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我要当代学生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的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52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0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收藏 (5)送给 (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鲁
1.(1)忧患 (2)你 (3)认为……骄傲 (4)接纳
3.足智多谋
32.★★饶州神童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33.★★烛邹亡鸟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34.★★东野稷败马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35.★★多言何益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36.★★校人欺子产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真地写了出来。
37.★★陈述古辨盗
1.(1)主管 (2)极其 (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贼心虚
38.★★更渡一遭
1.(1)抓到 (2)吃 (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马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0.★★李陵答苏武书
1.(1)投降 (2)防御,抵御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儿子 (6)辜负
3.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41.★★鲁国之法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 (5)适合 (6)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42.★★王旦与寇准
1.(1)屡次 (2)原本 (3)更加 (4)因此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43.★★寇准读书
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44.★★★金壶丹书
1.(1)打开 (2)同“返” (3)劣马 (4)你 (5)讨厌 (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45.★★欧阳修“三上”作文
1.(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46.★★呕心沥血
1.(1)快速 (2)使动用法,使……跟从 (3)一概,都 (4)醒悟
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 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47.★★工之侨为琴
1.(1)砍削(2)用作动词,装上琴弦 (3)用作名词,美器,美琴 (4)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测的语气助词
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48.★★曾子不受邑
1.(1)接受 (2)同“返”返回 (3)向 (4)保全
3.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49.★★★吕僧珍无私
1.(1)偏私 (2)承受 (3)都 (4)扩大
3.严以律己,不谋私利
50.★★刘行本进谏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51.★★★李生论善学者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52.★★★子产论政宽猛
1.(1)使……服从 (2)很少 (3)于此,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这个地步 (6)稍稍
3.说明为政者要宽严相辅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53.★★★刘崇龟换刀
1.(1)极不,一点儿也不 (2)以为 (3)大绳子 (4)跟踪 5)等候
(6)急,赶快 (7)处死
3.盗贼认为女人是来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践其血,污而仆”怕受牵连,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调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刘崇龟用换刀的方法,以假乱真迷惑对方抓到真正的凶手,这是智慧的表现。
54.★★★苻融验走
1.(1)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 (5)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3.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
55.★★★申包胥如秦乞师
1.(1)到 (2)请求出兵 (3)国家 (4)趁 (5)叩头
3.(1)出逃 (2)灭亡
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56.★★★臣闻地广者粟多
1.(1)辞,拒 (2)成就 (3)拒绝,抛弃 (4)帮助 (5)使……成霸业
3.古今对比和敌我对比 君王不抛弃民众有很多好处,抛弃百姓危害极大。
57.★★★悬赏纳谏
1.(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3.悬赏纳谏
4.等到兵败才想到要求谋臣,未免太迟了。
58.★★★扁鹊治病
1.(1)先前 (2)治愈 (3)治疗 (4)计谋 (5)损伤,伤害 (6)好
3.因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将两个人的心对换,可以扬起长而避其短。
59.★★★狄梁公与娄师德
1.(1)担任 (2)左右 (3)过错 (4)自夸
3.狄梁公:知错能改;娄师德:胸怀若谷;则天皇帝:懂得用人之术。
60.★★★王安石待客
1.(1)拜见 (2)料想 (3)准备 (4)以……为怪
3.嫌贫爱富、阿谀奉承 做事讲究原则
61. ★★★窃槽
1.(1)管理 (2)用 (3)找来 (4)这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62.★★★贾生吊屈原
1.(1)担任 (2)住;到……去 (3)眼泪 (4)等到 (5)游说
3.屈原投汨罗江殉节的事情
4.提示:认同的讲清理由,或不认同的讲清理由。
63.★★★韩信忍辱
1.(1)百姓,平民 (2)推荐,推举 (3)同情 (4)你 (5)羞辱
(6)全,整个
3.忍辱负重,具有顽强意志
64.★★★臧僖伯①谏观鱼

