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寄生虫有哪几样症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3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重点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为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提供病原学的依据。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由原虫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研究对象包括寄生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及医学节肢动物等。
人体寄生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疾病。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英文简称TDR)要防治的10种热带病中有8种为寄生虫病。目前,日本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等仍然是我国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仍较严重。因此,防治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一项较长期、艰巨的疾病防治任务。因此,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寄生虫学》为限定选修课,5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本课程面向七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视光学、麻醉学、影像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等9个医学专业,每学年选修的学生人数为800~1000。此外,为医学检验本科生开设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为专业课,总学时数为72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寄生虫学教研室承担。寄生虫学教研室是由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教授创建的,在陈心陶教授的带领下,为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做出过重要的贡献,陈心陶教授曾先后3次受到**的接见。寄生虫学教研室是国内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重点学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国内访问学者培养单位,卫生部寄生虫学教师进修基地,《热带医学杂志》主编、主审单位,广东省"五个一百"工程重点实验室(分子原虫实验室),教育部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组成单位,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和挂靠单位。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一、二、三、五版、七年制版及八年制版(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目前,教研室在编教师总数 10人,其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45岁以下的教师占60%,教师中90%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者占40%。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2人,副主编1人,编委3人。全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2人,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血吸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各1人,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副主编1人,《热带医学杂志》主编1人。此外, 1人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地方病跨世纪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是广东省高校"千百十" 校级重点培养教师,2人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1人获校级多媒体讲课竞赛一等奖,2人获校级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在1992年被评为我校重点课程,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中,突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使学生更早接触临床知识。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把德育教育融汇于专业教学。积极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本课程于1998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深受学生好评。
2.1985年以来对五年制全英班学生和七年制学生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参考世界上最新出版的几本英文书基础上,结合我国寄生虫病流行实际情况,编写了相应的英文教材。
3. 在实验教学方面,将验证性、以形态学为主的实验内容改变为以启发思维和培养能力为主的实验寄生虫学,增加了活体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并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及探索性的改变,深受全国同行的好评。此外还开展暑期学生课外科研活动(summer student),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研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发表暑期科研论文17篇。与国内外医学院校相比,本校的寄生虫学实验内容丰富,使用标本量多、涉及的范围广、学生动手机会多。
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特色特色之一,为本科生提供了许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机会致病性原虫致病机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检测,鼠疟原虫的接种与检测等实验。
4.本教研室还建立寄生虫及有关宿主陈列室,收集陈列了人体寄生虫(包括罕见人体寄生虫)4门、12纲、97科、189属、496种及宿主62种。标本来之于全国24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美国、日本、前苏联、波兰、朝鲜、埃及、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标本量多,其中吸虫纲标本存放量为中国第一。在世界的医学院校中也罕见储存量如此丰富的报道。这些标本是公共教育及各层次教学(包括本科生大专生、研究生、国内外进修生、访问学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基本建立了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取得的教学改革成绩主要有:
1.近年来获得卫生部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3项,发表有关教学改革文章16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制作了《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中文演讲课件三套和英文多媒体演讲课件一套,构建了《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多媒体教学图片库》。研制了5项CAI课件,其中《华支睾吸虫》CAI课件获得广东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和本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
2.本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近年来主编了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五版及七年制版)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同时还主编与之相应的适合于全英语教学的英文教材《Human Parasitology》、适合于卫生专业本科生应用的《医学昆虫学》、选修课教材《寄生虫与临床》及《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中、英文版 )等教材。
寄生虫学教研室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近5年来完成和获得省级以上基金25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总经费420万;还获得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20万元及博士点学科80万元资助。发表论文295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项。这些科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建设目标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下一步计划是,继续完善"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增加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免疫学和寄生虫基因组学的实验内容,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增加启发性、探索性的教学内容。决心在原有省重点课程和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把本课程建设为国家精品课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蛔虫病一般表现为脐周隐痛、荨麻疹、腹部阵发性绞痛等,可在大便中直接看到虫体。严重者可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呕吐等。如胆道蛔虫症,阑尾蛔虫症,鞭虫病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相交替或出现黏液血便等,可引起全身虚弱、消瘦等.
