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31 1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5 06:38
一、贷后管理的十大方法?
1、严查信贷资金流向
很多客户经理的通病,便是根据贷前调查债务人提交的与贷款用途相关的“购销合同”中约定的信息,将信贷资金通过受托支付的方式,支付给债务人交易对手,至于信贷资金的最终流向,便不再关心。其实,这是错误的。
债务人为了掩盖自身经营风险,往往向金融机构提交的“购销合同”,或多或少,存在不定量的水分。
一是很多“购销合同”多用于购买原材料,通过对债务人当前生产总规模验证,原材料甚至是债务人两年生产经营所需的量。二是往往客户经理也会推算出债务人提交的“购销合同”约定事项,逻辑关系不成立,却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总会在审批环节拍着胸脯说:“借款人经营良好,具备偿债能力!”却自始至终也未清晰得知债务人真实的年度生产销售状况。三是债务人提交的“购销合同”交易对手是一家公司,货款结算却支付给个人,这种交易合同,十有*是“假合同”。
所以,贷款发放以后,要尽量追查信贷资金最终流向,如果发现信贷资金流向不明,或者信贷资金回流,一定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能提前收回的就提前收回,不能提前收回的,要制定短期还款计划,督促借款人尽快结清贷款。千万不要放松警惕,防止信贷资金形成最终损失。
2、及时收取**
国家“营改增”税改过后,有关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了监管。虽说有些企业能够合理避税,但也是极少数情况,不存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产生交易,不开具“*”*的情况。
贷后管理跟踪检查时,很多客户经理不会要求债务人按照“购销合同”确定要素,提交“*”*原件,多是收集一张货款“收据”,作为佐证贷款用途的真实性;或者拍摄记账照片,证明债务人购买过“购销合同”中约定的原材料。
其实不然,信贷资金通过受托支付的方式,支付给交易对手,也就意味着货款资金已经转入交易对手账户,银行出具的会计凭证回单,足以证明交易的真实性。债务人交易对手再为债务人出具一张受到货款的“收据”,明显不符合会计记账常规。
所以,贷后管理要真真切切的查实会计账,彻底了解债务人购买原材料的真实渠道。对于不符合逻辑的会计凭证,足以证明信贷资金已被挪作他用,作为客户经理要及时采取措施了。
3、严防债务人短期借款的增长
债务人在一家银行取得用信后,往往会整顿当前不利局面,依照现有取得的订单,及时交货,收回货款。在信贷资金期限内,取得生产销售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客户经理发现债务人在本行取得用信后,又不断向其他金融机构申请或者取得用信,这就说明,债务人当前取得用信,不足以维持生产,虽然短期内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看,仍需大量信贷资金的涉入。
这种表象,说明两点,一点是债务人确实需要信贷资金投入,推动生产,使之从初始期过渡到成长期,不至于企业后期生产乏力。二点是债务人无节制获取用信,只会加快推动企业衰亡。
这就需要客户经理有一个准确判断,一旦发现债务人在本行贷款期限内,持续增加用信,一定要高度关注,切不可大意。
4、严格开展信用评级
如果是按照十级分类信用评级法则,建议客户经理对相关的数据采用,一定要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性。如果是按照基准的五级分类信用评级法则,则要注重“任意项”分值计算情况。索然有关信用评级有效期,大多银行维系到一年以内。但是随着债务人的运营,信用评级总有高起低落,不同节点,往往的信用评级结果,大不相同。为了了解债务人实际经营情况,建议客户经理每季度对债务人展开信用评级,一旦债务人评级结果表象不佳,建议采取措施,防止不利因素对信贷资金的影响。如果情况最终判断不利,也建议提前回收贷款。
5、遵循五级分类认定标准
五级分类认定不等同于信用评级,要遵循五级分类坚守的五大原则“风险原则”、“真实原则”、“审慎原则”、“灵活原则”、“及时原则”,所提取的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信息,一定要把事实账务掌握清楚。
所采用数据一定要与债务人实际经营数据相符。并判断哪些不利因素对信贷资金整体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客户经理按月收集债务人与五级分类相关的材料,进行一次处分,每季度采取一定最终五级分类认定。综合因素考虑判断,是否维持原五级分类认定标准,还下降一个等级。
如果债务人从“关注”降至“次级”,建议客户经理不惜一切代价,提前清收贷款,并全面收集债务人资产信息,应对债务人的形势变化无常,为采取诉前资产保全、法律诉讼作全面准备,谨防不测。
6、及时开展债权核对
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一定要及时开展债权核对工作,不仅是针对债务人,更要针对保证人开展债权核对,抵押物查看抵押物抵押状态,损益值情况,还要查看抵质押物入库保管情况。尽量在贷款存续期间,不低于每季度一次债权核对的频次,配合实地走访,一次性完成,避免走形式,走过场。所要核对的债务人、保证人、抵质押物等信息,一定要准确无误,避免债权受损和出现瑕疵。
7、注重债务人公示信息变动情况
贷款发放后,很多债务人选择变更法定代表人、股权变更,作为银行很难察觉。甚至,很多债务人变更以后,实际控制人也进行了内部变动。
在银行原董事、股东、法定代表人有权签字人均进行了变更,并且变更以后,不在银行作印鉴变更。
这种情况,足以说明债务人在有意躲避债务,随着自身的生产经营的利和弊,左右自身的偿债意愿。
建议客户经理时刻关注债务人公示信息变动情况,一旦发现债务人频繁(1次以上)变更法定代表人、董事、股东、财务负责人等信息,建议及时采取风险预警,并采取贷款提前清偿措施。
8、时刻关注债务人结算渠道
很多银行,对债务人发放用信前,总会约定债务人在本行的业务结算量。实际是,一旦信贷资金投放后,债务人变回很少在本行发生业务交易,即便有那么几笔,但是金额也会少得可怜。
9、首次贷后检查是在贷款发放后一个月内到借款人现场进行检查,重点是看借款用途是不是真实,客户要提供相关证据进行证明;
10、贷后定期对借款人、担保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分析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检查抵质押物状态;
贷后定期对贷款风险等级进行检查、调整,当发现客户出现经营范围、经营场所、资产负债、收入、主要管理人员等发生重大变化,应立即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扩大并保证债权的安全;
建议客户经理注重债务人业务结算量,即便不在本行结算,也要关注债务人在他行业务结算量,并于财务报表、**等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债务人生产销售情况,并准确判断出债务人偿债能力。如果债务人在本行存有用信,却不利用本行渠道进行业务结算,这种贷款客户不要也罢!
贷后管理较于贷前调查,工作较为繁琐,也更为谨慎。不但要处置好银行和客户的双边关系,还要时刻注重信贷资金的安全。