1.(1)前去 (2)劝阻 (3)引导 (4)衡量,估计 (5)显示
(6)……的原因 (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1.(1)名望 (2)告诉 (3)只 (4)都
(5)离开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66.★★★王粲强记
1.①以……为奇 ②全,满 ③ 记 ④超过
3.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4.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67.★★★岑文本官高而忧
1. ①平定 ②称赞 ③熟练 ④尽 ⑤同“返”,返回 ⑥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之,神用顿竭。
68. ★★★祖逖闻鸡起舞
1.(1)踢 (2)醒 (3)指舞剑 (4)果真 (5)带领 (6)驻扎
3.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
69.★★★君不自诈
1、 ①要求 ②正直 ③极、最 ④认为可耻
3、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7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说 ③防备、准备 ④责备
3、 ①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 ②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
翻译句子略,见译文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869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0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收藏 (5)送给 (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鲁
1.(1)忧患 (2)你 (3)认为……骄傲 (4)接纳
3.足智多谋
32.★★饶州神童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33.★★烛邹亡鸟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34.★★东野稷败马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35.★★多言何益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36.★★校人欺子产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真地写了出来。
37.★★陈述古辨盗
1.(1)主管 (2)极其 (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贼心虚
38.★★更渡一遭
1.(1)抓到 (2)吃 (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马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0.★★李陵答苏武书
1.(1)投降 (2)防御,抵御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儿子 (6)辜负
3.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41.★★鲁国之法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 (5)适合 (6)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42.★★王旦与寇准
1.(1)屡次 (2)原本 (3)更加 (4)因此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43.★★寇准读书
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44.★★★金壶丹书
1.(1)打开 (2)同“返” (3)劣马 (4)你 (5)讨厌 (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45.★★欧阳修“三上”作文
1.(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46.★★呕心沥血
1.(1)快速 (2)使动用法,使……跟从 (3)一概,都 (4)醒悟
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 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47.★★工之侨为琴
1.(1)砍削(2)用作动词,装上琴弦 (3)用作名词,美器,美琴 (4)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测的语气助词
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48.★★曾子不受邑
1.(1)接受 (2)同“返”返回 (3)向 (4)保全
3.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49.★★★吕僧珍无私
1.(1)偏私 (2)承受 (3)都 (4)扩大
3.严以律己,不谋私利
50.★★刘行本进谏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51.★★★李生论善学者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52.★★★子产论政宽猛
1.(1)使……服从 (2)很少 (3)于此,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这个地步 (6)稍稍
3.说明为政者要宽严相辅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53.★★★刘崇龟换刀
1.(1)极不,一点儿也不 (2)以为 (3)大绳子 (4)跟踪 5)等候
(6)急,赶快 (7)处死
3.盗贼认为女人是来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践其血,污而仆”怕受牵连,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调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刘崇龟用换刀的方法,以假乱真迷惑对方抓到真正的凶手,这是智慧的表现。
54.★★★苻融验走
1.(1)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 (5)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3.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
55.★★★申包胥如秦乞师
1.(1)到 (2)请求出兵 (3)国家 (4)趁 (5)叩头
3.(1)出逃 (2)灭亡
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56.★★★臣闻地广者粟多
1.(1)辞,拒 (2)成就 (3)拒绝,抛弃 (4)帮助 (5)使……成霸业
3.古今对比和敌我对比 君王不抛弃民众有很多好处,抛弃百姓危害极大。
57.★★★悬赏纳谏
1.(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3.悬赏纳谏
4.等到兵败才想到要求谋臣,未免太迟了。
58.★★★扁鹊治病
1.(1)先前 (2)治愈 (3)治疗 (4)计谋 (5)损伤,伤害 (6)好
3.因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将两个人的心对换,可以扬起长而避其短。
59.★★★狄梁公与娄师德
1.(1)担任 (2)左右 (3)过错 (4)自夸
3.狄梁公:知错能改;娄师德:胸怀若谷;则天皇帝:懂得用人之术。
60.★★★王安石待客
1.(1)拜见 (2)料想 (3)准备 (4)以……为怪
3.嫌贫爱富、阿谀奉承 做事讲究原则
61. ★★★窃槽
1.(1)管理 (2)用 (3)找来 (4)这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62.★★★贾生吊屈原
1.(1)担任 (2)住;到……去 (3)眼泪 (4)等到 (5)游说
3.屈原投汨罗江殉节的事情
4.提示:认同的讲清理由,或不认同的讲清理由。
63.★★★韩信忍辱
1.(1)百姓,平民 (2)推荐,推举 (3)同情 (4)你 (5)羞辱
(6)全,整个
3.忍辱负重,具有顽强意志
64.★★★臧僖伯①谏观鱼

1.(1)前去 (2)劝阻 (3)引导 (4)衡量,估计 (5)显示
(6)……的原因 (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1.(1)名望 (2)告诉 (3)只 (4)都
(5)离开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66.★★★王粲强记
1.①以……为奇 ②全,满 ③ 记 ④超过
3.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4.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67.★★★岑文本官高而忧
1. ①平定 ②称赞 ③熟练 ④尽 ⑤同“返”,返回 ⑥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之,神用顿竭。
68. ★★★祖逖闻鸡起舞
1.(1)踢 (2)醒 (3)指舞剑 (4)果真 (5)带领 (6)驻扎
3.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
69.★★★君不自诈
1、 ①要求 ②正直 ③极、最 ④认为可耻
3、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7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说 ③防备、准备 ④责备
3、 ①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 ②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
翻译句子略,见译文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869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可以到 http://ewenyan.com/ 查看;再给你提供一些。
检举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1—10)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 ③朝士:**。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
2.翻译
(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①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管与止之曰 (2)子待伤虎而刺之 (3)则是一举 (4) 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

(1)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 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可以到 http://ewenyan.com/ 查看;再给你提供一些。
检举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1—10)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 ③朝士:**。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
2.翻译
(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①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管与止之曰 (2)子待伤虎而刺之 (3)则是一举 (4) 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

(1)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 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14.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即去 (2)索 (3)予 (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15.★范仲淹罢官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②,见缞绖(cuī dié)③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⑤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g)殓⑥棺椁(guǒ)⑦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⑧宴席,厚赒(zhōu)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注释】①邠(bi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shāng):酒杯。③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赗 (fèng) 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椁(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套棺)。⑧彻:通“撤”。⑨赒(zhōu):救济。

【阅读训练】

1. 解释:

(1)亟 (2)具 (3)怃然 (4)毕

2.翻译:

(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后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①。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注释】①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

【译文】

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他们的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可对天地也是直呼它们的名字。现在母亲你贤明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因此我就直呼母亲的名字。” 他的母亲说:“对于你所学的,你将要全部按照它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对于你所学的,你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事放在后面(暂缓实行)。”

【阅读训练】

1. 解释

(1)而名其母 (2)吾所贤者 (3)是以 (4)子之于学者

2.翻译

(1)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2)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3.题目“一知半解”是对文中宋人的讽刺,它讽刺了宋人的什么?

【参*】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①;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②。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③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选自《说苑•说丛》)

【注释】①诡:欺诈,奸猾。②声:声望,名声。③溷浊:浑浊。

【译文】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昏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

【阅读训练】

1. 解释:

(1)患 (2)冥冥 (3)谋 (4)戒

2.翻译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

3.“世之溷浊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的“独清”、“独醒”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特别说明】

本段中“红色字体”为对原书的“文段”和“参*”的修改,敬请读者自察。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选自《说苑•政理13》)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

(1)道 (2)而已 (3)若何 (4)利

2.翻译:

(1)爱民若何?

(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3.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什么?

19.★君子之言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寡 (2)弗及 (3)虑 (4)祸

2.翻译: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2)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

3.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的区别在于什么?