蛲虫病则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烦躁不安及*奇痒等症状.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皮肤侵袭期:表现为皮疹,肺部移行期:表现为咳嗽、气促、咽痛、发热等类似的呼吸道感染征象,肠道寄生期: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
绦虫病其中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为多见,分别吃了不熟的猪肉或牛肉所致,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亢进等。
在临床中,诊断人体是否有寄生虫,最直接有将效的方法是,取粪便进行镜检。如果在显微镜下能找到相应的虫卵,就可以确诊为相应的寄生虫携带者。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口服驱虫药。比如中美史克肠虫清是一种广谱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及粪类圆线虫所引起的单种或混合肠道寄生虫感染,它还具有杀灭人体内肠道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的作用。
服用肠虫清驱虫在饮食上无禁忌,而且虫体是溶解后才排出体外,没那么恐怖。由于其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所以临床使用较多。*在治疗上与儿童只是用药的剂量上的不同。只需顿服(一天一次),一次两片,第二天再加强服用一次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重点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为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提供病原学的依据。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由原虫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研究对象包括寄生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及医学节肢动物等。
人体寄生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疾病。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英文简称TDR)要防治的10种热带病中有8种为寄生虫病。目前,日本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等仍然是我国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仍较严重。因此,防治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一项较长期、艰巨的疾病防治任务。因此,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寄生虫学》为限定选修课,5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本课程面向七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视光学、麻醉学、影像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等9个医学专业,每学年选修的学生人数为800~1000。此外,为医学检验本科生开设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为专业课,总学时数为72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寄生虫学教研室承担。寄生虫学教研室是由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教授创建的,在陈心陶教授的带领下,为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做出过重要的贡献,陈心陶教授曾先后3次受到**的接见。寄生虫学教研室是国内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重点学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国内访问学者培养单位,卫生部寄生虫学教师进修基地,《热带医学杂志》主编、主审单位,广东省"五个一百"工程重点实验室(分子原虫实验室),教育部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组成单位,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和挂靠单位。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一、二、三、五版、七年制版及八年制版(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目前,教研室在编教师总数 10人,其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45岁以下的教师占60%,教师中90%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者占40%。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2人,副主编1人,编委3人。全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2人,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血吸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各1人,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副主编1人,《热带医学杂志》主编1人。此外, 1人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地方病跨世纪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是广东省高校"千百十" 校级重点培养教师,2人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1人获校级多媒体讲课竞赛一等奖,2人获校级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在1992年被评为我校重点课程,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中,突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使学生更早接触临床知识。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把德育教育融汇于专业教学。积极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本课程于1998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深受学生好评。
2.1985年以来对五年制全英班学生和七年制学生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参考世界上最新出版的几本英文书基础上,结合我国寄生虫病流行实际情况,编写了相应的英文教材。
3. 在实验教学方面,将验证性、以形态学为主的实验内容改变为以启发思维和培养能力为主的实验寄生虫学,增加了活体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并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及探索性的改变,深受全国同行的好评。此外还开展暑期学生课外科研活动(summer student),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研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发表暑期科研论文17篇。与国内外医学院校相比,本校的寄生虫学实验内容丰富,使用标本量多、涉及的范围广、学生动手机会多。
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特色特色之一,为本科生提供了许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机会致病性原虫致病机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检测,鼠疟原虫的接种与检测等实验。
4.本教研室还建立寄生虫及有关宿主陈列室,收集陈列了人体寄生虫(包括罕见人体寄生虫)4门、12纲、97科、189属、496种及宿主62种。标本来之于全国24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美国、日本、前苏联、波兰、朝鲜、埃及、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标本量多,其中吸虫纲标本存放量为中国第一。在世界的医学院校中也罕见储存量如此丰富的报道。这些标本是公共教育及各层次教学(包括本科生大专生、研究生、国内外进修生、访问学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基本建立了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取得的教学改革成绩主要有:
1.近年来获得卫生部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3项,发表有关教学改革文章16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制作了《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中文演讲课件三套和英文多媒体演讲课件一套,构建了《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多媒体教学图片库》。研制了5项CAI课件,其中《华支睾吸虫》CAI课件获得广东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和本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
2.本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近年来主编了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五版及七年制版)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同时还主编与之相应的适合于全英语教学的英文教材《Human Parasitology》、适合于卫生专业本科生应用的《医学昆虫学》、选修课教材《寄生虫与临床》及《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中、英文版 )等教材。
寄生虫学教研室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近5年来完成和获得省级以上基金25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总经费420万;还获得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20万元及博士点学科80万元资助。发表论文295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项。这些科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建设目标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下一步计划是,继续完善"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增加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免疫学和寄生虫基因组学的实验内容,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增加启发性、探索性的教学内容。决心在原有省重点课程和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把本课程建设为国家精品课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蛔虫病一般表现为脐周隐痛、荨麻疹、腹部阵发性绞痛等,可在大便中直接看到虫体。严重者可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呕吐等。如胆道蛔虫症,阑尾蛔虫症,鞭虫病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相交替或出现黏液血便等,可引起全身虚弱、消瘦等.
