝廷有朝一日收复中原后返归故里?
所以他们在当地朝廷的批准下侨居南方各州?郡?县,因是暂居户口,所以称为“白籍”?由于在白籍上注籍的人免除正常赋役,所以在白籍上登记的事项可能较黄籍少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情况。史载“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千丁共籍,公避课役”,在当时以户为赋役征收单位的情况下,豪强地主大量隐匿户口,严重影响了北魏*的赋税收入和徭役来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4
拓跋家的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相当于人口社会领域的“秦始皇”。赢政开启了*上的*集权,从此,分封制度结束,以后历朝历代都是*集权;拓跋开启了人口社会上的*集权,从此,人口不再依附地主豪强,直接归*管理,农业税收也直接归国家所有。钱穆先生认为汉后中国已经不是封建社会,因为没有“封”了,那么这个观点其实再发挥下,北魏后彻底不是封建了,因为连“建”都没有了,地主豪强没有了任何实权。这个举措,为结束300多年南北朝*局面奠定了心理和人口基础,从此,地方豪强再无要挟各*政权的实力。隋顺利统一中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4
拓跋家的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相当于人口社会领域的“秦始皇”。赢政开启了*上的*集权,从此,分封制度结束,以后历朝历代都是*集权;拓跋开启了人口社会上的*集权,从此,人口不再依附地主豪强,直接归*管理,农业税收也直接归国家所有。钱穆先生认为汉后中国已经不是封建社会,因为没有“封”了,那么这个观点其实再发挥下,北魏后彻底不是封建了,因为连“建”都没有了,地主豪强没有了任何实权。这个举措,为结束300多年南北朝*局面奠定了心理和人口基础,从此,地方豪强再无要挟各*政权的实力。隋顺利统一中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北魏在南北朝时期是个颇有政绩的政权,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是有很大贡献的?北魏的户籍制度同样值得一提?
北魏推行均田令以后,土地制度和赋税方式都发生了大变化,这自然要引起户籍制度的变动,到西魏苏绰当政时,就逐渐地形成了一套新的计账户籍制度?其形式及内容,大致记载有关人口?赋税?土地等情况?
在户口方面,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生年干支?年龄?现任官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丁中制的丁?中?老?小?黄的划分;家庭成员的死亡?出嫁情况;奴婢的姓名?性别?年龄;附载牛的颜色和大小等?
在赋税方面,包括课户?不课户和上?中?下户等的划分;全家人口的集计,下分为出除人口和见在人口,见在人口又分为课口和不课口;全家应纳租?布?麻若干,并分别标明良?贱?牛缴纳的数量等?
在土地方面,包括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田?园宅各若干,受田率是足或几分未足;受田人所受各段土地的亩数?方位及四至等?
计账户籍制度在内容上的特点,是户籍和均田制度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赋役制度相结合?但在户籍?均田?赋役三者中,户籍居主导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籍,是中原人口南渡后出现的户口册?后来由于战乱,中原的士大夫阶层和居民纷纷南下,但是这些北方士人仍怀念中原故土,希望东晋?南朝朝廷有朝一日收复中原后返归故里?
所以他们在当地朝廷的批准下侨居南方各州?郡?县,因是暂居户口,所以称为“白籍”?由于在白籍上注籍的人免除正常赋役,所以在白籍上登记的事项可能较黄籍少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情况。史载“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千丁共籍,公避课役”,在当时以户为赋役征收单位的情况下,豪强地主大量隐匿户口,严重影响了北魏*的赋税收入和徭役来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4
拓跋家的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相当于人口社会领域的“秦始皇”。赢政开启了*上的*集权,从此,分封制度结束,以后历朝历代都是*集权;拓跋开启了人口社会上的*集权,从此,人口不再依附地主豪强,直接归*管理,农业税收也直接归国家所有。钱穆先生认为汉后中国已经不是封建社会,因为没有“封”了,那么这个观点其实再发挥下,北魏后彻底不是封建了,因为连“建”都没有了,地主豪强没有了任何实权。这个举措,为结束300多年南北朝*局面奠定了心理和人口基础,从此,地方豪强再无要挟各*政权的实力。隋顺利统一中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北魏在南北朝时期是个颇有政绩的政权,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是有很大贡献的?北魏的户籍制度同样值得一提?