4.列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20.★刘备纳贤

初,涿郡①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②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孙瓒(zàn):人名

【文化常识】

说“刘关张”:在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渲染,虚构了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的情节,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一起反董卓、抗曹操、伐东吴,谋大业,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义、结拜就是将没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和人,以一种虚构的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准宗族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团体的凝聚力,这是弱小群体抵御*、免于饥寒的最常用的手段。桃园结义作为后人效仿的经典和楷模已然深入到社会。

【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苦,和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时能够超过膝盖,(耳朵很大,)自己一回头都能看得到;他胸怀大志,平时很少说话,高兴、愤怒等表情不在脸上轻易流露。他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儒家经义,所以前去依附公孙瓒。公孙瓒派他与田楷夺取青州,建立了战功,因此把他任命为平原国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应付周旋,不避艰险。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见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跟随刘备到了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解释:

(1)后 (2)顾 (3)依 (4)以为 (5)诣 (6)奇

2.翻译:

(1)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2)②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0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收藏 (5)送给 (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鲁
1.(1)忧患 (2)你 (3)认为……骄傲 (4)接纳
3.足智多谋
32.★★饶州神童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33.★★烛邹亡鸟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34.★★东野稷败马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35.★★多言何益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36.★★校人欺子产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真地写了出来。
37.★★陈述古辨盗
1.(1)主管 (2)极其 (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贼心虚
38.★★更渡一遭
1.(1)抓到 (2)吃 (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马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0.★★李陵答苏武书
1.(1)投降 (2)防御,抵御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儿子 (6)辜负
3.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41.★★鲁国之法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 (5)适合 (6)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42.★★王旦与寇准
1.(1)屡次 (2)原本 (3)更加 (4)因此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43.★★寇准读书
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44.★★★金壶丹书
1.(1)打开 (2)同“返” (3)劣马 (4)你 (5)讨厌 (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45.★★欧阳修“三上”作文
1.(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46.★★呕心沥血
1.(1)快速 (2)使动用法,使……跟从 (3)一概,都 (4)醒悟
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 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47.★★工之侨为琴
1.(1)砍削(2)用作动词,装上琴弦 (3)用作名词,美器,美琴 (4)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测的语气助词
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48.★★曾子不受邑
1.(1)接受 (2)同“返”返回 (3)向 (4)保全
3.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49.★★★吕僧珍无私
1.(1)偏私 (2)承受 (3)都 (4)扩大
3.严以律己,不谋私利
50.★★刘行本进谏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51.★★★李生论善学者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52.★★★子产论政宽猛
1.(1)使……服从 (2)很少 (3)于此,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这个地步 (6)稍稍
3.说明为政者要宽严相辅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53.★★★刘崇龟换刀
1.(1)极不,一点儿也不 (2)以为 (3)大绳子 (4)跟踪 5)等候
(6)急,赶快 (7)处死
3.盗贼认为女人是来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践其血,污而仆”怕受牵连,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调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刘崇龟用换刀的方法,以假乱真迷惑对方抓到真正的凶手,这是智慧的表现。
54.★★★苻融验走
1.(1)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 (5)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3.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
55.★★★申包胥如秦乞师
1.(1)到 (2)请求出兵 (3)国家 (4)趁 (5)叩头
3.(1)出逃 (2)灭亡
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56.★★★臣闻地广者粟多
1.(1)辞,拒 (2)成就 (3)拒绝,抛弃 (4)帮助 (5)使……成霸业
3.古今对比和敌我对比 君王不抛弃民众有很多好处,抛弃百姓危害极大。
57.★★★悬赏纳谏
1.(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3.悬赏纳谏
4.等到兵败才想到要求谋臣,未免太迟了。
58.★★★扁鹊治病
1.(1)先前 (2)治愈 (3)治疗 (4)计谋 (5)损伤,伤害 (6)好
3.因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将两个人的心对换,可以扬起长而避其短。
59.★★★狄梁公与娄师德
1.(1)担任 (2)左右 (3)过错 (4)自夸
3.狄梁公:知错能改;娄师德:胸怀若谷;则天皇帝:懂得用人之术。
60.★★★王安石待客
1.(1)拜见 (2)料想 (3)准备 (4)以……为怪
3.嫌贫爱富、阿谀奉承 做事讲究原则
61. ★★★窃槽
1.(1)管理 (2)用 (3)找来 (4)这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62.★★★贾生吊屈原
1.(1)担任 (2)住;到……去 (3)眼泪 (4)等到 (5)游说
3.屈原投汨罗江殉节的事情
4.提示:认同的讲清理由,或不认同的讲清理由。
63.★★★韩信忍辱
1.(1)百姓,平民 (2)推荐,推举 (3)同情 (4)你 (5)羞辱
(6)全,整个
3.忍辱负重,具有顽强意志
64.★★★臧僖伯①谏观鱼

1.(1)前去 (2)劝阻 (3)引导 (4)衡量,估计 (5)显示
(6)……的原因 (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1.(1)名望 (2)告诉 (3)只 (4)都
(5)离开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66.★★★王粲强记
1.①以……为奇 ②全,满 ③ 记 ④超过
3.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4.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67.★★★岑文本官高而忧
1. ①平定 ②称赞 ③熟练 ④尽 ⑤同“返”,返回 ⑥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之,神用顿竭。
68. ★★★祖逖闻鸡起舞
1.(1)踢 (2)醒 (3)指舞剑 (4)果真 (5)带领 (6)驻扎
3.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
69.★★★君不自诈
1、 ①要求 ②正直 ③极、最 ④认为可耻
3、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7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说 ③防备、准备 ④责备
3、 ①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 ②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
翻译句子略,见译文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869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可以到 http://ewenyan.com/ 查看;再给你提供一些。
检举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1—10)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 ③朝士:**。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
2.翻译
(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①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管与止之曰 (2)子待伤虎而刺之 (3)则是一举 (4) 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