蛲虫病则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烦躁不安及*奇痒等症状.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皮肤侵袭期:表现为皮疹,肺部移行期:表现为咳嗽、气促、咽痛、发热等类似的呼吸道感染征象,肠道寄生期: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
绦虫病其中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为多见,分别吃了不熟的猪肉或牛肉所致,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亢进等。
在临床中,诊断人体是否有寄生虫,最直接有将效的方法是,取粪便进行镜检。如果在显微镜下能找到相应的虫卵,就可以确诊为相应的寄生虫携带者。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口服驱虫药。比如中美史克肠虫清是一种广谱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及粪类圆线虫所引起的单种或混合肠道寄生虫感染,它还具有杀灭人体内肠道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的作用。
服用肠虫清驱虫在饮食上无禁忌,而且虫体是溶解后才排出体外,没那么恐怖。由于其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所以临床使用较多。*在治疗上与儿童只是用药的剂量上的不同。只需顿服(一天一次),一次两片,第二天再加强服用一次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重点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为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提供病原学的依据。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由原虫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研究对象包括寄生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及医学节肢动物等。
人体寄生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疾病。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英文简称TDR)要防治的10种热带病中有8种为寄生虫病。目前,日本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等仍然是我国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仍较严重。因此,防治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一项较长期、艰巨的疾病防治任务。因此,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寄生虫学》为限定选修课,5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本课程面向七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视光学、麻醉学、影像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等9个医学专业,每学年选修的学生人数为800~1000。此外,为医学检验本科生开设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为专业课,总学时数为72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寄生虫学教研室承担。寄生虫学教研室是由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教授创建的,在陈心陶教授的带领下,为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做出过重要的贡献,陈心陶教授曾先后3次受到**的接见。寄生虫学教研室是国内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重点学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国内访问学者培养单位,卫生部寄生虫学教师进修基地,《热带医学杂志》主编、主审单位,广东省"五个一百"工程重点实验室(分子原虫实验室),教育部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组成单位,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和挂靠单位。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一、二、三、五版、七年制版及八年制版(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目前,教研室在编教师总数 10人,其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45岁以下的教师占60%,教师中90%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者占40%。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2人,副主编1人,编委3人。全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2人,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血吸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各1人,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副主编1人,《热带医学杂志》主编1人。此外, 1人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地方病跨世纪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是广东省高校"千百十" 校级重点培养教师,2人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1人获校级多媒体讲课竞赛一等奖,2人获校级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在1992年被评为我校重点课程,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中,突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使学生更早接触临床知识。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把德育教育融汇于专业教学。积极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本课程于1998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深受学生好评。
2.1985年以来对五年制全英班学生和七年制学生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参考世界上最新出版的几本英文书基础上,结合我国寄生虫病流行实际情况,编写了相应的英文教材。
3. 在实验教学方面,将验证性、以形态学为主的实验内容改变为以启发思维和培养能力为主的实验寄生虫学,增加了活体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并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及探索性的改变,深受全国同行的好评。此外还开展暑期学生课外科研活动(summer student),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研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发表暑期科研论文17篇。与国内外医学院校相比,本校的寄生虫学实验内容丰富,使用标本量多、涉及的范围广、学生动手机会多。
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特色特色之一,为本科生提供了许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机会致病性原虫致病机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检测,鼠疟原虫的接种与检测等实验。
4.本教研室还建立寄生虫及有关宿主陈列室,收集陈列了人体寄生虫(包括罕见人体寄生虫)4门、12纲、97科、189属、496种及宿主62种。标本来之于全国24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美国、日本、前苏联、波兰、朝鲜、埃及、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标本量多,其中吸虫纲标本存放量为中国第一。在世界的医学院校中也罕见储存量如此丰富的报道。这些标本是公共教育及各层次教学(包括本科生大专生、研究生、国内外进修生、访问学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基本建立了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取得的教学改革成绩主要有:
1.近年来获得卫生部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3项,发表有关教学改革文章16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制作了《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中文演讲课件三套和英文多媒体演讲课件一套,构建了《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多媒体教学图片库》。研制了5项CAI课件,其中《华支睾吸虫》CAI课件获得广东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和本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
2.本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近年来主编了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五版及七年制版)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同时还主编与之相应的适合于全英语教学的英文教材《Human Parasitology》、适合于卫生专业本科生应用的《医学昆虫学》、选修课教材《寄生虫与临床》及《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中、英文版 )等教材。
寄生虫学教研室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近5年来完成和获得省级以上基金25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总经费420万;还获得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20万元及博士点学科80万元资助。发表论文295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项。这些科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建设目标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下一步计划是,继续完善"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增加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免疫学和寄生虫基因组学的实验内容,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增加启发性、探索性的教学内容。决心在原有省重点课程和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把本课程建设为国家精品课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蛔虫病一般表现为脐周隐痛、荨麻疹、腹部阵发性绞痛等,可在大便中直接看到虫体。严重者可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呕吐等。如胆道蛔虫症,阑尾蛔虫症,鞭虫病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相交替或出现黏液血便等,可引起全身虚弱、消瘦等.
