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7:33
“八旗子弟”本是名词,前清时代表“荣耀”,晚清时代表“败家子”。关于“八旗子弟”的堕落,后人以为,是王爷们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女,或者国家没有让这帮子弟接受社会兵营锻炼所导致。而我在阅读他们的演变史后认为,关键因素并非如此,他们的堕落不可避免。
清兵入关,统治中国之后,“八旗子弟”的安置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兵营,一部分安置社会。走向社会的这批“八旗子弟”,由弯弓射雕的骑手转为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这应该算是“文明程度”提高的转变,但可惜由于“八旗后”先天底蕴不足,这种转变难以到位,所以干脆“变形”为纸醉金迷的公子哥――持着折扇、提着鸟笼招摇过市,身后簇拥着家丁打手。因为别无所长,他们一不务农,二不做工,只是在社会游荡。
留在兵营的这部分“八旗子弟”,虽然一如既往接受军事训练,但一则因为他们的父辈功劳,成为国家军队的“特殊人群”,二则由于他们进入和平年代,久疏战事,所以战斗力的下降不可避免。
前期“八旗兵”趁势入关,借汉人内乱之际横扫中原,血洗江南,杀出了“威名”。“八旗兵”在关键的山海关一战中发挥了奇兵的作用,曾经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李自成农民军,打得过吴三桂,却根本不是“八旗兵”的对手,可见“八旗兵”战斗力何等强劲,堪称当时最好的“精锐部队”。
等到了中后期,所谓的康乾盛世,留在兵营里的“八旗后”也开始坐享百年战果,他们比社会上的浪荡子弟还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鸦片战争时期,“一杆烟*”已成为他们的主要标志物。
晚清时期,无论是留在兵营里的“八旗后”,还是走向社会的“八旗后”,已经到了“惟知抽鸦片、提鸟笼”的境况,什么样的丑事都干得出来。对于“八旗子弟”的蜕变,清朝统治者并非没有察觉。明王朝因为*亡国,清朝的统治者在吸取前朝教训上还是比较用心。清朝基本没有昏君,他们几乎个个“勤政”,而且比较清心寡欲,整体不太贪婪。
出于国家政权不变色的考虑,清朝历届领导人都试图挽救“八旗子弟”,他们督促王爷们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并组织了不少“社会锻炼”运动,希望以此来让那帮子弟保持“艰苦朴素、骁勇善战”的作风。
譬如雍正时期,发布“京旗移垦”*,组织“京旗移垦”运动,把居住在京城一带的闲散旗人,移往东北从事农业垦殖,自食其力,一是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二是为了让这帮子弟经受劳动锻炼,希望重振八旗威风。
然而,总体收效甚微,京城这些子弟们没有几个愿意去,即便去了,也空手而归,继续等着皇家供奉。被圈养了太久的宠物,已彻底失去了掠食的野性。他们陶醉在京城花天酒地度日的生活中,每天琢磨着怎么使生活更好玩些,遛鸟、唱戏、赌马、斗蟋蟀成为他们的强项。
在他们的盛世末期乾隆朝中,“八旗后”成了街头巷尾的当铺里最受欢迎的客人,因为国家颁发的钱饷不够他们花费挥霍,所以只好寅吃卯粮。他们把祖辈聚敛的翡翠玉石、古董字画等宝物全抛出来。
并非没有家庭教育,也非没有社会实践劳动,但是“八旗子弟”还是不可避免地堕落了。
这是为什么?
清朝“八旗子弟”间,有句流传几百年的口头禅,即“汉人无累,旗人有累”。所谓“累”者,即“资本、老本”也。意思是“汉人没资本、老本,他们有资本、老本”。
而资本、老本是什么?无非是仰仗他们的祖先当年曾以血肉之躯,出生入死,杀出了一个清王朝。因此,他们觉得有恃无恐,认为坐吃俸禄理所当然。他们依仗父辈的特权,对汉人具有强烈的优越感,由“横”而“骄”,在社会上随心所欲、游手好闲。
他们吃祖宗在战争中聚敛的大量财富、带着暴发户心态,挥霍钱财,一掷千金,生于锦绣丛中的新贵“八旗后”,骄奢淫逸是为常态。
“八旗子弟”所仰仗的“累”,用现在话言之就是:特权与既得利益。父辈们垄断了社会资源、无需公平竞争、王二代们坐享其成、随心所欲。
特权与血统一样,既能造人,又能毁人。“八旗后”博得了令天下人不齿的贬义称谓――八旗子弟。清中晚期,他们连洪秀全的农民军都打不过,只好以汉治汉,靠曾国藩办“民兵”才灭了“太平天国”之“乱”。
待世界真正的列强从远方地平线上出现时,“八旗后”更无招架之力。1860年的英法联军,1900年的八国联军,区区万把人,都轻而易举地攻破北京城。操着冷兵器的“八旗劲旅”匆忙披挂上阵,结果在压境的坚船利炮面前,一败涂地,作鸟兽散。
游手好闲的“八旗后”,连自食其力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守疆卫国?他们只是希望靠“变*土”换得苟延残喘的好日子。然而,历史终于不再给他们机会了。辛亥*以一营的哗变就推翻了爱新觉罗氏对中国的统治,“八旗后”的总代表皇帝破产了,“八旗后”全体成为破落户。
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史,“八旗子弟”堪称最具代表性的“犬子群”,而他们的蜕变,其根本由来不是因为王爷们没有教育好他们的子女,而是因为他们“有累”所导致的必然结局!