其中的利弊权衡,需要客户经理善于自我总结经验和灵活运用。最后一句话,贷后管理一定要有自己工作底线,控实红线既是底线,一切围绕信贷资金安全进行风险防控,做到尽忠职守。
二、贷后管理策略及手段有哪些?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供应商管理办法一.总则1.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2.本办法适用于向公*期供应原辅材料、零件、部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二.管理原则和*1.公司采购部或配套部主管供应商,生产制造、财务、研发等部门予以协助。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簦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5.公司对零部件供应企业可颁发生产配套许可证。三.供应商的筛选与评级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1.质量水平。包括:(1)物料来件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2.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3.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4.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技术问题材的反应能力。5.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6.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7.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具体筛选与评级供应商时,应根据形成的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和打分标准。筛选程序。1.对每类物料,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家,双方协填调查表;4.经对各候选厂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四.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五.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六.公司可结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七.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物料免检、优先支付贷款等优惠待遇。八.管理措施1.公司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专职驻厂员,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2.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品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3.公司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风险。4.公司制定各采购件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的验收交接规程。5.公司采购、研发、生产、技术部门,可对供应商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但应注意公司产品核心或关键技术不扩散、不泄密。6.公司对重要的、有发展潜力的、符合公司投资方针的供应商,可以投资入股,建立与供应商的产权关系。
三、《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鄂农信发[2013]28号)规定,属于贷款一级预警信号,下列说确的是()。
A
四、贷后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首先,措施有:贷后管理的考核与其营销费用挂钩、信贷人员参与贷后管理、贷后管理中发现了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2、其次,建议有:完善贷后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预警意识、树立全程监控信贷风险理念。贷后管理是商业类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贷后管理,银行信贷管理用语,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长期以来,贷后管理一直是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在信贷经营中存在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当前的贷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中,已将授信后管理和问题授信处理作为银行授信业务的重要环节予以强调和规范,充分说明加强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最终环节,对于确保银行贷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贷后管理是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可能在审批授信时客户经营财务状况良好,但由于行业*的影响、客户投资失误的影响,上下游的影响(负面影响表现在原材料涨价和产品降价或需求减少等)会引起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发生较大不利变化。贷后管理就是要跟踪客户所属行业、客户的上下游和客户本身经营财务状况包括其商业信用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不利于贷款按时归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3、对公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现状:(1)对贷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在思想上,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始终不深、不透,没有形成真正的贷后管理理念。其次,在*上,现行的贷后管理职能是由信贷经营部门行使,没有独立的贷后检查和管理部门,客观上,造成给贷款发放和贷后检查两个职责均由客户经理履行的局面,给贷后监督检查带来了障碍,不能独立行使监督检查职能。由于贷后管理工作量大、短期难有收益,在人员不足、无独立的专职管理机构的情况下,贷后管理必然弱化。