蛲虫病则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烦躁不安及*奇痒等症状.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皮肤侵袭期:表现为皮疹,肺部移行期:表现为咳嗽、气促、咽痛、发热等类似的呼吸道感染征象,肠道寄生期: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
绦虫病其中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为多见,分别吃了不熟的猪肉或牛肉所致,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亢进等。
在临床中,诊断人体是否有寄生虫,最直接有将效的方法是,取粪便进行镜检。如果在显微镜下能找到相应的虫卵,就可以确诊为相应的寄生虫携带者。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口服驱虫药。比如中美史克肠虫清是一种广谱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及粪类圆线虫所引起的单种或混合肠道寄生虫感染,它还具有杀灭人体内肠道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的作用。
服用肠虫清驱虫在饮食上无禁忌,而且虫体是溶解后才排出体外,没那么恐怖。由于其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所以临床使用较多。*在治疗上与儿童只是用药的剂量上的不同。只需顿服(一天一次),一次两片,第二天再加强服用一次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重点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为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提供病原学的依据。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由原虫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研究对象包括寄生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及医学节肢动物等。
人体寄生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疾病。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英文简称TDR)要防治的10种热带病中有8种为寄生虫病。目前,日本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等仍然是我国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仍较严重。因此,防治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一项较长期、艰巨的疾病防治任务。因此,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寄生虫学》为限定选修课,5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本课程面向七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视光学、麻醉学、影像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等9个医学专业,每学年选修的学生人数为800~1000。此外,为医学检验本科生开设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为专业课,总学时数为72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寄生虫学教研室承担。寄生虫学教研室是由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教授创建的,在陈心陶教授的带领下,为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做出过重要的贡献,陈心陶教授曾先后3次受到**的接见。寄生虫学教研室是国内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重点学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国内访问学者培养单位,卫生部寄生虫学教师进修基地,《热带医学杂志》主编、主审单位,广东省"五个一百"工程重点实验室(分子原虫实验室),教育部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组成单位,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和挂靠单位。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一、二、三、五版、七年制版及八年制版(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目前,教研室在编教师总数 10人,其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45岁以下的教师占60%,教师中90%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者占40%。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2人,副主编1人,编委3人。全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2人,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血吸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各1人,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副主编1人,《热带医学杂志》主编1人。此外, 1人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地方病跨世纪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是广东省高校"千百十" 校级重点培养教师,2人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1人获校级多媒体讲课竞赛一等奖,2人获校级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在1992年被评为我校重点课程,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中,突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使学生更早接触临床知识。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把德育教育融汇于专业教学。积极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本课程于1998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深受学生好评。
2.1985年以来对五年制全英班学生和七年制学生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参考世界上最新出版的几本英文书基础上,结合我国寄生虫病流行实际情况,编写了相应的英文教材。
3. 在实验教学方面,将验证性、以形态学为主的实验内容改变为以启发思维和培养能力为主的实验寄生虫学,增加了活体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并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及探索性的改变,深受全国同行的好评。此外还开展暑期学生课外科研活动(summer student),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研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发表暑期科研论文17篇。与国内外医学院校相比,本校的寄生虫学实验内容丰富,使用标本量多、涉及的范围广、学生动手机会多。
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特色特色之一,为本科生提供了许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机会致病性原虫致病机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检测,鼠疟原虫的接种与检测等实验。
4.本教研室还建立寄生虫及有关宿主陈列室,收集陈列了人体寄生虫(包括罕见人体寄生虫)4门、12纲、97科、189属、496种及宿主62种。标本来之于全国24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美国、日本、前苏联、波兰、朝鲜、埃及、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标本量多,其中吸虫纲标本存放量为中国第一。在世界的医学院校中也罕见储存量如此丰富的报道。这些标本是公共教育及各层次教学(包括本科生大专生、研究生、国内外进修生、访问学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基本建立了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取得的教学改革成绩主要有:
1.近年来获得卫生部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3项,发表有关教学改革文章16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制作了《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中文演讲课件三套和英文多媒体演讲课件一套,构建了《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多媒体教学图片库》。研制了5项CAI课件,其中《华支睾吸虫》CAI课件获得广东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和本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
