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新诗的贡献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2:5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7:00
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在很多方面都是巨大的。诗歌创作虽然不是他主要文学成就,但他的诗歌造诣很深。他的诗作虽然不多,但也不乏精品。不光如此,他还极力扶持新诗创作,奖掖后进,扶植新诗人,他对新诗创作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可磨灭的。 500){this.width = 500;}" border=0>
论文正文:
对于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来说,诗歌创作固然并非他的文学成就的主要方面,但他的诗歌确实有着高深的造诣。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若同志曾对先生的诗歌作过崇高的评价:“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者犀角怪,或者肝胆照人。”其中也包括对鲁迅新诗的论断。鲁迅的同学、好友许寿裳,说鲁迅“诗虽不多,然其意境声调,俱极深宏,称心而言,别具风格。”可谓知音之论。
鲁迅早在“五四”之前就写过一些脍炙人口的旧体诗。“五四”暑期,他受当时汹涌澎湃的新文化运动的激励,“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也就是如同他写小说意在“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一样的用心,为新文化运动擂战鼓,为新诗创作壮声威。他于一九一八年《新青年》上先后发表了《梦》、《爱之神》、《桃花》和《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这六首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以其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反映了时代精神,在新诗的草创暑期闪耀着熠熠的光辉,扩大了新诗的影响。
鲁迅的这几首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先进思想文化的渴求。《梦》里“黑如墨”、“墨一般黑”的令人“身热头痛”的“很多的梦”,如同“铁屋子”的比喻,表现了诗对黑暗现实 愤懑。《梦》里欢迎“明白的梦”的到来,反映了诗人对真理和先进思想的渴望;《他们的花园》中的小娃子向往邻家大花园“有很多好花”,并走出“破大门”、“用尽小心机”,得了一朵“又白又光明”的百合,便是含蓄地赞许从外域吸取先进的东西,透露了鲁迅“拿来主义”思想的端倪。抨击黑暗的现实,呼吁引进外域的新思想,正是当时时代的需要。
嘲讽复古和守旧势力,呼唤人们奔向美好的未来,也是其思想内容的一个方面。《人与时》斥责了“现在远不及从前”的复古主义论调,号召认为“将来好的”“跟我前去”。《他们的花园》对沾污百合花的苍蝇和污秽和语言进行了否定,表现了对守旧势力和盲目排外思想的批判。
此外,还有讴歌自由爱情的内容。《他》描述了一个从夏到秋,从秋到冬,痴心追求“花一般”容貌的美女而不可得的爱情诗。《爱之神》回答了中了爱神之箭而不知爱谁的问题,提出了“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鼓动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禁锢,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之声。“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这是对封建礼教罪恶的控诉,是对包办婚姻断送青年男女幸福的抗争。
一九二四年十月,鲁迅还写了“拟古的新打油诗”《我的失恋》。作者曾自述是“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是看见当时‘阿唷阿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吧’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对新诗发展方向的关切。这首诗在幽默和诙谐中含有深意。诗中不仅写了“我”到处去寻找“所爱”而不可得的经过,还从“豪家”小姐的馈赠与“我”的回赠的悬殊当中,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造成失恋的原因是双方经济地位的差别。在失恋诗流行并毒害着青年读者心灵的情况下,鲁迅写这首诗不仅是对不健康诗风的纠正,也体现了他对青年的爱护。更重要的是从经济地位入手分析恋爱和婚姻问题,引导人们认识千万失恋现象的社会根源,表现为难能可贵的思想深度。鲁迅的新诗内容健康,意境新颖,含蓄隽永,凝炼深刻,虽然他自己认为是“幼稚的”,但在新诗开创时期还是独具风格、很有特色的。
鲁迅对新诗的扶植和捍卫,是他对新诗发展所做贡献的不可忽视的方面。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自己虽然写新诗不多,但他热情地关注着新诗的发展,有力的捍卫了萌芽时期的新诗,确是“甘为泥土护春花”。