北魏推行均田令以后,土地制度和赋税方式都发生了大变化,这自然要引起户籍制度的变动,到西魏苏绰当政时,就逐渐地形成了一套新的计账户籍制度?其形式及内容,大致记载有关人口?赋税?土地等情况?
在户口方面,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生年干支?年龄?现任官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丁中制的丁?中?老?小?黄的划分;家庭成员的死亡?出嫁情况;奴婢的姓名?性别?年龄;附载牛的颜色和大小等?
在赋税方面,包括课户?不课户和上?中?下户等的划分;全家人口的集计,下分为出除人口和见在人口,见在人口又分为课口和不课口;全家应纳租?布?麻若干,并分别标明良?贱?牛缴纳的数量等?
在土地方面,包括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田?园宅各若干,受田率是足或几分未足;受田人所受各段土地的亩数?方位及四至等?
计账户籍制度在内容上的特点,是户籍和均田制度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赋役制度相结合?但在户籍?均田?赋役三者中,户籍居主导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籍,是中原人口南渡后出现的户口册?后来由于战乱,中原的士大夫阶层和居民纷纷南下,但是这些北方士人仍怀念中原故土,希望东晋?南朝朝廷有朝一日收复中原后返归故里?
所以他们在当地朝廷的批准下侨居南方各州?郡?县,因是暂居户口,所以称为“白籍”?由于在白籍上注籍的人免除正常赋役,所以在白籍上登记的事项可能较黄籍少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情况。史载“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千丁共籍,公避课役”,在当时以户为赋役征收单位的情况下,豪强地主大量隐匿户口,严重影响了北魏*的赋税收入和徭役来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北魏在南北朝时期是个颇有政绩的政权,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是有很大贡献的?北魏的户籍制度同样值得一提?
北魏推行均田令以后,土地制度和赋税方式都发生了大变化,这自然要引起户籍制度的变动,到西魏苏绰当政时,就逐渐地形成了一套新的计账户籍制度?其形式及内容,大致记载有关人口?赋税?土地等情况?
在户口方面,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生年干支?年龄?现任官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丁中制的丁?中?老?小?黄的划分;家庭成员的死亡?出嫁情况;奴婢的姓名?性别?年龄;附载牛的颜色和大小等?
在赋税方面,包括课户?不课户和上?中?下户等的划分;全家人口的集计,下分为出除人口和见在人口,见在人口又分为课口和不课口;全家应纳租?布?麻若干,并分别标明良?贱?牛缴纳的数量等?
在土地方面,包括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田?园宅各若干,受田率是足或几分未足;受田人所受各段土地的亩数?方位及四至等?
计账户籍制度在内容上的特点,是户籍和均田制度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赋役制度相结合?但在户籍?均田?赋役三者中,户籍居主导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籍,是中原人口南渡后出现的户口册?后来由于战乱,中原的士大夫阶层和居民纷纷南下,但是这些北方士人仍怀念中原故土,希望东晋?南朝朝廷有朝一日收复中原后返归故里?
所以他们在当地朝廷的批准下侨居南方各州?郡?县,因是暂居户口,所以称为“白籍”?由于在白籍上注籍的人免除正常赋役,所以在白籍上登记的事项可能较黄籍少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3
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情况。史载“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千丁共籍,公避课役”,在当时以户为赋役征收单位的情况下,豪强地主大量隐匿户口,严重影响了北魏*的赋税收入和徭役来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24
拓跋家的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相当于人口社会领域的“秦始皇”。赢政开启了*上的*集权,从此,分封制度结束,以后历朝历代都是*集权;拓跋开启了人口社会上的*集权,从此,人口不再依附地主豪强,直接归*管理,农业税收也直接归国家所有。钱穆先生认为汉后中国已经不是封建社会,因为没有“封”了,那么这个观点其实再发挥下,北魏后彻底不是封建了,因为连“建”都没有了,地主豪强没有了任何实权。这个举措,为结束300多年南北朝*局面奠定了心理和人口基础,从此,地方豪强再无要挟各*政权的实力。隋顺利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