2.本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近年来主编了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五版及七年制版)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同时还主编与之相应的适合于全英语教学的英文教材《Human Parasitology》、适合于卫生专业本科生应用的《医学昆虫学》、选修课教材《寄生虫与临床》及《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中、英文版 )等教材。
寄生虫学教研室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近5年来完成和获得省级以上基金25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总经费420万;还获得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20万元及博士点学科80万元资助。发表论文295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项。这些科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建设目标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下一步计划是,继续完善"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增加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免疫学和寄生虫基因组学的实验内容,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增加启发性、探索性的教学内容。决心在原有省重点课程和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把本课程建设为国家精品课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蛔虫病一般表现为脐周隐痛、荨麻疹、腹部阵发性绞痛等,可在大便中直接看到虫体。严重者可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呕吐等。如胆道蛔虫症,阑尾蛔虫症,鞭虫病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相交替或出现黏液血便等,可引起全身虚弱、消瘦等.
蛲虫病则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烦躁不安及*奇痒等症状.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皮肤侵袭期:表现为皮疹,肺部移行期:表现为咳嗽、气促、咽痛、发热等类似的呼吸道感染征象,肠道寄生期: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
绦虫病其中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为多见,分别吃了不熟的猪肉或牛肉所致,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亢进等。
在临床中,诊断人体是否有寄生虫,最直接有将效的方法是,取粪便进行镜检。如果在显微镜下能找到相应的虫卵,就可以确诊为相应的寄生虫携带者。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口服驱虫药。比如中美史克肠虫清是一种广谱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及粪类圆线虫所引起的单种或混合肠道寄生虫感染,它还具有杀灭人体内肠道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的作用。
服用肠虫清驱虫在饮食上无禁忌,而且虫体是溶解后才排出体外,没那么恐怖。由于其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所以临床使用较多。*在治疗上与儿童只是用药的剂量上的不同。只需顿服(一天一次),一次两片,第二天再加强服用一次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重点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为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提供病原学的依据。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由原虫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研究对象包括寄生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及医学节肢动物等。
人体寄生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疾病。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英文简称TDR)要防治的10种热带病中有8种为寄生虫病。目前,日本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等仍然是我国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仍较严重。因此,防治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一项较长期、艰巨的疾病防治任务。因此,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寄生虫学》为限定选修课,5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本课程面向七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视光学、麻醉学、影像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等9个医学专业,每学年选修的学生人数为800~1000。此外,为医学检验本科生开设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为专业课,总学时数为72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寄生虫学教研室承担。寄生虫学教研室是由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教授创建的,在陈心陶教授的带领下,为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做出过重要的贡献,陈心陶教授曾先后3次受到**的接见。寄生虫学教研室是国内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重点学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国内访问学者培养单位,卫生部寄生虫学教师进修基地,《热带医学杂志》主编、主审单位,广东省"五个一百"工程重点实验室(分子原虫实验室),教育部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组成单位,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和挂靠单位。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一、二、三、五版、七年制版及八年制版(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目前,教研室在编教师总数 10人,其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45岁以下的教师占60%,教师中90%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者占40%。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2人,副主编1人,编委3人。全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2人,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血吸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各1人,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副主编1人,《热带医学杂志》主编1人。此外, 1人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地方病跨世纪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是广东省高校"千百十" 校级重点培养教师,2人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1人获校级多媒体讲课竞赛一等奖,2人获校级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在1992年被评为我校重点课程,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中,突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使学生更早接触临床知识。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把德育教育融汇于专业教学。积极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本课程于1998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深受学生好评。
2.1985年以来对五年制全英班学生和七年制学生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参考世界上最新出版的几本英文书基础上,结合我国寄生虫病流行实际情况,编写了相应的英文教材。