鲁迅在五四时期,不仅赞助当时就赫赫有名的胡适尝试新诗,为他筛选新诗,而且出于对新诗的培植,对于不相识的无名之辈的少年也给予热情的支持。当他收到一位少年寄来的一首题为《爱情》的新诗,深为诗里沉痛地控诉了包办婚姻扼杀了青年人爱情的罪恶所感动,便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随感录”,评议说:“诗的好歹,意思的深浅,姑且勿论;但我说,这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我们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我们要叫到旧账勾销的时侯”。鲁迅着眼于新诗的思想内容而称颂这位无名诗人,实际上是为新诗呐喊助威。
鲁迅对于非议的和攻击新诗的人,是采取鲜明的批判态度的。一九二三年《京报。文学周刊》上发表了周灵均《删诗》一文,文中贬斥郭沫若的《女神》等八部有影响的新诗集为“不佳”。“不是诗“等等,予以全盘否定。他自己写的诗也不过是“宇宙之广大呀,我说不出;父母之恩呀,我说不出,。。。。。。”鲁迅对于这种轻狂地否定别人而又拿不出货色的批评家,写了《说不出》一文予以辛辣的讽刺。其用意自然是为新诗的成长排除障碍,扫清前进的道路。 鲁迅不只是保护了新诗,他还注目并指导新诗的发展。早在一九一七年《新潮》创刊不久的时候,他就应该刊的征询,提出中肯的建议:“《新潮》里的诗写景叙事的多,抒情的少,所以有点单调。此后,能多有几种伤作风很不同的诗就好了。”后来,《新潮》克服了单纯写景叙事的缺点,出现了不少质朴而比较优美的抒情诗,诗的感染力量大为增强了。鲁迅后来曾反对失恋诗,但他对于爱情诗还是热情支持的。不仅自己动笔写诗,而且还扶持别人进行创作。比如湖畔诗人汪静之的《蕙的风》,大胆是吟唱了时代青年的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之情。先生就应请求修改过其中的不少诗,还复信指导作者向外国名抒情诗人学习诗艺。但一名叫胡梦华的,根据诗中有“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和“一个和尚悔出家”的诗句,判定这部诗集有同《金瓶梅》一样的罪孽;斥责诗人诬蔑了普天下的和尚,并指着汪静之等人说:“我对于他们只有不可思议的眼泪”。而鲁迅先生认为这是批评界极坏的现象,于是写了《反对“含泪”的批判家》一文加以反击,指斥这种“以眼泪的多少来定是非”是“近于宗教家而且援引多数来恫吓”的批评。这时期,鲁迅正在进行历史小说《补天》的写作,信笔在女娲的两腿之间描绘了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的形象,用文艺的形式抨击了封建假道学,讽刺了这位含泪的批评家的虚伪。先生对于这场毁誉的论争,关系到对于新诗的态度,对于胡梦华之类加以反击和鄙弃,保卫了新诗的反封建的战斗传统,捍卫了新诗的发展。由于鲁迅在新文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对于萌芽时期的新诗的培育、扶植和捍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新诗的倡导和实践,对于新诗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他倾洒了心血来浇灌新诗的幼苗,付出了他作为新文学大师的功劳。
鲁迅先生对新诗的创作的主要贡献是散文诗。他的散文诗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最初的《自言自语》试笔阶段到后来的《野草》,标志着他的散文诗创作已臻于完美。鲁迅后期又写了诸如《半夏小集》、《夜颂》、《秋夜记游》等,是他散文诗创作的新篇章。这里只介绍《自言自语》和《野草》。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不久,鲁迅应北京《国民日报》编辑孙伏园的请求,用“神飞”的笔名,发表了《序》、《火的冰》、《古域》、《螃蟹》、《波儿》、《我的父亲》和《我的兄弟》等七篇散文诗,总题《自言自语》。这一组散文诗是鲁迅在战斗间隙的“小感触”,但这是一个战士的感触,其中充满着哲理和情思,那冷隽含蓄的语句和流利洁净的文笔,既引人深思,也足以娱人。其中《序》是串连这一组散文诗的纽带,而本身也是一首别致的散文诗。诗用纯白的口语,几句话就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江南夏夜纳凉图。诗里那个“说三话四”的陶老头,其实是劳动人民中的智者。鲁迅曾说过:“老百姓虽然不读诗书,不明白书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里觅道,但能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决非清高通达的士大夫所可几及之处的。”这正是序言所以要托词于陶老头的缘故。第二篇《火的冰》,写流动的火,遇着了“说不出的冷,火便结了冰”,但他的本色不变,“象珊瑚的心,浑身通红”。很明显,作者是借此来歌颂“火的冰的人”,即社会中的先觉的*者,他们是永远不可征服的。第三篇《古城》,写了两个对立的形象,老头子是守旧者,少年是立志改革者。少年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决心牺牲自己,把未来的一代放到宽阔的光明的地方去。作者向为下一代幸福而献身的先觉者唱了一首赞歌。第四篇《螃蟹》是作者斗争经验的总结。诗借老螃蟹蜕壳这一件事,告诫人们在新旧蜕变中,要对旧势力保持警惕,从而提示了现实斗争的规律。第五篇《波儿》旨在阐发一个哲理,作者以友善和热情的态度批评波儿的稚气,说明美好事物或新事物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并付出必要的代价。这首诗的结尾有这样一段:
男孩子说:“你看海水是什么颜色?”