(1)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 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0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收藏 (5)送给 (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鲁
1.(1)忧患 (2)你 (3)认为……骄傲 (4)接纳
3.足智多谋
32.★★饶州神童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33.★★烛邹亡鸟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34.★★东野稷败马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35.★★多言何益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36.★★校人欺子产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真地写了出来。
37.★★陈述古辨盗
1.(1)主管 (2)极其 (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贼心虚
38.★★更渡一遭
1.(1)抓到 (2)吃 (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马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0.★★李陵答苏武书
1.(1)投降 (2)防御,抵御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儿子 (6)辜负
3.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41.★★鲁国之法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 (5)适合 (6)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42.★★王旦与寇准
1.(1)屡次 (2)原本 (3)更加 (4)因此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43.★★寇准读书
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44.★★★金壶丹书
1.(1)打开 (2)同“返” (3)劣马 (4)你 (5)讨厌 (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45.★★欧阳修“三上”作文
1.(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46.★★呕心沥血
1.(1)快速 (2)使动用法,使……跟从 (3)一概,都 (4)醒悟
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 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47.★★工之侨为琴
1.(1)砍削(2)用作动词,装上琴弦 (3)用作名词,美器,美琴 (4)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测的语气助词
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48.★★曾子不受邑
1.(1)接受 (2)同“返”返回 (3)向 (4)保全
3.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49.★★★吕僧珍无私
1.(1)偏私 (2)承受 (3)都 (4)扩大
3.严以律己,不谋私利
50.★★刘行本进谏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51.★★★李生论善学者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52.★★★子产论政宽猛
1.(1)使……服从 (2)很少 (3)于此,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这个地步 (6)稍稍
3.说明为政者要宽严相辅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53.★★★刘崇龟换刀
1.(1)极不,一点儿也不 (2)以为 (3)大绳子 (4)跟踪 5)等候
(6)急,赶快 (7)处死
3.盗贼认为女人是来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践其血,污而仆”怕受牵连,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调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刘崇龟用换刀的方法,以假乱真迷惑对方抓到真正的凶手,这是智慧的表现。
54.★★★苻融验走
1.(1)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 (5)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3.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
55.★★★申包胥如秦乞师
1.(1)到 (2)请求出兵 (3)国家 (4)趁 (5)叩头
3.(1)出逃 (2)灭亡
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56.★★★臣闻地广者粟多
1.(1)辞,拒 (2)成就 (3)拒绝,抛弃 (4)帮助 (5)使……成霸业
3.古今对比和敌我对比 君王不抛弃民众有很多好处,抛弃百姓危害极大。
57.★★★悬赏纳谏
1.(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3.悬赏纳谏
4.等到兵败才想到要求谋臣,未免太迟了。
58.★★★扁鹊治病
1.(1)先前 (2)治愈 (3)治疗 (4)计谋 (5)损伤,伤害 (6)好
3.因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将两个人的心对换,可以扬起长而避其短。
59.★★★狄梁公与娄师德
1.(1)担任 (2)左右 (3)过错 (4)自夸
3.狄梁公:知错能改;娄师德:胸怀若谷;则天皇帝:懂得用人之术。
60.★★★王安石待客
1.(1)拜见 (2)料想 (3)准备 (4)以……为怪
3.嫌贫爱富、阿谀奉承 做事讲究原则
61. ★★★窃槽
1.(1)管理 (2)用 (3)找来 (4)这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62.★★★贾生吊屈原
1.(1)担任 (2)住;到……去 (3)眼泪 (4)等到 (5)游说
3.屈原投汨罗江殉节的事情
4.提示:认同的讲清理由,或不认同的讲清理由。
63.★★★韩信忍辱
1.(1)百姓,平民 (2)推荐,推举 (3)同情 (4)你 (5)羞辱
(6)全,整个
3.忍辱负重,具有顽强意志
64.★★★臧僖伯①谏观鱼

1.(1)前去 (2)劝阻 (3)引导 (4)衡量,估计 (5)显示
(6)……的原因 (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1.(1)名望 (2)告诉 (3)只 (4)都
(5)离开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66.★★★王粲强记
1.①以……为奇 ②全,满 ③ 记 ④超过
3.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4.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67.★★★岑文本官高而忧
1. ①平定 ②称赞 ③熟练 ④尽 ⑤同“返”,返回 ⑥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之,神用顿竭。
68. ★★★祖逖闻鸡起舞
1.(1)踢 (2)醒 (3)指舞剑 (4)果真 (5)带领 (6)驻扎
3.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
69.★★★君不自诈
1、 ①要求 ②正直 ③极、最 ④认为可耻
3、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7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说 ③防备、准备 ④责备
3、 ①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 ②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
翻译句子略,见译文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869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可以到 http://ewenyan.com/ 查看;再给你提供一些。
检举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1—10)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 ③朝士:**。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
2.翻译
(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①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管与止之曰 (2)子待伤虎而刺之 (3)则是一举 (4) 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

(1)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 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14.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即去 (2)索 (3)予 (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15.★范仲淹罢官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②,见缞绖(cuī dié)③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⑤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g)殓⑥棺椁(guǒ)⑦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⑧宴席,厚赒(zhōu)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注释】①邠(bi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shāng):酒杯。③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赗 (fèng) 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椁(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套棺)。⑧彻:通“撤”。⑨赒(zhōu):救济。

【阅读训练】

1. 解释:

(1)亟 (2)具 (3)怃然 (4)毕

2.翻译:

(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后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①。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注释】①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

【译文】

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他们的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可对天地也是直呼它们的名字。现在母亲你贤明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因此我就直呼母亲的名字。” 他的母亲说:“对于你所学的,你将要全部按照它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对于你所学的,你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事放在后面(暂缓实行)。”

【阅读训练】

1. 解释

(1)而名其母 (2)吾所贤者 (3)是以 (4)子之于学者

2.翻译

(1)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2)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3.题目“一知半解”是对文中宋人的讽刺,它讽刺了宋人的什么?

【参*】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①;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②。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③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选自《说苑•说丛》)

【注释】①诡:欺诈,奸猾。②声:声望,名声。③溷浊:浑浊。

【译文】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昏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

【阅读训练】

1. 解释:

(1)患 (2)冥冥 (3)谋 (4)戒

2.翻译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

3.“世之溷浊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的“独清”、“独醒”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特别说明】

本段中“红色字体”为对原书的“文段”和“参*”的修改,敬请读者自察。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选自《说苑•政理13》)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

(1)道 (2)而已 (3)若何 (4)利

2.翻译:

(1)爱民若何?