3. 在实验教学方面,将验证性、以形态学为主的实验内容改变为以启发思维和培养能力为主的实验寄生虫学,增加了活体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并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及探索性的改变,深受全国同行的好评。此外还开展暑期学生课外科研活动(summer student),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研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发表暑期科研论文17篇。与国内外医学院校相比,本校的寄生虫学实验内容丰富,使用标本量多、涉及的范围广、学生动手机会多。
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特色特色之一,为本科生提供了许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机会致病性原虫致病机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检测,鼠疟原虫的接种与检测等实验。
4.本教研室还建立寄生虫及有关宿主陈列室,收集陈列了人体寄生虫(包括罕见人体寄生虫)4门、12纲、97科、189属、496种及宿主62种。标本来之于全国24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美国、日本、前苏联、波兰、朝鲜、埃及、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标本量多,其中吸虫纲标本存放量为中国第一。在世界的医学院校中也罕见储存量如此丰富的报道。这些标本是公共教育及各层次教学(包括本科生大专生、研究生、国内外进修生、访问学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基本建立了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取得的教学改革成绩主要有:
1.近年来获得卫生部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3项,发表有关教学改革文章16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制作了《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中文演讲课件三套和英文多媒体演讲课件一套,构建了《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多媒体教学图片库》。研制了5项CAI课件,其中《华支睾吸虫》CAI课件获得广东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和本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
2.本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近年来主编了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五版及七年制版)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同时还主编与之相应的适合于全英语教学的英文教材《Human Parasitology》、适合于卫生专业本科生应用的《医学昆虫学》、选修课教材《寄生虫与临床》及《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中、英文版 )等教材。
寄生虫学教研室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近5年来完成和获得省级以上基金25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总经费420万;还获得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20万元及博士点学科80万元资助。发表论文295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项。这些科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建设目标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下一步计划是,继续完善"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增加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免疫学和寄生虫基因组学的实验内容,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增加启发性、探索性的教学内容。决心在原有省重点课程和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把本课程建设为国家精品课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蛔虫病一般表现为脐周隐痛、荨麻疹、腹部阵发性绞痛等,可在大便中直接看到虫体。严重者可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呕吐等。如胆道蛔虫症,阑尾蛔虫症,鞭虫病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相交替或出现黏液血便等,可引起全身虚弱、消瘦等.
蛲虫病则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烦躁不安及*奇痒等症状.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皮肤侵袭期:表现为皮疹,肺部移行期:表现为咳嗽、气促、咽痛、发热等类似的呼吸道感染征象,肠道寄生期: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
绦虫病其中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为多见,分别吃了不熟的猪肉或牛肉所致,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亢进等。
在临床中,诊断人体是否有寄生虫,最直接有将效的方法是,取粪便进行镜检。如果在显微镜下能找到相应的虫卵,就可以确诊为相应的寄生虫携带者。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口服驱虫药。比如中美史克肠虫清是一种广谱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及粪类圆线虫所引起的单种或混合肠道寄生虫感染,它还具有杀灭人体内肠道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的作用。
服用肠虫清驱虫在饮食上无禁忌,而且虫体是溶解后才排出体外,没那么恐怖。由于其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所以临床使用较多。*在治疗上与儿童只是用药的剂量上的不同。只需顿服(一天一次),一次两片,第二天再加强服用一次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重点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为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提供病原学的依据。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由原虫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研究对象包括寄生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及医学节肢动物等。
人体寄生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疾病。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英文简称TDR)要防治的10种热带病中有8种为寄生虫病。目前,日本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等仍然是我国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仍较严重。因此,防治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一项较长期、艰巨的疾病防治任务。因此,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寄生虫学》为限定选修课,5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本课程面向七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视光学、麻醉学、影像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等9个医学专业,每学年选修的学生人数为800~1000。此外,为医学检验本科生开设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为专业课,总学时数为72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寄生虫学教研室承担。寄生虫学教研室是由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教授创建的,在陈心陶教授的带领下,为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做出过重要的贡献,陈心陶教授曾先后3次受到**的接见。寄生虫学教研室是国内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重点学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国内访问学者培养单位,卫生部寄生虫学教师进修基地,《热带医学杂志》主编、主审单位,广东省"五个一百"工程重点实验室(分子原虫实验室),教育部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组成单位,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和挂靠单位。