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1: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48
微山县第三中学是一所伫立在距县城80公里的偏僻农村、艰苦湖区高中。这里的人民群众经济还不富裕、文化还很落后、学校办学条件还很差。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和追求幸福生活,期盼教育快速发展,期盼孩子受到优质教育的要求更为迫切。党的改革开放的*,特别是近几年,党的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实施,国家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和一系列惠农*的不断深入人心,党和*领导对教育的关心和希望,都化成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献身教育的强大动力。要为微山县特别是县北四乡镇近20万湖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全体教职工的不懈追求。全体教职工知难而进,锐意进取,靠改革带来了学校的生机,靠创新注入了创业的活力,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在困境里谋取发展,闯出了一条偏远农村学校生存发展的路子,把学校变成远近闻名的湖区杏坛。
发展——把三中变成农村中的城市
几年前的高中教育环境处于恶性竞争、混乱无序的境地,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办学条件,不安定的师资队伍,不信任的社会*,困扰着可怜的三中,被挤垮、湮灭的阴影笼罩着。面对这艰难的境地,学校领导一班人深深地认识到,留住人才就留住了三中的事业。他们耐心的找老师们交心、谈心,让老师们看到农村迫切需要教育,让老师们安心农村教育工作,让老师们看到在农村从事教育建功立业、成就自我的希望。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多方筹资先后建成6栋高标准的教工宿舍楼,让老师们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楼房,还节支挖潜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求得与城里同学心理上的平衡。
1999年,三中又面临着生源无序竞争的挑战。学校要生存,吸引学生,服务学生,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在县*的关心下他带领学校多方筹资建成了集食宿于一体的高标准综合学生服务楼。随着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动员社会力量捐助兴建的第二栋教学楼投入使用,又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征地60亩建成大型运动场、风雨操场、健身健美场地和绿化园区,还筹资新建了综合实验楼、图书楼等设施。
学校具有超前的发展意识,尽快让学校具备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和齐全的实验设施,安装了全县首家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图书电子管理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建成了校园网和教育信息网,加入*教科所华教资源网,并于2006年6月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富足、优美的环境使农村孩子仿佛置身于城市之中。
管理——把三中变成师生们的家园
在改善办学条件、绿化美化学校的同时,学校领导一班人确立了以情感为主、制度为辅的管理原则,努力把三中塑造成师生的精神家园。在多年的努力下三中领导班子形成了朴实无华、热情坦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共同的风格。他们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先锋和堡垒作用,遵循*同志“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信条,讲团结比廉洁,讲敬业比奉献,讲追求比成就,赢得广大教职工的信赖。
坚持“情感留人,服务留人”的管理信条。努力靠情感投入和人格魅力,留住三中教师的心,让老师们有人文情怀上的归属感。从来就没有想过怎样管老师们,而是考虑怎样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全校教职工都把教育教学看做自己的事业,把三中当成自己的家……
尊重教师、培养教师是调动他们工作热情的前提。学校不放松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提升,让老师们幸福地工作,让老师们成为学生生动的教科书。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组织开展了“一帮一”活动,大胆起用了青年教师当班主任、教高三,鼓励他们业务进修、参与课题研究,合理运用多种奖励方式激励教育学生。
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管理。组织编写《班主任手册》一书,介绍了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条件、方法艺术,经常举行“我爱我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我教学生做人”论坛,使三中的班主任都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理论水平和管理艺术。
把教育价值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上。他提出“在家做个好儿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新“三好学生”观。引导教师“发现学生、发展学生、发表学生”,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报国、自立自强、诚实守信、自我管理教育,举行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情感体验等活动,硕果累累。
确立了“三让”温情承诺。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般的教育资源,让问题学生享受高分学生样的关爱,让特困学生受完高中教育。他经常对教职工们说:“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农村的孩子已经够苦了,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人为的再把学生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了”,“教育公平是社会上最大的公平,心目中有所有学生的老师是好的老师”,“我们要做到善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能亏待贫困家庭的孩子”,“教师要用‘拇指教育法(鼓励式)’取代‘食指教育法(指责式)’”,“让学生满意是学校、教师做好工作的追求”,“学校要在精神上为每一个学生在人生的沙漠中找到了一片希望的绿洲”。同时,学校在物资上也对学生实行奖学金工程、培优补弱工程、友爱助学工程等,让他们上得起、学得好,生活得快乐。
努力把三中塑造成师生的精神家园。走进三中,就感受到独具魅力、沁人心扉的文化氛围:矗立门庭的“孺子牛”大型雕塑,象征着“团结协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永不满足”的三中精神;办公楼墙壁上高悬的牌匾“希望在这里诞生,奇迹在这里创造”、第二教学楼上济宁日报刊登的“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微山三中新课程成果采撷”,有力地诠释了三中人艰苦的创业历程和不凡的骄人业绩,也昭示了三中人的不懈追求和美好向往;鲜明、生动的红色文化与儒家思想精华在路边的道旗和宣传橱窗里的展版上,让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综合服务楼顶上牌匾“牢记父母重托,学成报效祖国;凝聚感恩力量,共建和谐校园”,传达了莘莘学子的爱国热情和传统美德。教学楼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生存”的牌匾,寄托着老师们对学生殷切的期望;体育馆内醒目的“养我浩气、强我体魄、精我技艺、壮我本色”的誓言,文化广场前的大型牌匾“红色微山湖,*三中人”、“甘为孺子牛,愿做三中人”,展现了走在新课程前面的三中人的崭新风貌,更昭示了微山三中的美好未来。
成就——把三中变成创造奇迹的地方
学校全体教职工一路走来,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辉煌。锻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职工队伍,造就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合格人才,向高校输送了众多优秀新生。这几年,学校在如下几个方面发生了崭新变化: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评为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进步学校”、“教学工作示范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多次居全县乃至全市前列,近几年,有六名学生获全县高考总分第一名,有20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多次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学校教职工不断壮大,老师们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他们能在偏僻的农村安心工作就是思想境界高的表现,他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中有120多人获得全国、省、市、县级表彰和奖励。学校2003年荣获“全县教职工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又获“济宁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积极筹资280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建成各种功能楼房12栋,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特别是129套教职工宿舍楼的投入使用,极大地稳定了教师队伍。拥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高标准的实验设施和宽敞的体育运动场,实现了学校行政、教师办公、图书、食堂、校园安全等电子化管理。
学校高考曾获全市农村高中第一名,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20多项,是省级规范化学校、省会考工作先进集体、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科学普及示范学校、山东省诗意校园、市级文明单位、市教育科研重大课题实验基地,被省教育厅、曲阜师大等高校确定为课程研究基地,被评为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进步学校”、“教学工作示范学校”,还被确定为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定点联系学校、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教科所科研示范校。
2008年3月学校被山东*宣传部确定为“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科学发展观宣教基地”。
微山县第三中学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的发挥了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引领作用。学校已成为微山县教育的一面旗帜,成为济宁市农村高中学校的排头兵,成为山东省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