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总共有多少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1:3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15
在现代公历中,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1年通常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或者说是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从某一定标点再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由于所选标点不同,年的定义也不同,通常有:
1回归年(太阳年) = 365.242199174日
1恒星年 = 365.25636日
1交点年 = 346.62003日
1近点年 = 365.25964日
一般取近似值365.2422日
现在天文学上采用儒略年,其准确数值为365.25日,每天为86400秒,总数为31557600秒。
在中国,年的出现历史
中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雏形。
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为岁首。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故岁首也不相同。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所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之月;在共和行政的初期,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政,制定纪年。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
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南宋杨忠辅编写的《统天历》和元代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均以一岁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的平均一年时间长度完全一致。《授时历》是1281年颁行的;现行公历却是到1576年才由意大利人利里奥提出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15
阴历与阳历阴历也叫农历。农历的一年是354天,是按照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计算的。农历的一年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
阳历也叫公历。阳历的一年是365天,是按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计算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多一点。
阳历(一年365天)比阴历(一年354天)每年多出11天多,为了避免阳历的月份与阴历的月份越拉越大,就用闰月来找补。19年中有7个闰月年。一般是农历的春节前立春的,第二年不闰月。过了春节立春的,这一年就有个闰月了。
阳历的一年中,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都是30天。2月份一般是28天。2月份4年有一个29天。为什么多出这一天,是因为阳历每年是365天5小时多,差不多4年就会多出一天时间。至于那一年的2月是29天,你只要把公元计年的年份除4,没有余数的那一年2月就是29天。如2004年,除4,没有余数,那这一年的2月肯定是29天,2005、2006、2007除4都有余数,这三年中的2月肯定是28天。
为什么阳历的2月是28天?这是古罗马在制定日历时,起初设想月份的单数为31天,双数为30天。但这样一年是366天,比365天多出一天,必须从12个月中抠出一天。因为在古罗马,执行死刑都在2月份,所以都认为这个月不吉利,那就从2月中抠出一天,成了29天。当时一罗马大帝出生在有30天的8月,比上一任出生在有31天的7月的大帝少一天。他就又从2月份中抠出一天,加到8月份。从此阳历的2月就成了28天,本应是30天的8月份成了31天
中国的阴历,又称农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即将到来的春节都是阴历的节日。不过,若是问起阴历的规则,怕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多数人知道初一是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月圆的那一天则在十五左右。不少人也知道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大概的日期。再细节的概念如闰月对大多数人则不甚了解了。本人经过一番查找与阅读,终于对阴历的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四条规则:
1.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的时刻的计算以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为准。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
2.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3.每年的冬至总是落在这年的十一月中。从一年的冬至的第二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称为一岁。如一岁中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这一岁为闰岁,要加入一个闰月。
4.闰岁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一岁中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闰岁中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不过若已知当年的阴历,则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估算出下一年春节的日期。这种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年份。找到当年阴历十一月一日对应的阳历日期,将月数减十而日期数加九再减掉月数,如果得出的日期在下一年的阳历一月二十二日到二月十九日之间,则春节就是那天,误差不超过前后一天。例如2002年阴历十一月一日对应阳历的12月4日,则按此方法预测的2003年春节的日期为2月1日,与实际日期相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16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全年有365天,12个月,53周。。。。
是365.25天,每4年一闰年,闰年366天。
年是与地球在轨道上绕太阳公转有关事件再现之间的时间单位。将之扩展,可以适用于任何一颗行星:例如,"火星年"是火星自己完整的运行绕太阳轨道一圈的时间。
1984年起,天文学上采用儒略年(不可和历法上的儒略历相混淆)作为统一的年的时间单位,规定为365。2425日,与回归年相比每3000年误差1日。
现代公历里,平年一年为365天,闰年一年为366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17
365或366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17
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