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1:4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17:40
明线是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暗线是反动统治者实施陷害林冲的诡计。
双线是矛盾斗争关系,暗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官*民反。
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
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扩展资料:
人物形象分析
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他不满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而已。
并且自认是“罪囚”。对李小二,尽管有恩于他,还“恐怕玷辱”。甚至在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
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是一个“摸不着便杀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养”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
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发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本文运用的艺术手法
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
课文有十分精当的细节描写。如两处写“偷听”:一为李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前一处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造成悬念;后一处详写,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听者听得真真切切,怒火喷发。多处写到“火”和“雪”。
“向火”,“火盆”,生起“焰火”,“将火炭盖了”,“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等都是铺垫,草料场内烈火冲天和英雄怒火中烧才是作者写“火”的真意。直接写“雪”则有三处,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的浪头开始涌起。
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着紧张气氛在逐渐增浓;怒杀仇敌时,那雪“越下得紧了”,更有卒章显志之妙。正如鲁迅《“大雪纷飞”》所说:“《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的远了。”
简洁明快的白描手法
作者刻画人物,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行动的描述,很少作静态的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往往是通过故事来表现的。而对于一个场面的动作描写,又往往是不加渲染烘托,只是简洁地描写言语动作,而不是单纯的心理描写,也不旁加议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神情心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18:58
明线:林冲巧遇李小二,买刀寻仇,赴草料场,山神庙手刃仇敌。暗线:陆谦来到沧州,贿赂管营、差拨,设计火烧草料场,谋害林冲,山神庙阴谋败露被杀。
作用:
1、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林冲在明处委曲求全,但陆谦们在暗处的阴谋表现了高衙内们的阴险和毒辣。
2、有利于揭露当时社会的复杂黑暗,表现更丰富的作品主题。
3、明暗线相互作用和推动,使情节的发展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解题方法点拨
从文章中找出明着和暗着写的人物及其行事进行概括,一般用谁怎么样怎么样又怎么样的格式表述。
双线安排的作用一般从有利于刻画人物复杂的性格、有利于揭示当时社会环境,表现作品主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角度作答。
答题模板:明线是:谁怎么样怎么样又怎么样。暗线是:谁怎么样怎么样又怎么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20:33
好好看看,这篇文章不难,别问人了追问你知道就说嘛追答明线是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暗线是反动统治者实施陷害林冲的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