(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3.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什么?

19.★君子之言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寡 (2)弗及 (3)虑 (4)祸

2.翻译: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2)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

3.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的区别在于什么?

4.列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20.★刘备纳贤

初,涿郡①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②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孙瓒(zàn):人名

【文化常识】

说“刘关张”:在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渲染,虚构了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的情节,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一起反董卓、抗曹操、伐东吴,谋大业,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义、结拜就是将没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和人,以一种虚构的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准宗族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团体的凝聚力,这是弱小群体抵御*、免于饥寒的最常用的手段。桃园结义作为后人效仿的经典和楷模已然深入到社会。

【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苦,和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时能够超过膝盖,(耳朵很大,)自己一回头都能看得到;他胸怀大志,平时很少说话,高兴、愤怒等表情不在脸上轻易流露。他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儒家经义,所以前去依附公孙瓒。公孙瓒派他与田楷夺取青州,建立了战功,因此把他任命为平原国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应付周旋,不避艰险。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见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跟随刘备到了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解释:

(1)后 (2)顾 (3)依 (4)以为 (5)诣 (6)奇

2.翻译:

(1)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2)②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14.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即去 (2)索 (3)予 (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15.★范仲淹罢官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②,见缞绖(cuī dié)③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⑤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g)殓⑥棺椁(guǒ)⑦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⑧宴席,厚赒(zhōu)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注释】①邠(bi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shāng):酒杯。③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赗 (fèng) 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椁(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套棺)。⑧彻:通“撤”。⑨赒(zhōu):救济。

【阅读训练】

1. 解释:

(1)亟 (2)具 (3)怃然 (4)毕

2.翻译:

(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后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①。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注释】①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

【译文】

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他们的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可对天地也是直呼它们的名字。现在母亲你贤明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因此我就直呼母亲的名字。” 他的母亲说:“对于你所学的,你将要全部按照它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对于你所学的,你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事放在后面(暂缓实行)。”

【阅读训练】

1. 解释

(1)而名其母 (2)吾所贤者 (3)是以 (4)子之于学者

2.翻译

(1)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2)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3.题目“一知半解”是对文中宋人的讽刺,它讽刺了宋人的什么?

【参*】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①;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②。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③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选自《说苑•说丛》)

【注释】①诡:欺诈,奸猾。②声:声望,名声。③溷浊:浑浊。

【译文】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昏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

【阅读训练】

1. 解释:

(1)患 (2)冥冥 (3)谋 (4)戒

2.翻译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

3.“世之溷浊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的“独清”、“独醒”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特别说明】

本段中“红色字体”为对原书的“文段”和“参*”的修改,敬请读者自察。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选自《说苑•政理13》)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

(1)道 (2)而已 (3)若何 (4)利

2.翻译:

(1)爱民若何?

(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3.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什么?

19.★君子之言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寡 (2)弗及 (3)虑 (4)祸

2.翻译: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2)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

3.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的区别在于什么?

4.列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20.★刘备纳贤

初,涿郡①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②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孙瓒(zàn):人名

【文化常识】

说“刘关张”:在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渲染,虚构了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的情节,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一起反董卓、抗曹操、伐东吴,谋大业,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义、结拜就是将没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和人,以一种虚构的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准宗族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团体的凝聚力,这是弱小群体抵御*、免于饥寒的最常用的手段。桃园结义作为后人效仿的经典和楷模已然深入到社会。

【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苦,和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时能够超过膝盖,(耳朵很大,)自己一回头都能看得到;他胸怀大志,平时很少说话,高兴、愤怒等表情不在脸上轻易流露。他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儒家经义,所以前去依附公孙瓒。公孙瓒派他与田楷夺取青州,建立了战功,因此把他任命为平原国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应付周旋,不避艰险。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见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跟随刘备到了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解释:

(1)后 (2)顾 (3)依 (4)以为 (5)诣 (6)奇

2.翻译:

(1)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2)②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14.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即去 (2)索 (3)予 (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15.★范仲淹罢官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②,见缞绖(cuī dié)③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⑤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g)殓⑥棺椁(guǒ)⑦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⑧宴席,厚赒(zhōu)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注释】①邠(bi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shāng):酒杯。③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赗 (fèng) 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椁(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套棺)。⑧彻:通“撤”。⑨赒(zhōu):救济。

【阅读训练】

1. 解释:

(1)亟 (2)具 (3)怃然 (4)毕

2.翻译:

(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后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①。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注释】①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

【译文】

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他们的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可对天地也是直呼它们的名字。现在母亲你贤明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因此我就直呼母亲的名字。” 他的母亲说:“对于你所学的,你将要全部按照它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对于你所学的,你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事放在后面(暂缓实行)。”

【阅读训练】

1. 解释

(1)而名其母 (2)吾所贤者 (3)是以 (4)子之于学者

2.翻译

(1)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2)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3.题目“一知半解”是对文中宋人的讽刺,它讽刺了宋人的什么?

【参*】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①;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②。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③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选自《说苑•说丛》)

【注释】①诡:欺诈,奸猾。②声:声望,名声。③溷浊:浑浊。

【译文】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昏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

【阅读训练】

1. 解释:

(1)患 (2)冥冥 (3)谋 (4)戒

2.翻译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

3.“世之溷浊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的“独清”、“独醒”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特别说明】

本段中“红色字体”为对原书的“文段”和“参*”的修改,敬请读者自察。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选自《说苑•政理13》)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

(1)道 (2)而已 (3)若何 (4)利

2.翻译:

(1)爱民若何?

(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3.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什么?

19.★君子之言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寡 (2)弗及 (3)虑 (4)祸

2.翻译: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2)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

3.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的区别在于什么?