波儿看了海水,说是“绿的。”
男孩子说:“我滴下了一点血了,还是绿的。我怎么不哭呢。”
波儿说:“你是傻小子!”
波儿才是傻小子哩。世上那有半天抽芽的蔷薇花,花的种子还在土里呢。
便是终于不出,世上也不会没有蔷薇花。
这标明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美好事物或新生事物的出现有自己的历史必然,显示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最后两篇《父亲的病》和《我的兄弟》,是对落后迷信、习惯势力和“长幼有序”、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针砭。总之,这组散文诗是鲁迅采用诗的形式总结现实斗争的艺术结晶。它们是散文和诗“嫁接”后开放出来的花朵,既有诗的构思、意境和手法,又具有散文的自由、灵活和洒脱,不同于随感录一类杂文。作者不是直接将意思挑明,而是寓思想于事件、形象和意境中,并采用联想、暗示、影射,包括象征的手法,以启人颖悟。鲁迅的《自言自语》正显示了散文诗的这一艺术特色。
鲁迅先生对《自言自语》上十分钟爱的,同时也感到有所不足,所以在一九二四年开始创作《野草》时,又将《火的冰》和《我的兄弟》重新扩大,写成《死火》和《风筝》,这就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前者是后者的雏型,或者说速写和素描。《野草》作为现代散文诗的一朵奇葩,一座高峰,它不是突然兀立而起的,而是鲁迅进行创作实践,吸取外国的和中国的散文诗创作的成果,而后才堆砌成的。
《野草》最初陆续发表在《语丝》上,当时正是“五四”运动落潮以后,鲁迅处于苦闷彷徨中,所以写得比较隐晦、曲折。因此,要理解它,必须先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关于这一点,鲁迅自己曾有过具体说明,在《自选集》中回忆说:后来《新青年》散掉了,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斗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小本,谓之《野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很明显,散文诗《野草》写在*的沉寂时期。鲁迅当时的心情是孤寂的、索漠的。他当时不知道沉寂是暴风雨到来的前奏,预示着*的大风暴不久就要到来,因而有些失望和颓唐。许杰杰同志说:“《野草》所表现的精神,就是理想与现实,希望与绝望,光明与黑暗的矛盾;同时也是作者当时旧的世界观正在动摇、摧毁,却还仍旧有一定的势力,而新的世界观在大酝酿,准备大飞跃,却又尚未建立的矛盾。”但就其基本倾向来说,《野草》又是积极的、战斗的。
《野草》的内容,孙玉石同志概括为赞颂韧的精神、解剖自己和批判社会等三个方面。此外,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个内容,那就是对希望和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野草》的首篇《秋夜》,写了希望和失望的冲突,乐观和悲观的矛盾,而主调是对战斗者的歌颂。作者赞美枣树“默默地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眯着许多蛊惑的眼睛”。这里把秋夜的天空比作阴险、懦弱而又冷酷的统治者,把枣树比作战斗的英雄,不管天空使出什么手腕,枣树一如既往,不受蒙蔽,不受欺骗,决心抗争到底。作者又赞颂那些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的追求光明的小青虫,同时带着婉惜心情哀悼他们的牺牲,鲁迅似乎不赞成他们的斗争方式,因为那只有死亡,而没有成功的希望。《过客》中的过客是一个不疲倦的勇敢的探索者,同时又是思想上充满着矛盾的人,他走到日暮,身心疲倦,脚也破了,而且流着血,前面等待着他的是坟地,即使走完坟地,也不知道前面又是什么?但他不肯停留下来,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布施,以及怜悯和同情,昂着头,奋然向西走去。过客实际上是鲁迅思想和精神的写照,他那坚持实践,坚持战斗,勇敢地探索*道路的求实态度,正是鲁迅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样的战士》中的战士也一样体现着鲁迅精神。那是怎样的一个战士呢?“他只有自己,但拿着蛮人所用的,脱手一掷的投*”,他走进无物之阵,知道“慈善家,学者,文士”等虚假的招牌,但他绝不受蛊惑,“举起了投*”;他不听慈善家们赌神罚咒,说自己如何公正,微笑着,“偏侧一掷,却正中了他们的心窝”;他得了害慈善家的罪名,他老衰,寿终,谁也不闻战叫,但他始终没有停止战斗,他又“举起了投*”。在这个战士的身上,一方面表现了叛逆的、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孤独和空虚的情绪。这是鲁迅当时真实面貌的反映。
