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全息投影和真全息投影有什么区别26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9 09: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4:02
楼上们都在讲玄学。
首先明确一个定义:全息。
全息是指全部信息,对于一件物品的光场来讲,全息即指除光的频率(颜色)、振幅(亮度)之外,还保留下了光场的相位信息。全息照片无关是否3D立体,只有保留了光场的相位信息,才能叫做全息。
不过这么说很难理解,而且跟实际原理也有些出入,但它的原始定义就是这样。而现有的成品,通俗上说,一张全息照片区别于普通照片,它是有深度的。这个深度不是说它记录下了景物的空间关系,而是字面意思,这张照片是有深度的。
它记录下的是参考光与被记录物体反射光的干涉条纹,这个条纹不是像纸上的线条一样画在照片上,而是类似果冻上的刻刀划痕。所以全息照片的拍摄通常需要曝光较长时间。
因为照片类似果冻上的划痕,具备一定的深度信息,所以划痕彼此交叉之后不会影响最终投影结果(参考光和反射光都是具备一定入射角度的,不同的入射点,不同的角度,最终路径上交叉的部分不会影响整条线性的路径。)
曝光完成,记录下反射光和参考光的干涉路线(立体的,有深度,不止是条纹)的胶片定影后被称为干板,这时只要拿参考光从原来的角度照射这张干板(或称全息膜),那么这些参考光线在穿越干板时经过被记录下来的干涉路线,也即参考光与被拍摄物体反射光干涉后波幅叠加部分经过的路线,就会在干涉相加处亮度更高,相消处亮度更低(曝光能量决定的,即对底片透光性的影响),那么观察者站在全息膜背后,正对着参考光的方向,就能看到被拍摄物体的全息影响。
这个时候,观察者移动一定角度,相应的,能够进入观察者肉眼或者相机的光线也会改变(因为全息相片记录的是干涉的路径,有深度,也有指向性),这样,观察者就能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相应位置的全息影像,非常立体*真。
这必须要有全息膜。如果参考光在全息膜正面,透过全息膜后将影像投影到平面漫反射幕布上,那么投影的结果其实是平面影像,而非立体的。只有直接观察全息膜,或者经镜面反射,才能看到立体图案,这是由光线的方向性决定的。
全息投影,一定有全息膜,观察的角度也一定是要看全息膜才可以。
至于平时所见的那种金字塔形的所谓全息膜,那只是张普通塑料纸,利用反射原理发射的平面图像,具体有个名字叫做佩珀尔幻象,立体感是你的脑补。通常做成4个面,每个面都是一副独立的平面图像,所以它只有4幅图像。
还有种空气投影,是利用水雾进行投影,视频源同样是平面的,只是水雾在运动所以产生了层次,它的层次不可控,立体效果也是脑补。
前两年日本团队搞出来一种用多束激光聚焦轰击空气使空气电离发光的技术,倒真正是能在空气中直接成像,不过根本不适合娱乐用途,永远也不会。在某些紧急时刻,倒是能够成为预警措施,比如在拉响防空警报后直接向天空投射出撤离路线。
最真实的裸眼3D投影是旋转镜面投影,它利用一组高速旋转的镜面与多台投影仪(通常超过12台)配合,把不同角度应该看到的影响投影到镜架上,而镜架在高速旋转,时间配合上经过精心设计,使镜面旋转到特定方向时刚好将该方向应该看到的景象反射入观众的眼里。
当然,某个非常神奇的公司那种只融资不见出成品的黑科技就不说了,那是它们的机密,反正我是理解不了怎么可能。
这些方法,即使再优秀,也称不上全息,全息不等于3D投影,全息投影技术也不代表比其他3D投影技术优秀。
它们的关系,就像鸭蛋与咸蛋的关系,咸鸭蛋是好吃,别的蛋也不差。但别的蛋做的咸蛋即使再好,它也成不了咸鸭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4:03
真全息是只有地上的一层平面就能在上方的空气里显示出影像,换角度观看不影响清晰度,而且人体能穿透画面走过去。真全息现在只是一个概念。
伪全息是用倾斜成各种角度的光学材料折射光源形成全息的视觉效果,只能在设计好的角度观看,想穿过去会把脑袋碰个大包。伪全息现在已经可以使用手机和特制视频,通过自制设备实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4:03
伪全息视频只有4个90度面,真正的全息没见过应该是360度一个整体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