4.列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20.★刘备纳贤

初,涿郡①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②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孙瓒(zàn):人名

【文化常识】

说“刘关张”:在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渲染,虚构了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的情节,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一起反董卓、抗曹操、伐东吴,谋大业,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义、结拜就是将没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和人,以一种虚构的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准宗族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团体的凝聚力,这是弱小群体抵御*、免于饥寒的最常用的手段。桃园结义作为后人效仿的经典和楷模已然深入到社会。

【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苦,和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时能够超过膝盖,(耳朵很大,)自己一回头都能看得到;他胸怀大志,平时很少说话,高兴、愤怒等表情不在脸上轻易流露。他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儒家经义,所以前去依附公孙瓒。公孙瓒派他与田楷夺取青州,建立了战功,因此把他任命为平原国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应付周旋,不避艰险。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见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跟随刘备到了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解释:

(1)后 (2)顾 (3)依 (4)以为 (5)诣 (6)奇

2.翻译:

(1)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2)②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0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收藏 (5)送给 (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鲁
1.(1)忧患 (2)你 (3)认为……骄傲 (4)接纳
3.足智多谋
32.★★饶州神童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33.★★烛邹亡鸟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34.★★东野稷败马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35.★★多言何益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36.★★校人欺子产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真地写了出来。
37.★★陈述古辨盗
1.(1)主管 (2)极其 (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贼心虚
38.★★更渡一遭
1.(1)抓到 (2)吃 (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马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0.★★李陵答苏武书
1.(1)投降 (2)防御,抵御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儿子 (6)辜负
3.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41.★★鲁国之法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 (5)适合 (6)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42.★★王旦与寇准
1.(1)屡次 (2)原本 (3)更加 (4)因此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43.★★寇准读书
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44.★★★金壶丹书
1.(1)打开 (2)同“返” (3)劣马 (4)你 (5)讨厌 (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45.★★欧阳修“三上”作文
1.(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46.★★呕心沥血
1.(1)快速 (2)使动用法,使……跟从 (3)一概,都 (4)醒悟
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 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47.★★工之侨为琴
1.(1)砍削(2)用作动词,装上琴弦 (3)用作名词,美器,美琴 (4)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测的语气助词
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48.★★曾子不受邑
1.(1)接受 (2)同“返”返回 (3)向 (4)保全
3.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49.★★★吕僧珍无私
1.(1)偏私 (2)承受 (3)都 (4)扩大
3.严以律己,不谋私利
50.★★刘行本进谏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51.★★★李生论善学者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52.★★★子产论政宽猛
1.(1)使……服从 (2)很少 (3)于此,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这个地步 (6)稍稍
3.说明为政者要宽严相辅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53.★★★刘崇龟换刀
1.(1)极不,一点儿也不 (2)以为 (3)大绳子 (4)跟踪 5)等候
(6)急,赶快 (7)处死
3.盗贼认为女人是来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践其血,污而仆”怕受牵连,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调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刘崇龟用换刀的方法,以假乱真迷惑对方抓到真正的凶手,这是智慧的表现。
54.★★★苻融验走
1.(1)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 (5)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3.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
55.★★★申包胥如秦乞师
1.(1)到 (2)请求出兵 (3)国家 (4)趁 (5)叩头
3.(1)出逃 (2)灭亡
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56.★★★臣闻地广者粟多
1.(1)辞,拒 (2)成就 (3)拒绝,抛弃 (4)帮助 (5)使……成霸业
3.古今对比和敌我对比 君王不抛弃民众有很多好处,抛弃百姓危害极大。
57.★★★悬赏纳谏
1.(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3.悬赏纳谏
4.等到兵败才想到要求谋臣,未免太迟了。
58.★★★扁鹊治病
1.(1)先前 (2)治愈 (3)治疗 (4)计谋 (5)损伤,伤害 (6)好
3.因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将两个人的心对换,可以扬起长而避其短。
59.★★★狄梁公与娄师德
1.(1)担任 (2)左右 (3)过错 (4)自夸
3.狄梁公:知错能改;娄师德:胸怀若谷;则天皇帝:懂得用人之术。
60.★★★王安石待客
1.(1)拜见 (2)料想 (3)准备 (4)以……为怪
3.嫌贫爱富、阿谀奉承 做事讲究原则
61. ★★★窃槽
1.(1)管理 (2)用 (3)找来 (4)这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62.★★★贾生吊屈原
1.(1)担任 (2)住;到……去 (3)眼泪 (4)等到 (5)游说
3.屈原投汨罗江殉节的事情
4.提示:认同的讲清理由,或不认同的讲清理由。
63.★★★韩信忍辱
1.(1)百姓,平民 (2)推荐,推举 (3)同情 (4)你 (5)羞辱
(6)全,整个
3.忍辱负重,具有顽强意志
64.★★★臧僖伯①谏观鱼

1.(1)前去 (2)劝阻 (3)引导 (4)衡量,估计 (5)显示
(6)……的原因 (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1.(1)名望 (2)告诉 (3)只 (4)都
(5)离开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66.★★★王粲强记
1.①以……为奇 ②全,满 ③ 记 ④超过
3.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4.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67.★★★岑文本官高而忧
1. ①平定 ②称赞 ③熟练 ④尽 ⑤同“返”,返回 ⑥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之,神用顿竭。
68. ★★★祖逖闻鸡起舞
1.(1)踢 (2)醒 (3)指舞剑 (4)果真 (5)带领 (6)驻扎
3.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
69.★★★君不自诈
1、 ①要求 ②正直 ③极、最 ④认为可耻
3、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7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说 ③防备、准备 ④责备
3、 ①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 ②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
翻译句子略,见译文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869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可以到 http://ewenyan.com/ 查看;再给你提供一些。
检举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1—10)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 ③朝士:**。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
2.翻译
(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①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管与止之曰 (2)子待伤虎而刺之 (3)则是一举 (4) 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

(1)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 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14.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即去 (2)索 (3)予 (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15.★范仲淹罢官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②,见缞绖(cuī dié)③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⑤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g)殓⑥棺椁(guǒ)⑦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⑧宴席,厚赒(zhōu)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注释】①邠(bi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shāng):酒杯。③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赗 (fèng) 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椁(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套棺)。⑧彻:通“撤”。⑨赒(zhōu):救济。

【阅读训练】

1. 解释:

(1)亟 (2)具 (3)怃然 (4)毕

2.翻译:

(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后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①。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注释】①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

【译文】

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他们的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可对天地也是直呼它们的名字。现在母亲你贤明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因此我就直呼母亲的名字。” 他的母亲说:“对于你所学的,你将要全部按照它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对于你所学的,你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事放在后面(暂缓实行)。”

【阅读训练】

1. 解释

(1)而名其母 (2)吾所贤者 (3)是以 (4)子之于学者

2.翻译

(1)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2)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3.题目“一知半解”是对文中宋人的讽刺,它讽刺了宋人的什么?