鲁迅是深知自己弱点的,所以他时时解剖自己。《影的告别》写一个奇怪的梦境,当人们熟睡时,影来告别了。影的形象是鲁迅内心矛盾苦闷的反映,他在孤独的彷徨中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突出地反映了颓唐的思想,但是鲁迅并不眷恋黑暗和虚无,他解剖自己,正是表示自己要和影告别,决心向黑暗作绝望的抗争,来为别人换得光明。鲁迅在解剖自己的同时,一丝一毫也没有放松对敌人的斗争。《野草》针对当时的社会时弊进行无情的揭露、讽刺和批判。《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里,鲁迅对“寻人诉苦”的奴才,也表示了极端的厌恶,对那种柔弱的奴性作了批判。《狗的驳诘》是鞭挞社会上那些依附权势的正人君子的。《颓败线的颤动》是对忘恩负义者的批判和复仇。鲁迅自己曾用牺牲生命来培育过青年,但某些青年却背叛他,他因此感到痛苦和愤怒,也表示过要复仇。这篇文章所写的,是他自身生活的体验。
眼前看到的是黑暗的社会和社会上的丑类,却又不知道前途在那里,光明在何处?鲁迅当时的心情确实是沉重的。在《希望》里,他两次重复裴多菲的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句话初一看,好像既否定了虚妄,到否定了希望。其实它反映了鲁迅思想的变化,从否定希望之为虚妄,到否定绝望也是虚妄,那正是要告诉人们,与其在空虚的绝望中耗尽青春和生命不如在空虚的希望中去追求思想,因为这究竟还有希望的可能。这句话,是鲁迅对那些绝望中的青年说的,他渴望他们挣扎起来,去寻找希望。《题辞》则明确地告诉我们希望在哪里。目睹一九二七“四一二“和”四一五”*反动派的大*,在刀光和血泊里,鲁迅终于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挣脱了黑暗的重压,发出了战斗的呼喊: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诗中这“地火”,显然指的是中国*党所领导的*斗争。鲁迅坚信烧毁黑暗的社会制度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题辞》充满着*的乐观主义。
《野草》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极高的,风格也是十分独特的。从构思上看,《野草》把浓郁的诗情和深邃的哲理调谐起来,既有诗情画意的美,又有蕴含深刻的道理。鲁迅常常在景物里潜藏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是探不到底的。从语言上说,《野草》冷峻、峭拔,遣词造句,十分周密、细致,又十分生动传神。例如《淡淡的血痕中》讴歌猛士:“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的苦痛,正视一切重迭淤积的凝血,……”一词一句,精辟、有力,把猛士的清醒、沉毅、坚韧的性格特点,似浮雕一样突现出来。《野草》中各篇的语言风格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明朗,笔调清新,富有绘画美;有的隐秀,曲味余包,富有内蕴的美;有的和谐,读来铿锵,具有音韵美,等等。从表现手法说,《野草》较多地采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所描写的故事、人物和事件大多有象征意义。象征具有暗示、联想的作用,使含义更加深广。从体式说,《野草》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诗体,如《我的失恋》;有戏剧体,如《过客》;有小说体,如《风筝》;有寓言体,如《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等。鲁迅广采博取,把各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都熔化于一炉了。《野草》堪称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艺术珍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7:00
鲁迅的新诗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无情鞭挞,对反动封建思想的有力批判以及对自由婚姻爱情的执着追求。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鲁迅的新诗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融合,对匡正当时诗歌界的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倾向起了一定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7:01
鲁迅强调新诗的韵律美和抒情性(情思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7:01
给了世人其实【你自己找】。。。。。。O_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