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一、二、三、五版、七年制版及八年制版(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目前,教研室在编教师总数 10人,其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45岁以下的教师占60%,教师中90%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者占40%。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2人,副主编1人,编委3人。全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2人,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血吸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各1人,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副主编1人,《热带医学杂志》主编1人。此外, 1人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地方病跨世纪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是广东省高校"千百十" 校级重点培养教师,2人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1人获校级多媒体讲课竞赛一等奖,2人获校级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在1992年被评为我校重点课程,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中,突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使学生更早接触临床知识。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把德育教育融汇于专业教学。积极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本课程于1998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深受学生好评。
2.1985年以来对五年制全英班学生和七年制学生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参考世界上最新出版的几本英文书基础上,结合我国寄生虫病流行实际情况,编写了相应的英文教材。
3. 在实验教学方面,将验证性、以形态学为主的实验内容改变为以启发思维和培养能力为主的实验寄生虫学,增加了活体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并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及探索性的改变,深受全国同行的好评。此外还开展暑期学生课外科研活动(summer student),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研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发表暑期科研论文17篇。与国内外医学院校相比,本校的寄生虫学实验内容丰富,使用标本量多、涉及的范围广、学生动手机会多。
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特色特色之一,为本科生提供了许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机会致病性原虫致病机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检测,鼠疟原虫的接种与检测等实验。
4.本教研室还建立寄生虫及有关宿主陈列室,收集陈列了人体寄生虫(包括罕见人体寄生虫)4门、12纲、97科、189属、496种及宿主62种。标本来之于全国24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美国、日本、前苏联、波兰、朝鲜、埃及、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标本量多,其中吸虫纲标本存放量为中国第一。在世界的医学院校中也罕见储存量如此丰富的报道。这些标本是公共教育及各层次教学(包括本科生大专生、研究生、国内外进修生、访问学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基本建立了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取得的教学改革成绩主要有:
1.近年来获得卫生部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3项,发表有关教学改革文章16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制作了《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中文演讲课件三套和英文多媒体演讲课件一套,构建了《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多媒体教学图片库》。研制了5项CAI课件,其中《华支睾吸虫》CAI课件获得广东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和本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
2.本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近年来主编了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五版及七年制版)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同时还主编与之相应的适合于全英语教学的英文教材《Human Parasitology》、适合于卫生专业本科生应用的《医学昆虫学》、选修课教材《寄生虫与临床》及《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中、英文版 )等教材。
寄生虫学教研室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近5年来完成和获得省级以上基金25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总经费420万;还获得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20万元及博士点学科80万元资助。发表论文295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项。这些科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建设目标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医学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下一步计划是,继续完善"实验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增加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免疫学和寄生虫基因组学的实验内容,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增加启发性、探索性的教学内容。决心在原有省重点课程和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把本课程建设为国家精品课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0:35
蛔虫病一般表现为脐周隐痛、荨麻疹、腹部阵发性绞痛等,可在大便中直接看到虫体。严重者可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呕吐等。如胆道蛔虫症,阑尾蛔虫症,鞭虫病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相交替或出现黏液血便等,可引起全身虚弱、消瘦等.
蛲虫病则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烦躁不安及*奇痒等症状.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皮肤侵袭期:表现为皮疹,肺部移行期:表现为咳嗽、气促、咽痛、发热等类似的呼吸道感染征象,肠道寄生期: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
绦虫病其中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为多见,分别吃了不熟的猪肉或牛肉所致,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亢进等。
在临床中,诊断人体是否有寄生虫,最直接有将效的方法是,取粪便进行镜检。如果在显微镜下能找到相应的虫卵,就可以确诊为相应的寄生虫携带者。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口服驱虫药。比如中美史克肠虫清是一种广谱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及粪类圆线虫所引起的单种或混合肠道寄生虫感染,它还具有杀灭人体内肠道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的作用。
服用肠虫清驱虫在饮食上无禁忌,而且虫体是溶解后才排出体外,没那么恐怖。由于其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所以临床使用较多。*在治疗上与儿童只是用药的剂量上的不同。只需顿服(一天一次),一次两片,第二天再加强服用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