【参*】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①;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②。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③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选自《说苑•说丛》)

【注释】①诡:欺诈,奸猾。②声:声望,名声。③溷浊:浑浊。

【译文】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昏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

【阅读训练】

1. 解释:

(1)患 (2)冥冥 (3)谋 (4)戒

2.翻译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

3.“世之溷浊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的“独清”、“独醒”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特别说明】

本段中“红色字体”为对原书的“文段”和“参*”的修改,敬请读者自察。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选自《说苑•政理13》)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

(1)道 (2)而已 (3)若何 (4)利

2.翻译:

(1)爱民若何?

(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3.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什么?

19.★君子之言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寡 (2)弗及 (3)虑 (4)祸

2.翻译: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2)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

3.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的区别在于什么?

4.列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20.★刘备纳贤

初,涿郡①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②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孙瓒(zàn):人名

【文化常识】

说“刘关张”:在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渲染,虚构了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的情节,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一起反董卓、抗曹操、伐东吴,谋大业,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义、结拜就是将没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和人,以一种虚构的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准宗族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团体的凝聚力,这是弱小群体抵御*、免于饥寒的最常用的手段。桃园结义作为后人效仿的经典和楷模已然深入到社会。

【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苦,和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时能够超过膝盖,(耳朵很大,)自己一回头都能看得到;他胸怀大志,平时很少说话,高兴、愤怒等表情不在脸上轻易流露。他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儒家经义,所以前去依附公孙瓒。公孙瓒派他与田楷夺取青州,建立了战功,因此把他任命为平原国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应付周旋,不避艰险。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见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跟随刘备到了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解释:

(1)后 (2)顾 (3)依 (4)以为 (5)诣 (6)奇

2.翻译:

(1)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2)②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0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收藏 (5)送给 (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鲁
1.(1)忧患 (2)你 (3)认为……骄傲 (4)接纳
3.足智多谋
32.★★饶州神童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33.★★烛邹亡鸟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34.★★东野稷败马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35.★★多言何益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36.★★校人欺子产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真地写了出来。
37.★★陈述古辨盗
1.(1)主管 (2)极其 (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贼心虚
38.★★更渡一遭
1.(1)抓到 (2)吃 (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马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0.★★李陵答苏武书
1.(1)投降 (2)防御,抵御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儿子 (6)辜负
3.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41.★★鲁国之法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 (5)适合 (6)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42.★★王旦与寇准
1.(1)屡次 (2)原本 (3)更加 (4)因此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43.★★寇准读书
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44.★★★金壶丹书
1.(1)打开 (2)同“返” (3)劣马 (4)你 (5)讨厌 (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45.★★欧阳修“三上”作文
1.(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46.★★呕心沥血
1.(1)快速 (2)使动用法,使……跟从 (3)一概,都 (4)醒悟
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 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47.★★工之侨为琴
1.(1)砍削(2)用作动词,装上琴弦 (3)用作名词,美器,美琴 (4)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测的语气助词
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48.★★曾子不受邑
1.(1)接受 (2)同“返”返回 (3)向 (4)保全
3.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49.★★★吕僧珍无私
1.(1)偏私 (2)承受 (3)都 (4)扩大
3.严以律己,不谋私利
50.★★刘行本进谏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51.★★★李生论善学者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52.★★★子产论政宽猛
1.(1)使……服从 (2)很少 (3)于此,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这个地步 (6)稍稍
3.说明为政者要宽严相辅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53.★★★刘崇龟换刀
1.(1)极不,一点儿也不 (2)以为 (3)大绳子 (4)跟踪 5)等候
(6)急,赶快 (7)处死
3.盗贼认为女人是来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践其血,污而仆”怕受牵连,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调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刘崇龟用换刀的方法,以假乱真迷惑对方抓到真正的凶手,这是智慧的表现。
54.★★★苻融验走
1.(1)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 (5)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3.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
55.★★★申包胥如秦乞师
1.(1)到 (2)请求出兵 (3)国家 (4)趁 (5)叩头
3.(1)出逃 (2)灭亡
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56.★★★臣闻地广者粟多
1.(1)辞,拒 (2)成就 (3)拒绝,抛弃 (4)帮助 (5)使……成霸业
3.古今对比和敌我对比 君王不抛弃民众有很多好处,抛弃百姓危害极大。
57.★★★悬赏纳谏
1.(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3.悬赏纳谏
4.等到兵败才想到要求谋臣,未免太迟了。
58.★★★扁鹊治病
1.(1)先前 (2)治愈 (3)治疗 (4)计谋 (5)损伤,伤害 (6)好
3.因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将两个人的心对换,可以扬起长而避其短。
59.★★★狄梁公与娄师德
1.(1)担任 (2)左右 (3)过错 (4)自夸
3.狄梁公:知错能改;娄师德:胸怀若谷;则天皇帝:懂得用人之术。
60.★★★王安石待客
1.(1)拜见 (2)料想 (3)准备 (4)以……为怪
3.嫌贫爱富、阿谀奉承 做事讲究原则
61. ★★★窃槽
1.(1)管理 (2)用 (3)找来 (4)这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62.★★★贾生吊屈原
1.(1)担任 (2)住;到……去 (3)眼泪 (4)等到 (5)游说
3.屈原投汨罗江殉节的事情
4.提示:认同的讲清理由,或不认同的讲清理由。
63.★★★韩信忍辱
1.(1)百姓,平民 (2)推荐,推举 (3)同情 (4)你 (5)羞辱
(6)全,整个
3.忍辱负重,具有顽强意志
64.★★★臧僖伯①谏观鱼