最后,在实际操作中,“重放轻管”现象比较突出(2)对企业的认识存在误区贷款发放后资金调度是企业内部的事,银行不必干预。每笔贷款的发放都有其指定的用途,企业有权调度、使用其借入资金,但应按用途使用,这也是保证还款的一个前提。更多情况下,贷款被借款人转移到关联企业,使借款企业逐渐空壳化,导致债权悬空,这种资金调度行为银行必须依法干预。能按时还贷款利息就是好贷款。这是贷后管理中较流行的思维方式,虽有一定道理,但不绝对正确。因为一方面,还息来源很重要,还息是来自正常业务收入还是不固定的投资收益,是企业经营利润还是他行借款,有些项目贷款还息甚至来源于银行自己的贷款本金等,这都是银行贷后管理应关注的;另一方面,能还息不代表能按期还本,也不代表第一还款来源落实。还息可增加银行当期收益,但若不能还本,银行仍得不偿失。(3)贷后检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后信贷资产检查作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管户的客户经理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产品市场行情等情况,搜集整理资料,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4)信贷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有待完善目前贷后管理相关办法中规定的对信贷业务贷后风险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基本情况、客户经营状况、客户信用状况、客户财务状况以及重大事项等五个方面,这些内容定性分析居多,这些定性分析因素很难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虽然财务状况分析中涉及定量分析,但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现行的贷后管理文本中,有关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方面的信息预警达到40多项,这些指标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每一科目的变化幅度设置提示关注等相关信息,如此多的比对指标需要相关人员搜集同行业、企业同期、年初等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这些指标基本上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每一个分项指标很难说明企业的财务变化趋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析来说,这些指标缺少针对性,不易于实践操作。(5)动态监测风险能力还相对较弱我行自股份改造上市以来,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建立了以质量真实优良、股东回报满意为特点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为股东价值的持续创造提供保障的战略部署。然而,在贷款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贷后管理是变化最多、最为复杂也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确保资产质量提高的重要一环。贷后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贷后管理能够持续性的发现信贷资产的风险,能及早预警,分析贷款处于何种形态,应采取何种信贷*,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于未然。目前,我行对贷前调查和贷款清收工作比较重视,而恰恰对于如何动态监测与识别贷后风险关注不够,使原本可发现的一些风险预警信号未能及时发现,丧失了化解信贷风险的最佳时机,最终影响到信贷资产的安全。(6)贷后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奖罚机制现行的贷款奖励条件,仅对清收不良贷款给予重奖,发放并安全收回正常贷款却不给予奖励,造成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励越少(失去了清收不良贷款重奖之利好*机遇)的异常机制;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优良的行(处)没有得到重奖,不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低劣行(处)却因清收了大量不良贷款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最大奖励。(7)贷后管理力量比较薄弱近年来,我行的贷款总额增长了将近一倍,而相应的员工却每年都没有相应的增加,而这其中占很大比例的客户经理人员很大精力又放在拓展市场、营销客户上,这在十年前专业银行时代是根本不需要的。“现在的贷后管理没有90年代好做,现在的贷款总量太大,而从事信贷业务人员少,管理的客户太多,贷后管理力不从心”。另外,贷后管理工作要求高,难度大,要求业务人员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善于与借款人建立比较融洽的业务联系,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跟随不上,也会影响贷后管理工作质量。由于贷后管理工作弱化,使信贷风险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范,贷后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法律依据:《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条贷款人应定期对借款人和项目发起人的履约情况及信用状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宏观经济变化和市场波动情况、贷款担保的变动情况等内容进行检查与分析,建立贷款质量监控制度和贷款风险预警体系。出现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不利情形时,贷款人应对贷款风险进行重新评价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第三十一条项目实际投资超过原定投资金额,贷款人经重新风险评价和审批决定追加贷款的,应要求项目发起人配套追加不低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投资和相应担保。第三十二条贷款人应对抵(质)押物的价值和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建立贷后动态监测和重估制度。第三十三条贷款人应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收入现金流以及借款人的整体现金流进行动态监测,对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