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经》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0:3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2:38
要是某人突然向你提问有关“礼”方面的知识,你是否有十足的把握,自己一定能够对答如流。但我想你一定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始终能够保持着“礼仪之邦”的称号,而礼仪文化也深入我们每个人的骨髓之中。从一本名叫《礼经》的古书籍之中,我们能够详细了解到一些有关古辈先人的礼仪规范的知识,因而《礼经》的主要内容重在礼仪的行为准则,简言之就是一个“礼”字。
《礼记》简称《礼》,又称《礼经》、《士礼》,自晋代以后则普遍被人们称之为《仪礼》。它是先秦六经之一,先秦时期经学很是发达,因而这部书可谓是当时教课级别的存在了。为了规范不同阶级的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中的行为举止,就需要有一个可靠的行为准则,而这部书则详细地记述了有关贵族阶层在冠、婚、丧、祭、朝等方面的各项礼仪规则。
《礼经》重在其礼仪规范上。中国古代是一个礼仪社会,要想在社会生存,那么就必须学礼。孔子也曾对其儿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在古代要是不学礼经的话,那么就无法懂得该如何完美地去应付各种场合。只有严格地按照礼节去行事,才能够将事办成功,才能够真正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要是不掌握一套有效的礼仪规范,那么就无法做到安身立命。
总而言之,《礼经》主要向我们记载了有关礼的仪式、节文,以及一些具体的规定。比方说,古代的士相见时,两人应该了解与对方该如何见面见面,先行一步,该如何作揖,最后又该如何还礼。虽说这些步骤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记载的,看起来很是复杂、繁琐,但在古代就是得要学会如何去遵守这一些准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2:39
礼经包括周礼,仪礼和礼记三个部分,是先秦的六经之一,主要用来阐述各种礼仪观念和思想观念,记录人们日常生活的举止言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2:39
礼记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当时的*为了规范各阶层人在特定的场合当中的行为准则,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规范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2:40
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周礼》,《仪礼》,《礼记》,也就是描述了一些对于礼仪的传统和发展过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2:40
礼经:《仪礼》的本名,汉代对《礼》的一种别称,是先秦“六经”之一,存世的有十七篇。 [1] 先秦时期经学发达,六经已是当时的基础教材。 [2] 礼拜佛经。 [3]
中文名 礼经 汉语拼音 lǐ jīng 注 音 ㄌㄧˇ ㄐㄧㄥ 其他称法 《士礼》、《礼》、《仪礼》 词语出自 《汉书》
目录
1 引证释义
2 传承流变
3 成书年代
引证释义编辑 播报
1、古代礼学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礼,先秦记载仪节的《礼》一书;经,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汉书·儒林传·孟喜》:“父号孟卿 ,善为《礼》、《春秋》…… 孟卿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喜从田王孙受《易》。”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堂堂袁公(袁可立),揆之于祭典礼经,无弗合者。”
清·皮锡瑞 《经学通论·三礼》:“ 汉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 汉 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合记而言,则曰《礼记》。许慎、卢植所称《礼记》,皆即《仪礼》与篇中之记,非今四十九篇之《礼记》也。其后《礼记》之名为四十九篇之记所夺,乃以十七篇之《礼经》别称《仪礼》。” [3]
2、礼拜佛经。 [3]
传承流变编辑 播报
礼古经原有五十六卷,先秦“六经”之一。先秦时期经学发达,六经已是当时的基础教材。 [2] 近人考证认为可能成书于战国前、中期,遭秦火之后失传。汉代,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此外有鲁恭王从孔壁得《礼记》,又有河间献王得先秦旧书《礼》、《礼记》之属。魏晋之际,《礼》始称为《仪礼》。到了唐朝,孔颖达编《五经正义》时候,《小戴礼记》第一次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之《礼》。这样,《礼》终于变成了《小戴礼记》而不再是《仪礼》。 [4-5]
《礼》在汉代被称作《礼经》的原因有二。其一,由于“专主经言”。其二,汉武帝罢黜诸子传记博士,唯立儒家“五经”博士,《礼》作为“五经”之一,自然被称为《礼经》。 [6]
春秋以前,中国就有久远、深厚的学术传统。“从能够得到的信息,我们看到孔子学术传统的久远与深厚” [2] 。春秋时期“有很多的学术,而且学术是在六经” [2] ,六经包括礼经在内。
秦火之后,礼经失传。汉初只有高堂生能够传《礼》。《汉书·艺文志》说:“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 [7] 《士礼》就是《仪礼》——我们所说的礼经。
除高堂生一脉之外,西汉学术史上又发生两个重大事件:一是发现孔壁中书;一是河间献王得书。恰恰两者又都有礼经出现,且有经有记,史籍对此都有记载。
《汉志》称:“《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又称:鲁恭王从孔壁“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这与《汉书·鲁恭王传》记载:“初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于壁中得古文经传”应是一事。
《汉书·河间献王传》说: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献王“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 [8] 。这盖为“三礼”之出处。
所见的《礼记》是西汉小戴(戴圣)《礼记》,在唐朝被列为经书。其内容庞杂,把许多不是申释礼经的文字也吸收进来。正如李学勤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小戴礼记中《别录》列为‘通论’的部分,如《檀弓》、《礼运》、《学记》、《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以及《大学》、《中庸》、《缁衣》等尤其如此。” [7]
成书年代编辑 播报
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西周初周公撰写说。古代许多经学家都持此说。
(二)春秋后期孔子撰作(或修定)说。
(三)写成于春秋之前,但未必是周公所作。孔子对其有所整理增损,并以之教授学生。成书于战国,后又经汉儒编定说。现代礼学名家沈文倬先生持此说,并得到许多礼学研究者的认可。
参考资料
1. 《汉书·儒林传·孟喜》:“父号孟卿 ,善为《礼》、《春秋》…… 孟卿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喜从田王孙受《易》。”
2. 李学勤.《李学勤讲演录》.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124,126
3. 汉典·礼经 .汉典[引用日期2012-10-18]
4. 《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按当作“十七”)篇。”按,所云《礼》、《礼经》、《礼古经》,即谓《仪礼》。
5. 《晋书·荀崧传》:晋元帝时,太常荀崧请置郑玄《仪礼》博士一人。
6. 《周礼注疏》曰:“故始皇禁挟书,特疾恶,欲绝灭之,搜求焚烧之独悉,是以隐藏百年。孝武帝始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