1.(1)前去 (2)劝阻 (3)引导 (4)衡量,估计 (5)显示
(6)……的原因 (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1.(1)名望 (2)告诉 (3)只 (4)都
(5)离开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66.★★★王粲强记
1.①以……为奇 ②全,满 ③ 记 ④超过
3.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4.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67.★★★岑文本官高而忧
1. ①平定 ②称赞 ③熟练 ④尽 ⑤同“返”,返回 ⑥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之,神用顿竭。
68. ★★★祖逖闻鸡起舞
1.(1)踢 (2)醒 (3)指舞剑 (4)果真 (5)带领 (6)驻扎
3.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
69.★★★君不自诈
1、 ①要求 ②正直 ③极、最 ④认为可耻
3、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7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说 ③防备、准备 ④责备
3、 ①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 ②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
翻译句子略,见译文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869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可以到 http://ewenyan.com/ 查看;再给你提供一些。
检举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1—10)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 ③朝士:**。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
2.翻译
(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①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管与止之曰 (2)子待伤虎而刺之 (3)则是一举 (4) 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

(1)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 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0:41

14.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即去 (2)索 (3)予 (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15.★范仲淹罢官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②,见缞绖(cuī dié)③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⑤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g)殓⑥棺椁(guǒ)⑦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⑧宴席,厚赒(zhōu)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注释】①邠(bi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shāng):酒杯。③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赗 (fèng) 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椁(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套棺)。⑧彻:通“撤”。⑨赒(zhōu):救济。

【阅读训练】

1. 解释:

(1)亟 (2)具 (3)怃然 (4)毕

2.翻译:

(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后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①。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注释】①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

【译文】

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他们的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可对天地也是直呼它们的名字。现在母亲你贤明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因此我就直呼母亲的名字。” 他的母亲说:“对于你所学的,你将要全部按照它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对于你所学的,你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事放在后面(暂缓实行)。”

【阅读训练】

1. 解释

(1)而名其母 (2)吾所贤者 (3)是以 (4)子之于学者

2.翻译

(1)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2)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3.题目“一知半解”是对文中宋人的讽刺,它讽刺了宋人的什么?

【参*】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①;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②。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③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选自《说苑•说丛》)

【注释】①诡:欺诈,奸猾。②声:声望,名声。③溷浊:浑浊。

【译文】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昏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

【阅读训练】

1. 解释:

(1)患 (2)冥冥 (3)谋 (4)戒

2.翻译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

3.“世之溷浊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的“独清”、“独醒”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特别说明】

本段中“红色字体”为对原书的“文段”和“参*”的修改,敬请读者自察。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选自《说苑•政理13》)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

(1)道 (2)而已 (3)若何 (4)利

2.翻译:

(1)爱民若何?

(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3.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什么?

19.★君子之言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寡 (2)弗及 (3)虑 (4)祸

2.翻译: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2)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

3.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的区别在于什么?

4.列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20.★刘备纳贤

初,涿郡①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②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孙瓒(zàn):人名

【文化常识】

说“刘关张”:在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渲染,虚构了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的情节,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一起反董卓、抗曹操、伐东吴,谋大业,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义、结拜就是将没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和人,以一种虚构的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准宗族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团体的凝聚力,这是弱小群体抵御*、免于饥寒的最常用的手段。桃园结义作为后人效仿的经典和楷模已然深入到社会。

【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苦,和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时能够超过膝盖,(耳朵很大,)自己一回头都能看得到;他胸怀大志,平时很少说话,高兴、愤怒等表情不在脸上轻易流露。他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儒家经义,所以前去依附公孙瓒。公孙瓒派他与田楷夺取青州,建立了战功,因此把他任命为平原国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应付周旋,不避艰险。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见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跟随刘备到了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解释:

(1)后 (2)顾 (3)依 (4)以为 (5)诣 (6)奇

2.翻译:

(1)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2)②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平方公里与亩有什么区别? 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应提交哪些档 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应提交哪些资料 申请名称预先核准需要哪些资料 如何隐藏iphonex的刘海? 07款凯美瑞遥控怎么换电池 金针云耳蒸滑鸡做法 爱奇艺VIP会员有哪些免费领取或者低价购买的渠道?持续更新中_百度知 ... 吸尘器应该怎么选?全屋灰尘清洁神器——追觅 V16 吸尘器深度测评 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小长方形面积的4分之1,相当于大的6分... 沧州意诚管道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谁有初中文言文70篇的答案、50分 沧州市海纳管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怎么取消刚刚在线提交的光大银行信用卡申请 初中文言文读本答案 求第19、20、21题答案,文章叫王安石待客,急急急,求帮忙! 王安石待客断句 8年级课外古文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 win10 cdrx4缩略图看不了怎么办 求详细解答:阅读《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答案 CorelDRAW X4 文件里面缩略图看不见了 重装了 w7系统 之后就看不见了 应该怎么办? 王安石待客 文言文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文中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这表明王安石的什么品质? CDR X4不显示缩略图 coreldraw x4文件看不到缩略图文件也打不开,怎么办? 公司新买的电脑cdr x4专业版不能预览缩略图 命题保密协议应参照什么法律文件 劳动者保密协议法律依据? 王安后诗客文言文答案 华硕笔记本bois菜单如何设置硬盘密码,本人菜鸟,希望哪位大侠详细点。 吴桥中沃钢塑管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管板生产厂家有哪些? 王安石待客、阅读 华硕笔记本硬盘怎么设置密码 河北复强管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沧州九派管道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3g钢衬管道设备行业门户什么? 这个华硕主板怎么设置开机硬盘密码 华硕笔记本怎么设置开机密码,就是重装系统也不会消失的那种 怎样下载Dreamweaver 怎么下载,到哪儿下载Dreamweaver才好呢? 如何给电脑添加打印机 跑步对身体上有什么好处 ? dreamweaver软件怎么下载并安装 跑步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经常跑步有什么好处 dreamweaver在哪里找或下载? 肩周炎能做平板支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