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1: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30
脉“象”和卦“象”,这其中的“象”是什么意思呢?此两“象”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用抽象的概念解释事物的表象,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这种表面的现象在一定的情况下是不能够反应事物的本质的。 脉“象”即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这种形象包括脉动的频率(迟脉、数脉),节律(结脉、代脉、促脉),充盈度(虚脉、实脉),通畅的情况(滑脉、涩脉),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而这些形象能否如现代老百姓所认为的中医“一把脉”就什么“病”都知道了呢?这要从现代老百姓所认为的“病”说起。现代老百姓认为的“病”多数是西方医学的一些诊断名词,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炎、胃炎、肾炎等等,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痰饮、血瘀等等证候上来,即使能够认识到这方面来,多数也是片面的,不够全面。这是西医学对中医学的一种影响,也是国人对中医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况且,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一诊,也不能够反应中医诊断的全貌。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脉学专著是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此书汇集汉代以前的脉学之大成,选取《黄帝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根据脉的形象总结出二十四种脉。李时珍的《濒湖脉诀》发展为二十七脉。李士材再增入疾脉合为二十八种。脉象是中国经数千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西医学传入中国不过百十余年的历史,但是,其在诊断技术上发展迅速。准确率高。简单的说从发展的时间上来看,中医的脉象和西医的病名也就百十余年的交集,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哪个人能够把西医的某个疾病同中医的某一种脉象联系到一起。况且,中医、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也不可能联系到一起。但两者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治疗疾病已期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所以说,中医的脉象是不能够如老百姓所认为的“一把脉”就把自己心目中的西医诊断病名给“把”出来的。 而《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有原文说:“按其脉,知其病”。又做何解释呢?当时所指的“病”即是当时老百姓所认识的病证,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等证候。而那时的病名没有现在西医病名的干扰。时间不同,意义也不一样了。 那么,中医的脉象主病又是什么意思呢?又能主什么病呢?脉象主病是指脉象主要提示的病症。现把脉象与主病列述如下:1.浮脉主表证,也主虚证。2.沉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3.迟脉主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4.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5.洪脉主气分热盛。6.微脉主阳衰气少,阴阳气血诸虚。7.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元气离散,又主湿病。8.散脉主元气离散。9.虚脉主虚证。10.实脉主实证。11.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12.涩脉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13.长脉主肝阳有余,阳盛内热等有余之证。14.短脉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15.弦脉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16.芤脉主失血,伤阴。17.紧脉主寒,痛,宿食。18.缓脉主湿病,脾胃虚弱。19.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20.牢脉主阴寒内实,疝气,症瘕。21.弱脉主气血不足。22.濡脉主诸虚,又主湿。23.伏脉主邪闭,厥证,也主痛极。24.动脉主痛,惊。25.促脉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也主肿痈。26.结脉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27.代脉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28.疾脉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另外,有相兼脉与主病。所谓相兼脉象是指这些脉象互相兼现来说,如徐灵胎所说的合脉。相兼脉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象所主病的总和,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临床上又有舍脉从症,舍症从脉的情况,说明脉症也有真假之分。脉有从舍,说明脉象只是疾病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因此,不能把脉象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一依据,只有全面的运用四诊,四诊合参,才能从舍自如,得出正确的中医诊断。最后忠告患者朋友:凡是“一把脉”,不经过四诊辩证,详细询问病史,就给你开出药的中医大夫,千万不要吃他开的药,吃了也不对证,耽误病情。这样的中医大夫忽悠人、骗人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