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楼高重倚望 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2: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7:12
词句出自————江南柳 张先,全词为: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解词:隋堤柳: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所植的柳树。唐罗隐有《隋堤柳》诗。路尘:道路上飞扬的灰尘。柳桥:柳荫下的桥。古代常折柳赠别,因泛指送别之处。分袂:离别;分手。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关情:掩饰感情;动心,牵动情怀。斜照:斜阳。新月:夏历每月初弯细如钩的月亮。倚望:徙倚怅望。亭亭:形容耸立高远:浮云亭亭如车盖。
解析:此调即双调的《忆江南》。词中写的是别情,调名“江南柳”兼关题意。通首作女子口吻。
全词要点在“自关情”三字,开篇却从别路写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后人称为“隋堤”。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在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总之,前二句就通过“隋堤”展示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路行程,暗示离别图景,寄有依依别情。一个“远”字,对别者是长路漫漫,含有旅愁;对于送者则刻画出依依目送的情态。八个字的含意可谓丰富了。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概况性极强,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同情感了。
上片前四句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地叙写普遍的离情,“亦愁生”三字微露主观情感。末一句则用“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自关情”——即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由于递进,便觉深刻。
过片词意有一大跳跃,已经是别后。别时那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着重写送者在城楼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在城楼延伫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隋堤远”数句正是日落前望中之景,重望时应当是不甚明了。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此而产生了幻想:“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这里的着想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类,可能受到它的启发。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女子身份亦由此见出,“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充满挚意柔情。
总的说来,通首词没有刻画送别情事,更没有刻意作苦语,但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的别情,有烘云托月之妙,将一己别情写得非常充分。全词也没有点明双方身份、关系,被称作“君”的甚至未直接露面,但通过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的着想,给读者以明确的暗示。词的语言明快素朴,情调清新健康,在送别之作中颇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